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古籍密室 牛马星星 2025-09-24 18:50:08
>>> 戳我直接看全本<<<<

1.旧图书馆的木质楼梯在脚下发出“吱呀”***,像七年前林秋日记里写的:“每走一步,

都像踩在时光的裂缝上。”林夏攥紧胸前的银色十字架项链,链身中空夹层里,

姐姐自制的小磁铁硌着掌心——这是她唯一的念想。今晚是9月15日,

圆月把清辉泼在青砖外墙上,爬山虎缠绕的窗棂镀着银,却照不进半分暖意。“新生,

磨磨蹭蹭的!”推理社社长张昊的声音从转角传来,手电筒光束晃得林夏眯眼。

他穿黑色连帽衫,胸前“追求真相”的社训在昏暗里刺眼,可林夏总觉得,

他攥着电筒的指节泛白,不像期待试炼,更像在紧张。

社员们小声议论着旧馆传说——七年前林秋学姐在这里失踪,此后月圆夜总能听见哭声。

林夏指尖摩挲项链,姐姐失踪时她才十岁,警方说“她留了张‘去远方’的纸条”,

可她记得,姐姐最讨厌不告而别,尤其在她拿物理竞赛奖那天,

姐姐还说要陪她去大学实验室。“到了。”张昊停在厚重橡木门前,

锈迹斑斑的黄铜挂锁积满灰。他掏出钥匙得意晃了晃:“校工藏了七年的宝贝,

也就我能借来。”钥匙***锁芯的“咔嗒”声在空荡走廊里格外清晰,

林夏突然闻到一股味道——霉味混着消毒水,像医院太平间的气息。门推开的瞬间,

寒气扑面而来。所有人的手电筒光束聚在房间中央:靠墙铁架上码着深蓝色封皮古籍,

长桌中央摊着1943年的《物理实验记录》,学生会主席李浩趴在桌沿,左手垂地,

右手死死攥着牛皮笔记本,指节泛青。“李浩?”张昊探了探他的鼻息,

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声音发颤:“没气了!快报警!”林夏的大脑“嗡”地一声,

手电筒差点摔落。她强迫自己冷静——姐姐教过她,紧急时刻要盯细节。光束扫过李浩的脸,

嘴唇泛青紫,嘴角沾着白色粉末,空气飘着若有若无的苦杏仁味。再往下移,

她的目光顿住了:桌腿内侧有两道新划痕,像细鱼线勒的;靠近门的古籍架上,

几本1943年的书册边缘凝着水珠,指尖一碰,纸张脆得掉渣;天花板通风口外侧,

挂着一缕沾银色碎屑的棉絮——是磁铁碎屑,和姐姐项链里的一模一样!“都别乱动!

保护现场!”林夏喊出声,声音比预想坚定。张昊回头瞪她:“你懂什么?

李浩最近被举报学术造假,八成是畏罪***!”“***会把自己锁在密室里?

”林夏指着门后的黄铜插销,“插销从内部锁死,窗户有铁条,通风口这么小,

他怎么‘关’进来?还有这个笔记本——”她蹲下身拍封面,

“他昨天还说要在试炼上用物理公式解谜,怎么会突然***?

”社员们的窃窃私语让张昊脸色更难看。这时,物理周老师骑着电动车赶来,公文包没拉严,

露出半截课本。“怎么回事?我在家备课,听说旧馆出事了。”他挤到人群前,

目光扫过现场,落在插销下的水渍上:“这像干冰融化的痕迹啊。

”林夏心里一动——张昊早上带的银色保温箱,不就是装干冰的吗?

“干冰升华会产生二氧化碳,”周老师像讲物理题似的,“如果房间密封,

浓度过高也会让人窒息。说不定是李浩先窒息,又被人伪造成氰化物中毒?

”他刻意看了张昊一眼,“你们推理社不是准备用干冰做道具吗?保温箱呢?

”张昊脸瞬间白了:“我、我放宿舍了……没带来。”林夏没错过周老师眼底的精光,

也没忽略他袖口沾的灰色粉末——像防空洞入口的铁锈。

她悄悄拍下李浩笔记本边缘的红色印章,那纹路像简化的“周”字,

和周老师教案上的签名图案几乎一致。警笛声由远及近,李警官带着技术科人员冲进来,

黄色警戒线很快围住档案室。“死者李浩,17岁,高二学生,学生会主席。

”技术科人员汇报,“初步判断死于氰化物中毒,死亡时间8-10点,现场呈密室状态。

”“密室?”李警官皱眉,“你们是第一批发现者?进馆后碰过现场东西吗?”“没有!

