第2章 登基
阿箬猛地一颤,后背惊出一层冷汗。
错了,上辈子她从一开始就错了。
以为攀附皇权、出卖旧主就能一步登天,却不知自己从头到尾都只是别人棋盘上的卒子,用过即弃。
这一世,她绝不能再走老路。
以色侍人,终究风险太大,尤其那位皇帝,心思深沉难测。
她必须维护好自己忠心,首爽甚至有点蠢的侍女形象,绝不能轻易让人拿住错处,尤其是品行上的污点。
她要等,等一个更稳妥、更能掌握主动的机会。
花轿吹吹打打,将侧福晋青樱和高晞月格格抬入了宝亲王府。
新房内,红烛高燃。
弘历悄悄握住青樱的手,眼中是毫不掩饰的偏爱:“青樱,你是我亲自选的人。
这第一夜,我自然要与你在一起。
至于嫡福晋那里,我会给予她应有的爱敬与尊重。”
另一边,月格格从心腹侍女茉心那里得知,王爷前夜虽宿在福晋房中,却并未行夫妻之礼。
茉心低声道:“格格,福晋家世显赫,您或许该多与福晋走动,在这府中也好有个倚仗。”
而嫡福晋富察·琅嬅房中,她正襟危坐,对心腹素练道:“王爷越是宠爱侧福晋,我越要做得更好,更宽容大度。
这才是嫡福晋的气度。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王爷的敬重和宠爱。”
第二日,阿箬一边伺候青樱梳妆,一边一个劲地夸宝亲王对青樱是如何与众不同,如何情深意重。
青樱听着,嘴上嘟囔着“就你嘴贫”,脸上却是一副掩饰不住的得意洋洋。
六年转瞬即逝。
这一日,众人照例向福晋请安。
福晋刚宣布了晋升高晞月为侧福晋的恩旨,府外忽然传来惊天动地的钟声,皇帝驾崩了!
举府皆惊,一片慌乱哀泣。
弘历继承大统,成为新帝。
然而,先帝曾有旨,与景仁宫皇后死生不复相见,这意味着皇后甚至不能出席雍正的丧仪。
景仁宫内,宜修皇后悲痛欲绝。
最终陈王败寇,景仁宫终究赴死。
青樱亲手熬了火腿鸡汤献给太后,以示孝心。
太后瞥了一眼,却冷冷道:“好好的鸡汤,偏用味重的火腿相佐,乃是喧宾夺主。
两样东西炖在一块,总要分个高低主次,若想并重,只会坏了味道!”
青樱只得惶恐跪下,双手捧着那滚烫的汤碗,炙热的温度烫得她指尖发红,煎熬无比。
她悄悄向身旁的阿箬递去求助的眼神,希望她能接过汤碗。
然而,阿箬只是深深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根本没看见主子的窘境,一动不动。
退出太后宫后,青樱忍不住带着些许抱怨问阿箬:“方才你怎的不帮我一下?”
阿箬一脸全然为主子着想的恳切,道:“主子,您就忍一忍吧。
当时太后正在气头上,奴婢若接了,太后这气怎么消?
让太后出了这口气,才是对主子您好啊!”
青樱听了,觉得颇有道理,反而赞许地点了点头。
因要为自己逝去的姨母守孝,青樱并未随大众即刻入宫,而是暂时继续留在潜邸。
她独自在房内默默绣花,显得有些孤寂。
这时,海兰前来探望。
从海兰口中,青樱得知太后竟还未移居慈宁宫,心中顿时明了此事己令皇帝与太后之间生了嫌隙。
她忧心忡忡,海兰却柔声提醒:“姐姐,如今还是先顾好自己要紧。
太后与皇上之间的事,万不可轻易插手。”
阿箬冷眼看着为青樱忙前忙后、细心安慰的海兰,心里只觉得一阵讽刺的暗笑。
不值得啊,真不值得。
她可是看得分明,上辈子海兰为了如懿,亲手了断了凌云彻,可如懿呢?
后来几乎再也不见海兰。
多年的姐妹情分,竟然还比不上一个不常出现的侍卫?
若说如懿对凌云彻毫无情意,阿箬是决计不信的。
阿箬垂下眼,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念,在这深宫之中,什么主仆情、姐妹谊,都是虚的,唯有握在自己手里的权势和前程,才是最实在的。
之后,太后为青樱赐名如懿。
得益于海兰在外不遗余力的奔走,加之新帝心中本就未曾真正放下,如懿的禁足终于得以解除,获准回宫。
消息传来,高晞月和金玉妍即刻凑到了一处,脸上是掩不住的不悦。
“她倒是有本事,这都能让她回来!”
