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夫君是当朝丞相,权倾朝野,风光无限。但没人知道,
他有个要命的毛病——每到大朝会前夜,必定彻夜失眠、坐立不安。起初我以为他畏惧皇权,
到我无意间听见他在梦里喃喃自语:“这周的KPI……PPT还没做好……”我这才惊觉,
他这是把上朝当述职,把见皇帝当成见老板了啊!我叫沈婳,是个穿越者。
前世是个顶级的职场规划师,
最擅长的就是给那些五百强的高管们做职业咨询和向上管理培训。一朝穿越,
成了大周朝最年轻的丞相裴循的夫人。裴循此人,堪称完美。他家世清贵,容貌俊美,
年纪轻轻便位极人臣。在外人看来,他杀伐果断,智计无双。可只有我知道,
抛开那层丞相的光环,他本质上就是个纯粹的“技术型人才”。他擅长处理政务,
能把一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就像一个最顶尖的程序员能写出最完美的底层代码。
但一到“汇报”环节,他就彻底抓瞎。就像今晚。明天又是五日一次的大朝会,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已经整整三个时辰了。我让丫鬟送去的安神汤,
被他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我叹了口气,决定亲自去看看。推开书房的门,
一股混合着墨香和焦虑的空气扑面而来。裴循正坐在案前,眉头紧锁,手里攥着一支笔,
面前的宣纸上却一个字都没有。见我进来,他像是被抓包的学生,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
“婳婳,你怎么来了?”“夫君,夜深了,该歇息了。”我柔声说,走到他身边,
目光落在他面前那张空白的奏疏上。“明日的奏报,还没写好?”他的脸瞬间垮了下来,
平日里那清冷孤傲的气质荡然无存,活像一个被项目报告逼疯的社畜。
“江南洪灾的赈灾事宜已经处理妥当,灾民安置,河道疏浚,都有了成效。
可我……我不知该如何向陛下禀报。”我有点好奇:“照实说不就好了?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露出了我从未见过的脆弱:“我上次就是照实说,结果陛下听完,
只淡淡地问了一句‘然后呢’。宿国公那老匹夫,不过是捐了几百两银子作秀,
却在朝堂上声泪俱下,把自己的功劳夸得天花乱坠,陛下反而对他大加赞赏。
”我瞬间就懂了。这不就是典型的“会做事的干不过会汇报的”吗?我夫君,
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大人,缺的不是治国之才,
而是一堂生动的《职场汇报技巧》培训课。看着他那张写满“我太难了”的俊脸,
我前世的职业病犯了。我轻轻抽走他手中的毛笔,微微一笑。“夫君,别急。其实,
向老板……哦不,向陛下汇报工作,是有诀窍的。”“我们,先来做个简单的岗前培训吧。
”2裴循一脸茫然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我是谁,我在哪,
我娘子在说什么胡话”的困惑。我清了清嗓子,决定给他来一次直击灵魂的降维打击。
“夫君,你先告诉我,你这次汇报的核心目标是什么?”他想了想,
答道:“将江南赈灾的成果,如实禀告陛下。”“错!”我毫不留情地打断他,“你的目标,
不是‘禀告’,而是要让陛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晰地知道:第一,你做了什么;第二,
你做得有多好;第三,你为他这个‘大老板’创造了什么价值。”裴循的嘴巴微微张开,
显然,这个思路对他来说过于新鲜。“你之前的汇报方式,就像一本流水账。陛下日理万机,
每天要看那么多‘报告’,他没时间也没兴趣去听你的细节。所以,
我们要用一套更高效的逻辑来重构你的奏疏。”我拿起笔,在一张干净的宣纸上,
写下了四个大字——STAR法则。“S-T-A-R?”裴循念了出来,像个好奇宝宝。
“对。”我开始我的“培训”,“S,代表Situation,也就是背景。
你要用一句话说清楚,你接手时,江南的情况有多烂。比如:江南洪灾,百万灾民流离失所,
千里沃野顿成泽国,国库空虚,朝野上下束手无策。”我看着他,他的眼睛亮了。“T,
代表Task,也就是你的任务。陛下当时给你的目标是什么?是‘赈灾’这两个字,
还是有更具体的要求?你要把这个任务明确下来,
这决定了你后续工作的‘KPI考核标准’。”裴循恍然大悟:“陛下当时说,
要朕在三个月内,平息灾情,安抚灾民,恢复生产。”“很好!”我赞许地点点头,“A,
代表Action,也就是你采取了哪些行动。这一部分是重点,但不能写成流水账。
你要把它归纳成几个关键点。比如:第一,开仓放粮,稳定粮价,此为‘安民心’;第二,
以工代赈,修筑堤坝,此为‘兴水利’;第三,减免赋税,引流垦荒,此为‘复生产’。
每一点后面,再用一两句具体事例做支撑。
这样是不是比你干巴巴地说‘我做了什么什么’要清晰得多?
