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客栈烟火 渐起佳色
青溪镇的早市热闹得很,挑着担子的商贩沿街叫卖,新鲜的蔬菜带着水汽,刚出炉的馒头冒着热气,混杂着讨价还价的喧闹,倒让她暂时忘了穿越的茫然和邓疏禾带来的憋闷。
她没急着招揽客人,先在早市转了一圈,心里盘算着 —— 按《人生模拟器》的 “房东攻略”,客栈要活下去,得先抓住 “刚需客群”。
走商的、逃难的、做零工的,这些人缺的是便宜住处、安全的货物存放地,还有能省力气的互助便利。
她盯上了蹲在粮摊旁的一对老夫妇,老爷爷拄着断了柄的拐杖,老奶奶怀里揣着个破布包,面前摆着一小捆蔫了的野菜,寒风里缩成一团,连问价的人都没有。
周栖蹲下身,递过去两个刚买的粗粮馒头:“大爷大娘,天儿冷,先吃点东西暖暖身子吧。”
老奶奶受宠若惊,连忙摆手:“姑娘,我们没钱买……不要钱。”
周栖扶着老爷爷站起来,“我那客栈有大通铺(之前砍树后用系统合成的),你们要是不嫌弃,就去住。
白天帮着扫扫院子、择择菜,就算抵房费了,还管两顿热粥。”
老夫妇对视一眼,眼里满是惊喜。
老爷爷颤巍巍地说:“姑娘真是好人!
我们老两口别的不会,扫地择菜还是利索的!”
他们跟着周栖往客栈走,老爷爷说自己姓王,以前是种庄稼的,老伴会缝补,都能帮上忙。
安置好王大爷夫妇,周栖刚想喘口气,就见个背着货担的少年,正愁眉苦脸地盯着刚卸下的布匹,时不时往客栈方向张望。
这少年看着十六七岁,穿着红色的短打马甲,白色内衬,货担上的布看着质地上乘,却沾了些尘土,显然是赶路时没顾上打理。
周栖凑上前,觉得这少年的形象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她尽量让语气显得亲和:“小哥,看你这模样,是在找地方放货物吧?”
少年愣了一下,警惕地打量她:“你咋知道?”
“猜的。”
周栖指了指不远处 “随便来客栈” 的木牌,“我那客栈,5 文钱住一晚,要是不方便付现,劈柴挑水抵房费也行。
最重要的是,院子里能帮你免费看管货物,丢了我赔。”
少年眼睛一亮,又有些犹豫:“真能免费看货?
我这布是要送到邻镇铺子里的,丢了可赔不起。”
“你要是信我,就跟我走。”
周栖指了指自己身上的焦痕,“我这模样,也不像能卷着布跑路的吧?
再说,客栈刚开张,正缺回头客,犯不着砸自己招牌。”
少年打量了周栖一圈,“得了吧,谁知道你是哪个丐帮跑出来敲诈的。”
说完不屑一顾换了个方向继续张望,寻找别的客栈。
周栖听到“丐帮”二字笑容瞬间凝固,低头瞥了眼自己满是补丁的粗布衣服和沾着焦痕的袖口,确实像从哪逃难来的穷酸汉。
她压下心头的窘迫,耐着性子表演着穿越之前的牛马态度:“少年郎,这镇子上就我这‘随便来’和‘疏禾客栈’能住人。
疏禾客栈房费 30 文一晚,还不包货物安全,你这上乘的布匹沾了泥泞,要是没人看着,被人摸走一匹半匹,损失可比住店钱还多。”
少年动作一顿,显然被说中了心事。
他攥着货担的绳子,眼神飘忽:“你真能保证货物安全?”
“我这客栈虽破,但住的都是走南闯北的人,懂规矩。”
周栖指了指院子里正在打扫的王大爷夫妇,“你看,那两位老人家在帮着收拾,要是丢了东西,他们也能作证。
再说,我刚开张,就盼着能有回头客,犯不着砸自己的招牌。
这样吧我这刚开张,你去我那劈够三天柴,房费先不收你七天的,如何”少年犹豫了半晌,又瞥了眼不远处疏禾客栈门口站着的凶神恶煞的家丁,咬牙道:“行,要是货物少了,我可饶不了你!”
他跟着周栖往客栈走,路上自报家门叫林小满,是往邻镇布庄送货的商贩,这次本想住疏禾客栈,可一想到 30 文的房费和没人看管货物的麻烦,就犯了难。
周栖笑着应下,把林小满的布担安置在院子角落的木架上(昨天用系统合成的简易木架),刚想喘口气,就见个背着针线筐的女子在客栈门口的木牌前徘徊。
这女子穿着浆洗得干净的青布衣裙,手里攥着块绣绷,绷面上一朵半成的荷花绣得格外精巧,针脚细密得像天然生长的纹路,连花瓣边缘的渐变都透着心思。
她身旁放着个小竹篮,里面摆着几方绣好的帕子,帕子边角绣着小小的 “苏” 字。
周栖看着女子绣绷上的功夫,心里有了数 —— 这女子定是镇上做绣活的手艺人,从路人的议论来看,手艺应该很受认可。
她主动上前搭话:“这位姐姐,看你在这徘徊,是在找地方做活吧?”
女子回过头,见是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啊,手里接了几单绣活,家里实在挤得慌,想找个安静地方赶工,可疏禾客栈不让在大堂落脚,说怕耽误他们招待贵客。”
“来我这吧。”
周栖推开客栈门,指了指院里的木桌,“院子里有桌子,光线好,还能免费用水。
要是想住下,也按规矩来,帮着扫扫院子、整理整理信息墙,就能抵房费。
对了,客栈门口有块木板当信息墙,你要是想接新活,也能把绣活样式和价钱写上去,路过的人都能看见。”
女子眼睛一亮,盯着院子里的木桌看了看,又瞥了眼门口的信息墙,连忙点头:“真能这样?
那太好了!
我叫苏巧,就做点绣活糊口,要是能在这安稳做活,肯定好好帮衬客栈。
不到一上午,周栖就招到了三个住客。
林小满在院子里劈柴,王大爷夫妇在打扫干草,苏巧坐在桌边绣花,共享厨房的灶台升起炊烟 —— 王大娘主动揽下做饭的活,用仅剩的半袋米煮了锅稀粥,还把那捆野菜切碎了拌成凉菜。
周栖却还是发愁, “缺稳定食材缺特色服务”她摸了摸口袋里剩下的 17 文铜钱,又看了看空荡荡的米缸,“现在招了三个住客,离目标还差两个,可食材不够,总不能让大家天天喝稀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