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清晨六点整,手机闹钟尚未响起,林国明便已睁开了眼睛。窗外是城市惯有的灰蒙蒙,

即便在盛夏,这间位于老小区四层的一室一厅也难得迎来敞亮的晨光。他轻手轻脚地起身,

生怕任何一个微小的声响打破这脆弱的宁静,进而引爆某个潜伏的炸药桶。

身旁的妻子张丽背对着他,呼吸沉重,眉头即使在睡梦中也无意识地紧锁着。

林国明瞥见妻子眼角的细纹和鬓角几根刺眼的白发,心头掠过一丝复杂难言的酸楚。

曾几何时,这张脸上洋溢的是青春的光彩和对未来的憧憬,

如今却被生活的砂纸磨砺得粗糙而锐利。他踮着脚走进狭小的厨房,开始准备早餐。

煎蛋的火候要恰到好处,蛋黄必须全熟,

因为张丽不喜欢溏心蛋;吐司面包的边缘要稍微切掉,

这是女儿晓晓的怪癖;牛奶要加热到温热,不能烫口。这些细节,他烂熟于心,

如同他处理代码中的那些变量和参数。然而,代码的逻辑是清晰的,而生活的逻辑,

却总是充满不可预知的悖论。“滋啦——”蛋液滑入热油,终究还是发出了声响。紧接着,

卧室传来一声不耐的翻身和带着浓重睡意的抱怨:“轻点儿!天天早上都跟拆房子似的!

”林国明的手顿了顿,没有回应,只是把火调得更小了些。沉默,

是他应对大多数冲突的首选策略,也是他保护自己最常用的盾牌。早餐端上桌时,

张丽已经洗漱完毕,坐在了餐桌旁。她扫了一眼桌上的食物,没有动筷,而是拿起手机,

开始浏览朋友圈。不出所料,新一轮的抱怨开始了。“你看王姐他们家,又换车了,

宝马X5。人家老公也就是个普通公务员,怎么就能那么有本事?”她的声音不高,

却像钝刀子割肉,“再看看咱们这破房子,隔壁晚上咳嗽一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楼上那家孩子,天天早上不到六点就开始拍皮球,说了多少次都没用。

这日子真是……”林国明把温热的牛奶推到妻子面前,低声说:“趁热吃吧,一会儿凉了。

”张丽放下手机,拿起筷子,戳了戳煎蛋,似乎那蛋也招惹了她。“吃吃吃,就知道吃。

林国明,你什么时候能像人家老公一样,有点上进心?哪怕稍微努努力,

我们娘俩也不至于挤在这种地方。”林国明低下头,默默地喝着自己的粥。

胃里像是塞进了一团湿冷的棉花,堵得慌。他并非没有努力过。年轻时,

他也曾怀揣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加班加点,钻研技术。可十几年过去,

他依然只是个中层项目经理,上有老油条领导压着,下有年轻功利的同事挤兑,升迁无望,

加薪缓慢。曾经的些许才华和抱负,早已被日复一日的琐碎和压力磨得光滑,

如同河床上的鹅卵石。“爸爸,早上好!”女儿晓晓揉着惺忪的睡眼,

从卧室里摇摇晃晃地走出来,像个小天使,瞬间驱散了屋内的低气压。看到女儿,

林国明脸上才真正有了笑意。他一把抱起女儿,亲了亲她柔软的脸颊:“晓晓乖,

今天爸爸给你扎个小辫子好不好?”“好!要蝴蝶结的!”晓晓搂着爸爸的脖子,咯咯地笑。

送女儿去幼儿园的路上,是林国明一天中唯一能感受到纯粹快乐的时光。

晓晓像只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着幼儿园的趣事,哪个小朋友摔跤了,

老师今天表扬她了,她画了一幅画要把太阳涂成绿色……林国明耐心地听着,不时附和两句,

内心的阴霾暂时被女儿灿烂的笑容照亮。到了幼儿园门口,晓晓紧紧拉着爸爸的手,

仰起小脸,无比认真地说:“爸爸,你下班要第一个来接我哦!我们拉钩!