刚推门就发现人不行了!”张昊连忙说,

拇指指甲缝里沾着白色霜状残留——和保温箱里的干冰痕迹一模一样。

周老师站在警戒线外惋惜道:“李浩这孩子挺优秀,就是最近压力大……太可惜了。

”他拍了拍李警官的肩,“我是物理老师,要是需要从技术角度分析,随时找我,

比如那干冰,我多少懂点原理。”林夏站在人群最后,掌心的磁铁硌得更疼。

她看着周老师转身时,袖口铁锈蹭在警服上,看着张昊紧张地舔嘴唇,

看着李浩攥变形的笔记本——突然想起姐姐日记里的话:“所有密室都有钥匙,

就像所有谎言都有破绽,只看你愿不愿意盯那些‘不该出现’的细节。

”技术科人员取下通风口的棉絮和磁铁碎屑,装进证物袋。林夏深吸一口气,

走到李警官面前:“李警官,能不能暂时封存现场所有1943年的古籍?”“为什么?

”“这些古籍很旧,水渍和温度变化可能破坏内容。”林夏尽量客观,

“而且我怀疑这些书和李浩的死有关。”她没说出口的是,那本《物理实验记录》的扉页,

她在姐姐日记里见过一模一样的字迹。周老师突然插话:“林同学是不是想多了?

古籍就是普通旧书,别耽误警方办案。”“不耽误。”林夏迎上周老师的目光,

第一次没回避他镜片后的审视,“保护好证物,才能更快找到真相,不是吗?

”李警官点了点头:“行,技术科先把古籍封存。张昊,你跟我们回警局做笔录。

”张昊被带走时,回头看了林夏一眼,眼神里有恐惧、愧疚,还有求助。林夏攥着项链,

看着旧图书馆的门重新锁上,圆月的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细碎影子,

像姐姐日记里画的通风口机关图。夜风从走廊尽头吹来,带着凉意。林夏摸出手机,

放大红色印章的照片,边缘有个极小的缺口——和周老师办公桌上那枚批改作业的印章,

缺口位置完全一致。她又翻到姐姐日记里的“7-3”标注,

突然想起1943年的《物理实验记录》,封皮内侧好像写着“第7册第3章”。“姐姐,

”林夏轻声说,指尖划过屏幕,“我好像离你越来越近了。

”2.第二天清晨的阳光还没穿透云层,林夏已经站在学校食堂后门。

冷藏柜区域在食堂最里侧,铁皮柜结着薄霜,昨天的饭菜味混着冷气飘过来,

让她攥紧了外套。“同学,这么早来做什么?还没开饭呢。

”负责冷藏区的王阿姨推着清洁车过来,围裙沾着面粉。

林夏掏出手机里的保温箱照片——银色箱体,印着“生鲜冷链”的蓝色字样,

正是张昊昨天带的那只。“王阿姨,您见过这个箱子吗?

推理社的张昊学长可能把它藏在这儿了。”王阿姨眯眼盯照片看了会儿,突然拍下手:“哦!

这个箱子啊,昨天傍晚我见过!放在最左边冷藏柜里,我问张昊‘装的什么宝贝’,

他支支吾吾说‘社团用的道具’。”她顿了顿,补充道,“对了,昨晚八点半,

周老师也来这儿了,站在冷藏柜前看了好一会儿,还拉了拉柜门,我以为他要拿东西,

结果他又走了,怪得很。”林夏的心脏猛地一跳——八点半,正是李浩死亡的关键时段。

周老师说自己“在家备课”,怎么会出现在食堂?她跟着王阿姨走到最左侧冷藏柜前,

拉开柜门的瞬间,冷气扑面而来。柜角果然放着那只银色保温箱,箱盖没关严,

内侧沾着星星点点的白霜,像没化尽的雪。林夏戴上手套将箱子抱出来,刚碰到箱底,

指尖就触到黏腻的东西——透明胶状物质凝固在箱壁上,指甲刮一下,能拉出细丝线。

“这是什么?”王阿姨凑过来看,皱着眉,“不像食物残渣,倒有点像实验室用的胶水。

”林夏没说话,掏出手机对着胶状物质拍照,又翻到箱盖内侧——一张泛黄便签贴在角落,

手写字迹:“干冰用量:500g可维持4小时低温,旧馆暖气旁温度-5℃,

冰棱需直径3cm。”字迹娟秀却刻意工整,

林夏一眼认出——和周老师教案上的批注一模一样。她立刻拨通李警官的电话,

声音抑制不住发颤:“李警官,我在食堂冷藏柜找到张昊的保温箱,里面有干冰残留,

还有周老师手写的用量便签,箱底有奇怪的胶状物质!”半小时后,技术科人员赶到,

将保温箱装进证物袋。“初步判断,箱内侧白霜是干冰升华痕迹,

”技术科的小陈用试纸检测胶状物质,“这透明胶状物需要带回实验室化验,

看是不是低温凝固胶——物理实验室常用的那种,低温下能快速凝固加固物体。

”林夏跟着他们回到推理社活动室时,张昊正坐在角落椅子上,头埋在膝盖里。

看到林夏手里的保温箱证物袋,他猛地抬起头,眼睛通红:“我真的没杀人!