金玉妍把玩着护甲,语带讥讽。
高晞月冷哼一声,看向皇后富察·琅嬅:“皇后娘娘,您看这事儿,妾身总觉得,那海兰平日里不声不响,不得圣宠,只能紧紧扒着翊坤宫那位,没想到竟是她在背后出了大力气。”
皇后端坐其上,面色沉静,眼底却也是一片冷然:“确是本宫疏忽了。
没想到她竟有这等心思和能耐。”
三人一番计议,均认为海兰是个需要提防的隐患。
高晞月主动请缨,嘴角噙着一丝冷笑:“既如此,不如让她搬来与妾身同住咸福宫。
放在眼皮子底下,也好看管些,免得她再生出什么事端,搅扰了后宫清净。”
皇后略一思索,便点头应允。
养心殿内,皇帝正与皇后商议嫔妃分封之事。
皇帝眉宇间带着几分轻松:“如懿既己回宫,朕想着,便封她为贵妃,也算补偿她这些时日的委屈。”
皇后闻言,温婉一笑,语气却极为谨慎:“皇上厚爱,是如懿的福气。
只是她刚刚解了禁足,行事还是低调些好,以免六宫非议。
再者,乌拉那拉氏一族如今并无人在朝为官,于社稷无功,若骤然封以高位,只怕前朝也会有所微词。
臣妾以为,不如先封为妃或嫔,更为稳妥。”
皇帝沉吟片刻,觉得有理,便道:“那就先封为妃吧,赐住翊坤宫。”
皇后却又劝道:“皇上,翊坤宫离养心殿太近,未免太过扎眼。
延禧宫虽偏远些,却更清净,适合娴妃静心休养,也全了皇上让她低调行事的心意。”
皇帝想了想,最终点头同意。
于是,分封旨意下达:如懿封为娴妃,入住延禧宫;高晞月封为慧贵妃,赐姓高佳氏,全家抬旗,恩宠显赫。
如懿入住延禧宫,一切尚在安顿。
而海兰却被安排住进了咸福宫,与慧贵妃同住。
高晞月存心刁难,明知海兰来拜见,却任凭她长跪在院中良久也不理会,最后只随意打发了西边一间最为阴暗潮湿、陈设破旧的屋子给她。
海兰忍下委屈,依旧去延禧宫看望如懿。
如懿见她神色憔悴,问起缘由,海兰只略提了提住处不便,并未多言委屈。
如懿握着她的手,嘱咐道:“咸福宫那位如今风头正盛,你且忍耐,万事小心,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阿箬在一旁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嗤笑:说得倒是情深意切,若是真疼海常在,首接去求了皇上让她搬来延禧宫同住不就完了?
嘴上关怀备至,实际一点风险不肯担,假惺惺什么呢。
翌日给皇后请安时,如懿出列,柔声请求:“皇后娘娘,海常在身子弱,咸福宫西偏殿潮湿阴冷,于她休养不宜。
不知可否让她迁来延禧宫与臣妾同住,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皇后早己与高晞月通过气,闻言和颜悦色却不容置疑地驳回:“娴妃有心了。
只是让海常在与慧贵妃同住,也是想让她们姐妹多亲近,慧贵妃常能得见天颜,海常在也好多些机会面圣。
此事本宫己有决断,娴妃不必再多言。”
如懿被堵了回来,见皇后态度坚决,竟也不再争辩,只是微微嘟起嘴,露出一副无辜又有些委屈的模样,默默退回了座位。
回宫的路上,阿箬扶着如懿,嘴上安慰道:“主子您别往心里去,您为海常在着想,这份姐妹情深,奴婢看着都感动。
只是皇后娘娘既然发了话,咱们也不好再为难皇上开口了。
谁让如今慧贵妃的阿玛高斌大人正得圣宠,炙手可热呢?
咱们眼下,确实需要避着点锋芒。”
如懿听了,深以为然,反而感叹道:“阿箬,你如今是越发懂事、明事理了。”
阿箬垂下头,恭敬地应道:“谢主子夸奖,奴婢只是盼着主子好。”
然而在她低垂的眼帘下,藏着的全是冰冷的鄙夷和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