”林国明伸出小指,和女儿勾在一起:“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爸爸一定第一个来。

”这个承诺,重如千斤。是支撑他穿越接下来一天职场荆棘的唯一动力。

看着女儿蹦蹦跳跳跑进幼儿园的背影,林国明深吸了一口气,转身汇入上班的人流,

脸上的温情迅速被疲惫和凝重取代。第二章公司的写字楼气派非凡,

玻璃幕墙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反射着冰冷的光。走进办公室,压抑的气氛扑面而来。

空调冷气开得很足,却吹不散那种无形的人际寒流。同事小王正端着咖啡,

满脸堆笑地跟在副总赵永强身边,语气谄媚:“赵总,您昨天提的那个想法真是太绝了!

我连夜做了个初步方案,待会儿发您邮箱,请您指点指点。”赵永强矜持地点点头,

目光扫过刚进门的林国明,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便继续和小王说着什么,

走向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小王自始至终,没有看林国明一眼,仿佛他是透明人。

林国明早已习惯了这种无视。他默默地走到自己的工位,打开电脑,开始处理邮件。

还没等他看完两封,内线电话就响了,是赵永强叫他过去。“国明啊,

有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赵永强坐在宽大的老板椅后,身体微微后仰,手指敲着桌面,

“‘磐石’系统的升级项目,公司非常重视,关系到下半年的核心业务。我考虑了很久,

觉得你经验丰富,做事稳重,交给你我最放心。”林国明心里“咯噔”一下。

“磐石”系统是公司的老核心,结构复杂,历史遗留问题众多,升级难度极大。而且,

他隐约听说,赵总为了在高层面前表现,之前夸下海口,压缩了预算和工期。

这分明是个烫手山芋,搞不好就会引火烧身。“赵总,这个项目……我了解过一些前期资料,

觉得可能有些技术风险,

尤其是在数据迁移和峰值承载方面……”林国明试图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担忧。话还没说完,

就被赵永强打断了:“哎,国明,不要遇到困难就先想风险嘛!要敢于挑战!

我相信你的能力。再说了,有什么问题,随时跟我沟通,公司是你坚强的后盾。”他站起身,

走到林国明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却又带着一丝不容置疑,

“这个项目做好了,年底考评,我会重点考虑你的。机会难得,要把握住啊。

”林国明喉咙发干,他知道这“坚强的后盾”意味着什么——成功了,

功劳是领导指挥有方;失败了,责任就是他这个项目经理“能力不足”。他想拒绝,

但看着赵永强那看似信任实则施加压力的眼神,

想到家里房贷、晓晓的学费、妻子不满的目光,那句“***不了”在嘴边滚了几滚,

最终还是咽了回去。懦弱的惯性,以及那一丝被“重视”的虚幻错觉,

让他点了点头:“好的,赵总,我尽力。”“这就对了嘛!”赵永强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接下项目,林国明感觉肩上像是压了一座山。整整一天,他都埋首在浩如烟海的项目文档里,

越看心越沉。赵永强之前的规划,简直就是在沙地上盖楼,为了追求速度和表面光鲜,

忽略了许多根本性的技术隐患。下班时,他接到张丽的电话,

语气生硬:“晚上去我爸妈家吃饭,你直接过去。”岳父岳母家,

是林国明另一个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的“战场”。饭桌上,一如既往地压抑。

岳母王秀芬做的菜很丰盛,但话题却总是让人食不下咽。她夹了一块红烧肉给张丽,

话锋却转向林国明:“丽丽,多吃点。你看你,最近又瘦了。还是小陈他们家好,女婿能干,

又体贴,上周又带他们老两口去海南旅游了,啧啧,那朋友圈发的,海景房真漂亮。

”岳父张建国抿了一口酒,接过话头,对着林国明“语重心长”地说:“国明啊,

不是我说你。在公司里,不能光知道埋头干活。得多跟领导走动走动,联络感情。

你看人家赵总,为什么能升上去?光是技术好吗?那是会做人!你得灵活点。

”林国明低着头,机械地咀嚼着嘴里的饭菜,味同嚼蜡。他只能“嗯”、“啊”地应和着,

感觉自己像个正在接受审判的犯人。张丽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几乎没动筷子。回家的路上,

夫妻俩一前一后地走着,沉默像一块巨石压在两人之间。终于,在走进小区楼道的那一刻,

张丽爆发了。“林国明!你听见我爸我妈说的话了吗?你就不能争口气吗?我都替你害臊!