”裴循已经完全被我的理论吸引了,他拿起笔,飞快地在草稿上记录着,
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R,代表Result,也就是结果。
”我加重了语气,“这是邀功的环节,一定要量化!不要说‘灾情得到了控制’,
要说‘三个月内,搭建安置点一百二十处,安置灾民九十五万余人,
无一例饿死冻死事件发生。新修堤坝三百里,不仅根治水患,更开垦良田五十万亩,
预计明年秋收,可为国库增收百万石’。”我顿了顿,看着他震撼的表情,
抛出了最后的杀手锏:“并且,在结尾要强调,这一切,
都是在‘陛下的天威浩荡和圣明指引下’完成的。你,只是一个执行者。功劳,
永远是老板的。”书房里一片寂静。半晌,裴循抬起头,看我的眼神,
像在看一个下凡的神仙。他深吸一口气,对着我,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夫人……请受裴循一拜。你这番话,胜读十年圣贤书。”那一夜,他奋笔疾书,
我陪在一旁,时不时地帮他“润色”一下用词,把“我殚精竭虑”改成“臣幸不辱命”,
把“我认为”改成“臣愚见”。第二天清晨,他拿着那份用“STAR法则”重构的奏疏,
第一次,抬头挺胸,毫无焦虑地走向了皇宫。我知道,一场针对大周朝堂的“职场内卷”,
从今天起,正式拉开序幕。3大朝会的结果,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裴循回来的时候,
脸上带着一种如释重负又夹杂着一丝兴奋的奇妙表情。他告诉我,当他在朝堂上,
用我教他的那套逻辑,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汇报完江南赈灾事宜后,整个朝堂都安静了。
尤其是当他报出那一连串精准到个位数的量化数据时,
连平日里最喜欢挑刺的御史都闭上了嘴。高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听完后,沉默了许久。然后,
他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话。“裴爱卿这份奏疏,做得很好。逻辑清晰,数据详实,
让朕一目了然。赏。”寥寥数语,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分量。皇帝,
这个大周朝最顶级的“CEO”,第一次,公开表扬了一个下属的“工作报告”做得好。
宿国公那张老脸,当场就绿了。他准备好的一套“丞相虽有功劳但耗费国库甚巨”的说辞,
在裴循那份“预计明年可增收百万石”的成果预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根本没机会说出口。
裴循尝到了甜头,对我这套“异端邪说”开始深信不疑。但新的问题,很快又来了。这天,
他从宫里回来,又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怎么了夫君?这次又是哪个‘项目’出问题了?
”我调侃道。他叹了口气:“陛下今日在御书房召见我,问起了北境军备的事。
我将我整理的军备缺口、预算方案都一一呈上,陛下却似乎不甚满意。”“哦?他怎么说?
”“陛下说,‘军国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丞相的方案虽好,
但还是要多听听旁人的意见’。”裴循模仿着皇帝的语气,一脸的委屈,“然后,
他就把宿国公也叫了进去,当着我的面,问他对军备有何看法。”“宿国公怎么说?
”“他能有什么看法?他不过是把我的方案换了种说法,添了些‘陛下英明神武,
天佑大周’之类的废话,然后说,‘此事还需陛下亲自定夺,臣等不敢妄言’。
”我笑了:“然后陛下就龙颜大悦,夸他‘识大体,知进退’了?
