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溪边观水,心中自悟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挑水灌溉的日子持续了三天。

陈安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不争先,不落后,每日完成既定的量便收工。

他选择的挑水路线确实僻静,三天下来,除了远远看到过几次其他灵农的身影,几乎没与人打过照面。

这让他感到安心。

第三天傍晚,他将最后半桶水均匀地泼洒在最后一垄灵田的坡坎上,看着清水迅速渗入略显干涸的土壤,滋润着稻苗的根须,一种淡淡的踏实感油然而生。

任务完成。

他首起腰,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肩膀,担着空桶往回走。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湿润的田埂上。

身体是疲惫的,但精神却有种劳作后的充实感。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三日持续的重体力消耗与后续修炼的配合,他明确感觉到,体内那丝气感确实比之前壮大了微不可察的一丝,运转时也似乎更顺畅了些许。

效果微弱,但真实不虚。

这让他对自己摸索出的“劳逸结合”修炼方式,更多了几分信心。

回到小屋,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开始晚间修炼。

极度疲惫后的修炼虽有效果,但过犹不及。

他决定今晚让身体彻底放松,只进行最基础的呼吸吐纳,温养那丝微弱的气感。

简单清洗,吃完晚饭,他盘坐在硬板床上,闭上双眼。

这一次,他没有刻意去引导灵气,只是放空心神,感受着呼吸的起伏,以及随之缓缓流淌的微弱灵力,如同溪水漫过鹅卵石,自然而无为。

一夜无话,睡眠格外深沉。

第西日清晨,天气依旧晴朗。

但得益于前几日的灌溉,灵田里的危机暂时解除,稻苗重新变得精神抖擞,绿意盎然。

除草的工作再次提上日程。

陈安发现,经过挑水的“锤炼”,自己对锄头的掌控似乎更精妙了些许,手臂的稳定性和耐力也有所提升。

除草的效率在不经意间提高了,但他立刻警觉,刻意放慢了速度,保持与众人一致的步调。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之前的节奏,平淡如水,循环往复。

又过了几日,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终于落下,虽然不大,但足以缓解土地的干渴,也让所有灵农都松了口气,不必再为挑水之事奔波劳累。

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混合着泥土和灵植的芬芳。

陈安照例先去查看屋旁的菜畦。

几场春雨滋润,里面的灵蔬长势明显好了不少,叶片肥嫩,绿意可人。

他仔细地间了苗,又将过于密集处的一些幼苗小心移栽到空处。

做完这些,他才扛起锄头下田。

雨后的灵田,泥土湿润松软,除草变得容易了些,但杂草也同样得益,冒头更快。

陈安专注于手头的活计,一锄一锄,心无旁骛。

午休时分,他坐在老位置啃着馍馍,目光随意地扫过周围的景致。

雨后的山峦青翠欲滴,远处青岚宗的主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田埂旁一条因雨水汇集成的小小水流上。

水流浑浊,裹挟着泥沙,沿着地势蜿蜒向下,最终汇入不远处一条用于灌溉的土渠。

他看得有些出神。

水流看似柔弱,遇石则绕,遇坎则下,总能找到前进的路径。

它不断带走泥沙,冲刷着渠道,虽然缓慢,却持续不断,蕴含着一种柔和而持久的力量。

“水滴石穿……”他脑海里莫名冒出这个词。

他想起自己体内那丝气感,微弱得可怜,修炼进展缓慢得令人绝望。

像这样按部就班下去,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突破炼气二层。

但是,若像这水流一样呢?

不争一时之快,不逞刚强之勇,只是顺着自身的“渠道”,持续不断地、柔和地运转、冲刷、积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量变,能否引起质变?

这个念头一起,便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他忽然对那部枯燥无比的《纳气基础篇》有了新的看法。

或许,它之所以是基础篇,不仅仅是因为它简单,更因为它蕴含的正是这种“水滴石穿”的至理?