”她的声音在狭窄的楼道里回荡,异常刺耳,“当初那么多追我的人,

我真是鬼迷心窍选了你!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连句硬气话都不会说!我跟着你,

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林国明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妻子因为愤怒而扭曲的脸,

心中积压的委屈和怒火几乎要冲口而出。他想问,

当初那个欣赏他才华、说只要两人在一起奋斗就好的女孩去哪儿了?他想说,他已经尽力了,

为什么所有人都看不到?但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连争吵的力气都没有。任何辩解,

都只会引来更猛烈的攻击。他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转过身,继续默默地上楼。用沉默,

筑起一道无形的墙。回到家,张丽摔门进了卧室。林国明没有跟进去,他走到狭小的阳台上,

点燃了一支烟。夜色中的城市,灯火璀璨,车流如织,充满了活力与机会,却都与他无关。

他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和无力。在这个庞大的城市里,他像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

努力想抓住什么,却什么都抓不住。只有指间香烟那一点微弱的红光,在黑暗中明明灭灭,

如同他内心残存的、随时可能熄灭的希望。第三章接下“磐石”项目后,

林国明的生活彻底进入了灰暗模式。他像一只被抽打的陀螺,疯狂地旋转着,

试图稳住这个从一开始就倾斜欲倒的项目。他组织技术团队开会,

详细分析了潜在的风险:数据库架构陈旧,

难以支撑升级后的并发访问;部分核心代码年久失修,缺乏文档,

修改起来如同走钢丝;测试时间被严重压缩,根本无法覆盖所有可能场景。

团队里的资深工程师也面露难色,私下里都对项目前景表示悲观。林国明硬着头皮,

再次找到赵永强,希望能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时间。他准备了详细的报告,

列出了具体的数据和风险点。赵永强坐在办公桌后,漫不经心地翻看着报告,

没等林国明说完,就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国明啊,你怎么老是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困难肯定是有的,但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嘛!公司现在业务压力大,时间不等人。

你要做的不是告诉我这不行那不行,而是告诉我,怎么才能行!”他合上报告,

推回到林国明面前,语气带着警告:“这个项目,董事会都在盯着。做成了,

大家脸上都有光。做砸了……后果可不是你我能承担得起的。我希望你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这是给你机会证明自己。”“良苦用心”?林国明心里一片冰凉。他清楚地看到,