”裴循震惊地看着我:“婳婳,你……你怎么知道?”我扶额,心想,我的傻夫君啊,
你这是犯了职场大忌了。“夫君,你有没有想过,皇帝老板的KPI是什么?”“KPI?
”“就是……他的核心诉求。”我换了个他能懂的说法,“他既需要你能干,
能为他解决问题,但又害怕你太能干,什么事都自己做了决定,让他这个老板没有了存在感。
”“你的方案太完美了,完美到让陛下觉得,有没有他都一样。
他感觉自己的权力被你冒犯了。而宿国公呢,他虽然没提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
但他做对了一件事——把最终的决策权,像个烫手山芋一样,恭恭敬敬地甩回给了皇帝。
”我看着裴循若有所思的脸,继续说道:“这就叫‘向上管理’。
你不仅要完成老板布置的任务,还要管理好老板的‘情绪’和‘预期’。有时候,
一份八十分的方案,加上一句‘请领导指点’,远比一份一百分的方案,更能让老板满意。
”“所以,”我总结道,“下次再有类似的事情,你要学会‘藏拙’。方案可以做两份,
一份完美的A方案,和一份有明显缺陷但大方向正确的B方案。你先呈上B方案,
引导老板自己发现里面的问题,然后在他“英明”的指点下,
你再‘恍然大悟’地拿出A方案,并表示‘陛下高瞻远瞩,臣茅塞顿开’。”“如此一来,
事情还是按你的想法办了,但老板会觉得,这是他的功劳。你,
只是一个善于听取意见、执行力强的优秀员工。”裴循听得目瞪口呆,
三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喃喃自语:“为官之道,竟……竟是如此的……”“卑鄙?
”我替他说了出来,然后摇了摇头,“不,夫君。这不叫卑鄙,这叫‘职场生存智慧’。
”4学会了“藏拙”和“甩锅”的裴循,在朝堂上果然如鱼得水了许多。
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埋头干活的技术直男,开始懂得在适当的时候,
把功劳和决策权都推给皇帝,君臣关系一时间无比和谐。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你在办公室里表现得太优秀,总会招来小人的嫉妒。宿国公,
就是我们家裴循职场生涯中最大的“拦路虎”和“草包同事”。这天,
户部尚书张大人找到了府上,神色慌张,说出事了。原来,前段时间,
裴循为了解决京城粮价飞涨的问题,熬了好几个通宵,写了一份关于“开辟漕运新航道,
引南粮入京”的详细计划。这份计划,从勘测、预算到人力调配,都堪称完美。
按照我教他的,他准备了一份“有瑕疵”的B方案呈给皇帝。
皇帝果然“慧眼识珠”地指出了其中的几个问题,然后裴循再顺势拿出完美的A方案,
君臣又上演了一出“明君贤臣”的戏码。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由户部和工部协同办理,
裴循总领。可坏就坏在,宿国公不知从哪探听到了消息。他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
在皇帝面前倚老卖老,说裴循年轻,恐难当此大任,他愿意为陛下分忧,
协助裴循一同办理此事。皇帝,出于他那套“权力制衡”的帝王心术,竟然同意了。然后,
最恶心的事情发生了。漕运新航道一开通,南粮入京,粮价应声而落,
京中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这本是裴循的功劳,可到了朝会上,宿国公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不辞辛劳”,如何“亲赴一线”,
如何“殚精竭虑”才促成了此事。而关于裴循,他只字未提。最后,
他还拿出了一份由他“亲自”撰写的、总结得无比华丽的报告,呈给了皇帝。这无耻的程度,
简直让我叹为观止。这就是赤裸裸的职场霸凌,截胡下属的功劳啊!裴循气得脸色铁青,
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宿国公的报告里,用的数据和结论,几乎都是照搬他原始方案里的,
他就算站出来反驳,也拿不出更有力的证据。“夫君,别气了。”我递给他一杯茶,
“遇到这种喜欢抢功劳的草包同事,生气是没用的,我们得想办法让他下次再也不敢抢。