只是绝大多数人,包括原主,都因其进展缓慢而忽视了它,或是焦躁冒进,或是最终放弃。

而自己,最不缺的,可能就是时间了。

毕竟,长生路的第一步,是活下去。

第二步,或许就是这持之以恒的积累。

想到这里,他心中那点因为进展缓慢而偶尔泛起的焦躁,似乎被这溪流悄然带走了不少。

下午继续除草时,他的心态更加平和。

不再去刻意追求劳作与呼吸的配合,而是让其自然发生,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感受自身气血的自然流动,以及那丝气感随之产生的、微弱的共鸣上。

动作越发流畅自然,心绪越发宁静。

日落收工。

回去的路上,再次遇到李老西。

对方正看着自家的灵田,眉头微皱。

“陈安,你看我这田里的稻苗,颜色是不是有点黄?

浇了水,下了雨,怎么反倒不如前几天精神了?”

李老西指着田里问道,语气带着些许烦恼。

陈安停下脚步,顺着他的指引仔细看去。

果然,李老西田里部分稻苗的叶片边缘有些发黄,显得蔫蔫的。

他蹲下身,伸手捻起一点田里的泥土,放在指尖搓了搓,又凑近闻了闻。

泥土过于湿润,甚至有些粘手,透着一股淡淡的沤根气息。

“李叔,”陈安站起身,语气依旧平淡,带着一丝不确定,“可能是水有点多了。

前几日挑水浇得急,又连着下雨,这低洼处的积水排不出去,根须憋着了。”

他说的都是最浅显的道理,原主的记忆里也有类似的经验。

他只是依据观察,陈述出来。

李老西一愣,猛地一拍大腿:“哎呦!

可不是嘛!

光顾着浇水,忘了这茬了!

这鬼地方地势低,排水不好!

得赶紧开条小沟把积水引出去!”

他感激地看了陈安一眼:“多谢你啊陈安,你小子心细,要不我还蒙在鼓里呢!”

陈安摇摇头:“没什么,我也只是瞎猜。”

“不管是不是猜,提醒我了就是好事!”

李老西是个爽利人,说完就急匆匆去找铁锹了。

陈安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微微一动。

与人打交道,似乎也没那么可怕。

保持距离,不多言,但在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基于常识提供一点帮助,似乎并不会带来麻烦,反而能维持一种表面上的融洽。

这或许也是一种“苟”的智慧。

他默默记下这一点,转身回了自己的小屋。

今晚修炼时,他尝试着将自己想象成一条细微的水流。

灵力不再是强行催动的气感,而是如同溪水,顺着经脉的沟壑,柔和地、持续地流淌着。

遇到细微的阻滞(通常是经脉不够通畅或杂质沉淀),不再试图硬冲,而是如水般轻柔地冲刷、浸润,一次,两次,周而复始。

效果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提升,但他感觉修炼的过程变得更为顺畅自然,心神也更加宁静。

收功之后,精神反而比之前更显饱满。

躺到床上,他回顾今日所得。

“观察水流,心有所悟,修炼似更顺畅自然。

此法可行,需持之以恒。”

“与李老西之言,无甚关隘,反有微益。

日后可依此例,维持表面融洽,不露孤僻之态。”

总结完毕,他沉沉睡去。

接下来的日子,陈安彻底沉下心来。

每日劳作、观察、修炼、总结。

他更加细致地观察着自家灵田的一切:不同区域的土壤湿度、肥力差异;稻苗在不同天气、不同时辰下的细微状态变化;甚至害虫的活动规律……他依旧沉默寡言,但眼神却越发敏锐。

他将观察到的一切,都与原主的记忆、以及那部《纳气基础篇》中模糊提及的“感悟自然”隐隐对应起来。

修炼时,他始终坚持着“水流”之意,不急不躁,以柔润之力,持之以恒。

进步依旧缓慢得几乎无法察觉,但他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

长生之路,或许本就如此。

不是轰轰烈烈的搏杀与奇遇,而是在这日复一日的平淡琐碎中,于细微处见功夫,于积累中求蜕变。

如同春雨,润物无声。

如同溪流,滴水穿石。

他只需,苟住,活下去,然后慢慢地,耐心地,走下去。

窗外,月光如水,灵田寂静,只有少年均匀的呼吸声,和那体内如溪流般涓涓不息的、微弱却坚韧的灵力,一同流淌在漫漫长夜之中。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