赵永强眼里只有自己的业绩和位子,根本不在乎项目的实际成败,更不在乎他林国明的死活。

他就像一个被推上前线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项目压力巨大的同时,

家庭也彻底失去了温度。自从上次在岳父母家不欢而散后,张丽开始了冷战。

家里安静得可怕,除了必要的交流,她几乎不跟林国明说话。即使开口,

也充满了讥讽和冷漠。林国明加班到深夜回家,屋里通常一片漆黑。张丽和晓晓已经睡下。

餐桌上没有留饭,冰箱里也只有冰冷的剩菜。他只能自己随便热点东西果腹,

然后蜷缩在客厅的沙发上,疲惫得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只有偶尔,

他开门的声音会惊动晓晓。女儿会穿着睡衣,抱着小熊玩偶,睡眼惺忪地跑出来,

软软地叫一声“爸爸”,然后扑进他的怀里。这个时候,林国明才会觉得自己还活着,

还有一点点价值。他会紧紧抱着女儿,感受着她小小的、温暖的身体,

像溺水的人抓住最后一根浮木。晓晓会献宝似的拿出幼儿园新画的画,

画上是歪歪扭扭的三个小人,手拉着手,背景是色彩斑斓的太阳和房子。“爸爸,这是你,

这是我,这是妈妈。我们永远在一起。”女儿天真无邪的话语,像针一样扎在林国明的心上。

永远?他还能给女儿一个“永远”吗?他抱着女儿,喉咙哽咽,只能用力地点头,

把脸埋在女儿带着奶香味的肩头,不让女儿看到自己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

女儿是他灰暗生活中唯一的光亮,但这光亮越是温暖,就越是照得他眼前的深渊深不见底。

项目上线的日期一天天临近。林国明几乎住在了公司,带着团队日夜赶工,

做最后的测试和优化。但那些根本性的隐患,就像埋藏在系统中的地雷,

不是靠临时抱佛脚就能排除的。他心力交瘁,眼窝深陷,胡子拉碴,

整个人像是被抽干了精气。上线前夜,系统进行最后的压力测试。林国明通宵值守,

眼睛死死盯着监控屏幕上的各项数据指标。心跳随着并发用户数的攀升而加速。

他给张丽发了条信息:“今晚项目上线,通宵,不回去了。”等了很久,

手机屏幕才亮了一下,只有一个冰冷的字:“哦。”这个“哦”字,像最后一根冰锥,

刺穿了他早已千疮百孔的心理防线。他放下手机,苦笑着摇了摇头。

连一句“注意身体”的敷衍,她都吝于给予了。凌晨三点,峰值流量如期而至。监控屏幕上,

代表系统负载的曲线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猛地窜上了红色警报区。数据库连接池迅速耗尽,

服务器响应时间急剧上升,最终,页面一片飘红——系统崩溃了!更可怕的是,

由于一个致命的数据迁移逻辑错误,部分重要客户数据在崩溃过程中丢失了!

技术团队乱作一团,试图紧急修复,但回天乏术。林国明呆呆地坐在电脑前,

屏幕上的红色警报映在他空洞的瞳孔里,像血一样刺眼。他知道,完了。一切都完了。

第四章天亮了,城市重新苏醒,但林国明的世界已经一片漆黑。公司高层震怒,

紧急召开会议。会议室里气氛凝重,仿佛能拧出水来。林国明坐在角落,面色惨白,

像等待宣判的死囚。赵永强抢先发言,他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与狼狈不堪的林国明形成鲜明对比。

他先是痛心疾首地陈述了事故造成的巨大损失——客户投诉、经济赔偿、声誉受损,

然后话锋一转,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林国明。“这次‘磐石’项目的重大事故,作为分管领导,

我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我向董事会深刻检讨。”他先假意承担了一句,随即图穷匕见,

“但是,具体到项目执行层面,项目经理林国明同志,负有最主要的直接责任!

我多次强调要确保稳定,要重视风险,但他技术决策过于冒进,项目管理混乱,不听劝阻,

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林国明猛地抬起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想反驳,想说出项目前期规划的巨大隐患,想指出赵永强为了政绩如何压缩成本和时间。

但当他看到赵永强那义正词严的表情,以及周围其他部门领导投来的或怀疑或冷漠的目光时,

他的勇气瞬间消散了。他本就是不善言辞的人,尤其在这种高压场合下,

更是紧张得嘴唇哆嗦,语无伦次。

赵总……不是这样的……前期规划就有问题……我汇报过风险……”他的声音微弱得像蚊蚋,

被赵永强强势的气场完全压制。“风险?你那是畏难情绪!”赵永强厉声打断他,

“我让你解决问题,不是让你找借口!小王,你是项目核心成员,你说说,

林经理平时是怎么管理的?”小王立刻站了起来,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赵总,各位领导,

我证明赵总说的都是事实。林经理确实比较固执,不太听取我们下面的建议。有些技术方案,

我们觉得风险很大,但他坚持要上。测试时间不够,他也说没问题,

结果……”其他几个平时唯赵永强马首是瞻的同事,也纷纷附和,落井下石。一时间,

林国明成了众矢之的,所有的责任和指责,像倾盆大雨一样浇在他头上。他孤立无援,

百口莫辩。在赵永强娴熟的政治手腕和精心编织的谎言面前,他所有的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会议结束后,人力资源部的人很快就来了。没有安慰,没有调查,只有冰冷的辞退通知。

理由是他“重大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不仅没有任何经济补偿,

公司还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他被要求立即清理个人物品,

在保安的“陪同”下离开公司。林国明像个木偶一样,

麻木地收拾着自己工位上的寥寥几件私人物品:一个用了多年的茶杯,

女儿送的父亲节礼物——一个歪歪扭扭的泥塑小人,几本技术书籍。同事们或避开他的目光,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