”裴循皱眉:“如何做?”“很简单,给他挖个坑。”我神秘一笑,“下次再有类似的项目,
你在呈报方案的时候,
可以故意留下一个不易察ABCDE知的、但会引发严重后果的逻辑漏洞。这个漏洞,
只有你和他两个人知道。等他把你的功劳连同这个‘坑’一起抢过去,
在老板面前邀功的时候……”我的话没说完,但裴循已经懂了。他眼中的怒火,
渐渐变成了一种夹杂着兴奋和期待的、跃跃欲试的光芒。“婳婳,”他握住我的手,
“我发现,自从听了你的‘培训’,我上朝的心情,都从‘害怕’,变成‘期待’了。
”我笑了。很好,这说明我的“学员”,已经成功地从“职场小白”,
进阶到“职场老油条”的初级阶段了。下一个阶段的课程,该提上日程了。
5宿国公截胡事件,给裴循上了一堂生动的“办公室政治”实践课。他开始明白,朝堂之上,
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尤其要会防“小人”。但我知道,仅仅是防守,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优秀的“高管”,必须学会主动出击,建立自己的“护城河”。于是,
我给他开启了“向上管理”的第二阶段课程——建立信任,成为老板的心腹。“夫君,
你觉得,皇帝最信任什么样的大臣?”晚饭后,我一边给他布菜,一边问道。“忠心耿耿,
一心为国?”他答得有些不确定。“这是一方面。”我摇了摇头,
“但对于一个多疑的帝王来说,忠心,是最难衡量的东西。他更信任的,是那种‘能力强,
但又有明显短板,且必须依附于他才能生存’的人。”裴循皱起了眉,
显然这个观点又刷新了他的认知。“你想想,
如果你是一个全能的、毫无缺点、在朝中威望极高、人人都敬佩你的完人,皇帝会怎么想?
”我引导他,“他会睡不着觉。他会觉得你的存在,威胁到了他的皇权。这,就叫功高震主。
”“所以,你要学会‘暴露’自己的缺点。”“暴露缺点?”裴循更糊涂了,
“那我岂不是给了政敌攻击我的把柄?”“此缺点非彼缺点。”我解释道,
“你不能暴露‘能力’上的缺点,比如贪腐、无能。你要暴露的,是‘性格’上的短板。
比如,不擅交际,为人耿直,不懂人情世故。这些短板,在皇帝看来,
恰恰是你‘没有野心’‘容易掌控’的证明。
”我给他举了个例子:“宿国公为什么能圣眷不衰?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贪财、好色、任人唯亲,是个除了拍马屁一无是处的草包。皇帝用他,
就是因为他‘好用’且‘安全’。他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的恩宠,一旦失宠,
他什么都不是。”“而你,”我看着裴循,“你最大的优点是能力强,
最大的缺点也是能力太强。所以,你要做的,不是让自己变得平庸,而是要让皇帝觉得,
你这把最锋利的‘刀’,刀柄,是牢牢握在他手里的。”“如何做?”“三点。
”我伸出三根手指,“第一,定期‘示弱’。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主动向皇帝请教,
表现出你的‘无助’和对他的‘依赖’。第二,主动‘背锅’。
当皇帝的某些决策出现失误时,在不损害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主动站出来,
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为他维护圣君的颜面。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和他建立‘私人’联系。”“私人联系?”“对。不要总是在朝堂上谈论公事。
你要学会关心他的‘个人’。比如,他最近是不是咳嗽了,是不是睡眠不好。
你可以寻访名医,或者献上一些安神的香料。让他觉得,你不仅是他的臣子,
还是一个关心他身体的‘晚辈’。”裴循听得入了神,久久没有说话。我知道这些“权术”,
对于一个习惯了“以德治国”的纯粹文人来说,冲击力有多大。过了许久,
他才苦笑一声:“婳婳,我有时甚至觉得,你比我更适合做这个丞相。”我依偎在他怀里,
轻声说:“我可不想做什么丞相。我只想我的夫君,能在这吃人的朝堂上,活得久一点,
好一点。”他紧紧地抱住了我。我明白,从这一刻起,我们的关系,不再仅仅是夫妻。
我成了他在这场名为“朝堂”的残酷职场里,唯一的、也是最信任的“职业导师”。
