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开垦荒地试种土豆
陈轩带着王二柱,还有另外三个青壮年村民,扛着两把豁了口的木犁、几个破旧的锄头,站在坡地前,眉头忍不住皱了皱。
“这地也太硬了,怕是得先浇水泡透才能翻。”
王二柱蹲下身,用锄头敲了敲土块,“当啷”一声,锄头刃都弹了一下。
陈轩没说话,蹲下来抓起一把土——土粒粗糙,掺着不少沙砾,确实贫瘠。
可这是村里仅有的没被灾荒折腾过的空地,只能硬着头皮上。
他转头看向众人:“没耕牛,咱们就用人拉。
二柱,你和大牛在前头拉犁,我和老三、石头在后面扶着,把土块敲碎,顺便捡了碎石子。”
几人应了声,立刻上手。
木犁的犁头是木头做的,只在前端包了层薄铁,拉起来沉得像灌了铅。
王二柱和大牛都是常年饿肚子的人,没走几步就喘得粗气首冒,脸涨得通红,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滚,砸在干土上,瞬间就没了影。
陈轩扶着犁把,只觉得胳膊又酸又麻。
他想起现代见过的耕地技巧,连忙喊停:“二柱,你们拉的时候脚步别太急,跟着犁的节奏走,左右***替着用力,省劲!
还有,扶犁的时候别硬扛,顺着犁头的方向微调,不然土翻不开,还累人。”
他一边说,一边示范:双手虚握犁把,身体微微前倾,等前面人拉着犁往前挪时,顺势把犁头往下压一点,再轻轻往左带,翻起来的土块刚好能摊开。
王二柱几人跟着学,一开始还磕磕绊绊,犁头要么扎太深拉不动,要么太浅翻不起土,练了半个时辰,才慢慢找到窍门。
太阳越升越高,晒得人头皮发疼。
几人没带水,口干得像要冒烟,肚子也饿得咕咕叫。
石头是几个青壮年里最年轻的,才十八岁,拉着犁走了几步,腿一软差点栽倒。
陈轩连忙扶住他:“先歇会儿,别硬撑。”
几人坐在坡地边的枯草上,谁也没说话。
王二柱掏出个干硬的粟米饼,掰成几块分给大家,每块只有指甲盖大小,咬一口能剌得嗓子疼。
陈轩接过饼,看着手里的碎渣,心里不是滋味——这就是村民们仅有的存粮了。
“村长,照这速度,咱们一天也翻不了半亩地啊。”
大牛啃着饼,声音发闷,“这土豆真能在这破地里长出来?”
陈轩刚要开口,就见远处有个佝偻的身影慢慢走过来,是李阿婆。
她手里挎着个小布包,走到陈轩面前,把布包往他手里塞:“村长,快拿着,这是老婆子省下来的,你们干活累,填填肚子。”
陈轩打开布包,里面是半个糠饼,掺着不少野菜碎,还带着点余温。
他鼻子一酸,抬头看向李阿婆——老人脸上满是皱纹,嘴唇干裂,眼睛却亮得很,显然这半个糠饼,她自己都舍不得吃。
“阿婆,您自己留着吧,我们还能扛住。”
陈轩把布包递回去。
李阿婆却按住他的手,摆了摆头:“我老婆子一把年纪了,饿两顿没事,你们是村里的顶梁柱,要是累垮了,这地谁来种?
这土豆谁来管?”
她顿了顿,声音放软,“村长,老婆子信你,你说能种出来,就一定能。”
陈轩看着李阿婆的眼睛,没再推辞,把糠饼掰成几块,分给王二柱他们:“大家分着吃,垫垫肚子,咱们再干一会儿,争取今天把这二分地翻完。”
有了糠饼的支撑,几人又有了力气。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那片二分地终于翻完了——土块被敲得细碎,碎石子捡得干干净净,远远看去,竟也有了点耕地的样子。
陈轩蹲下来,把带来的土豆种子拿出来,选了几个饱满的,埋进土里,又用细土盖好。
“等着吧,过不了多久,它们就能发芽了。”
陈轩看着刚埋好的种子,轻声说。
王二柱凑过来,挠了挠头:“村长,要是真能长出来,咱们今年就能吃上饱饭了?”
陈轩点点头,眼里带着光:“一定能。”
夕阳把几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翻好的土地上。
虽然累得浑身散架,肚子还饿着,但看着那片平整的耕地,几人脸上都露出了笑意——这二分地,不仅种着土豆种子,更种着陈家村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