6没过多久,“多部门协同”的难题就摆在了裴循面前。起因是北境的狄族部落屡屡犯边,
骚扰百姓。按理说,这是兵部的事。但兵部尚书说,军饷不足,得户部拨钱。户部尚书说,
国库空虚,得想办法增收,这又牵扯到吏部和工部。几个部门互相推诿,踢皮球,
事情就这么僵持住了。皇帝把这个烂摊子,丢给了裴循,让他牵头,协同六部,
拿出个章程来。裴循接了这个活,头都大了两圈。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跟六部送来的、堆积如山的公文卷宗作斗争,几天下来,人憔悴了不少,
但事情还是没什么进展。“这兵部说要扩军十万,户部说最多只能拿出三万的粮饷。
工部说修筑边防要塞,至少需要两年,
吏部又说调集民夫会影响秋收……他们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但合在一起,就是一笔糊涂账。
”他在我面前抱怨道,语气里充满了无力感。我看着他面前那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文书,
前世做项目经理的DNA动了。“夫君,你这样不行。信息过载,是项目管理的大忌。
”我拿来一张巨大的白纸,铺在桌上,“我们来梳理一下。别管他们怎么说,
先回到我们最初的目标。”“目标?”“对,我们这次‘项目’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裴循想了想:“解决北境边患。”“很好。”我用毛笔在白纸最中央写下这六个字,
然后画了个圈。“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哪几个关键路径?”在他的叙述下,
我开始画图。“要解决边患,无非‘打’和‘和’两条路。”我画出两个分支。“‘打’,
需要什么?人、钱、物。”我又画出三个子分支。“人,从哪来?是募兵还是征兵?钱,
从哪来?是加税还是裁撤冗余?物,如何运输?走陆路还是水路?”“‘和’,
又有什么方式?是和亲还是互市?和亲,谁去?互市,开放哪些口岸?谁来监管?
”不到半个时辰,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就出现在了我们面前。整个北境边患问题,
被我拆解成了一个个具体、可执行的小模块,每个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都一目了然。
裴循看着这张图,眼睛都直了。“婳婳,此……此物是何法宝?竟能将如此繁复的国事,
梳理得这般清晰?”“这叫思维导图,一种……嗯,辅助思考的工具。”我笑了笑,
继续我的“培训”,“现在,我们有了‘项目总览’。下一步,就是开‘多部门协同会议’。
你把六部尚书都请到府上来,不要让他们各自汇报,而是把这张图挂起来,
让他们对着这张图,在自己的业务模块里,填写解决方案和所需资源。”“如此一来,
谁在夸大困难,谁在推诿责任,就一目了然了。而且,他们也能看到,自己的工作,
是如何影响到其他部门的。这就把他们从‘各扫门前雪’的本位主义,
拉到了‘共同完成项目’的全局视角。”裴循如获至宝,立刻就去安排了。第二天,
丞相府的书房里,上演了大周朝有史以来最奇特的一场“部门会议”。六部尚书,
围着一张巨大的、画满了圈圈和线条的白纸,争论得面红耳赤,但第一次,
他们不再是互相指责,而是在真正地解决问题。三天后,
堪称完美的、涵盖了军事、经济、外交等多方面举措的《北境安防一体化战略方案》出炉了。
裴循将这份方案,连同那张“思维导图”一起,呈给了皇帝。据说,皇帝对着那张图,
研究了整整一个时辰,然后,只说了一句话:“裴循,朕的麒麟之才也。
”7随着裴循在朝中的地位日益稳固,皇帝对他的“管理”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如果说以前,皇帝对裴循是“放养型”管理,只看最终结果。那么现在,
他开始变得“事必躬亲”,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控制狂”和“细节控”。
裴循呈上去的奏疏,会被他用朱笔批改得密密麻麻,小到一个措辞,大到一个数据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