那凝固胶是周老师帮我涂的,他说‘旧馆温度低,冰棱容易化,涂了胶能加固’,

我以为只是普通胶水!”“周老师什么时候帮你涂的?”林夏拉过椅子坐在他对面,

语气尽量平和。“9月14号晚上,”张昊声音带哭腔,“他把保温箱和干冰给我,

还说‘500g干冰刚好能冻出够粗的冰棱,鱼线要绕桌腿三圈才能拉动插销’。

我当时满脑子都是‘逼李浩说林秋学姐的线索’,

根本没多想……直到昨天看到他把带我指纹的校徽丢在通风口,我才觉得不对劲,

可我不敢说,

我怕别人说我为了学姐疯了……”林夏的心沉了下去——周老师不仅引导张昊设计密室,

还提前帮他“加固”手法,甚至伪造证据嫁祸,每一步都算得清清楚楚。

她想起档案室插销上的划痕,突然明白:那不是张昊一次测试留下的,

是周老师帮他调整鱼线时,故意勒出的更深痕迹,就是为了让警方更相信“张昊独立作案”。

“你有没有见过周老师接触过氰化物?”林夏追问,“或者他跟你提过要‘处理’李浩?

”张昊摇着头掉眼泪:“没有……他只说‘让李浩把知道的都说出来’,

我真的没想杀人……林夏,你相信我吗?我只是想还林秋学姐一个清白。

”林夏看着他通红的眼睛,想起姐姐日记里写的“张昊是个善良的孩子,

只是太容易相信别人”,心里一阵发酸。她拍了拍张昊的肩膀:“我相信你,

但你得跟警方说实话,把周老师怎么引导你的,

一字不落地说出来——这才是还林秋学姐清白的唯一办法。”这时,

小陈拿着化验报告跑进来:“林夏!箱底的胶状物质就是低温凝固胶,

成分和物理实验室的完全一致!而且我们在胶里检测到了两种指纹,一种是张昊的,

另一种……”他看向林夏,“是周老师的。”证据链又多了一环,可林夏却高兴不起来。

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物理实验室——周老师应该正在给高三上课,

此刻或许正拿着粉笔写“低温物理原理”,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李警官,

”林夏转过身,眼神坚定,“我们得去物理实验室,查低温凝固胶和加热片的领用记录,

周老师肯定在那里留下了更多破绽。”3.物理实验室的门推开时,上课铃刚响过。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长条光影,实验台上整齐摆着烧杯和试管,

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酒精消毒味——看起来和普通物理课堂没两样,

可林夏的目光一落在靠墙的试剂柜上,就攥紧了拳头。“周老师,麻烦配合一下,

我们要查加热片和氰化物的领用记录。”李警官出示证件时,

周老师正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低温物理实验步骤”,闻言手顿了顿,

转过身脸上还挂着温和的笑:“李警官这是说的哪里话?实验室的东西都是公开登记的,

你们随便查。”他侧身让出试剂柜,玻璃门内侧贴着“试剂领用表”,

每一行都有签名和日期。林夏凑过去,指尖划过9月的记录——9月14日那行,

“微型加热片5片”的领用签名是“周明”,备注栏写着“物理课堂演示用”,

却没有归还日期。“周老师,这5片加热片您还了吗?”林夏指着记录问。

周老师推了推眼镜,语气自然:“早还了,可能是管理员忘了登记。王管理员,你想想,

我是不是上周就把加热片送回来了?”负责器材管理的王师傅从隔壁房间过来,

拿着登记本翻了半天,皱着眉说:“没有啊周老师,你领走的5片加热片一直没还,

我还以为你还在用来备课呢。”周老师的脸色微不可察地变了变,

又立刻解释:“可能是我放错地方了,实验室最近整理器材,说不定混在其他教具里了。

”林夏没接话,目光扫过试剂柜第三层——那里放着一排贴有“实验室专用”标签的试剂瓶,

其中一瓶蓝色液体的标签上写着“氰化物溶液”,瓶身还沾着点白色粉末。

她想起张昊说的“蓝色氰化物溶液”,刚要伸手,

周老师突然上前一步:“这是用于金属除锈的实验试剂,有腐蚀性,林同学别碰。

”“除锈需要用高浓度氰化物?”李警官接过小陈递来的检测试纸,轻轻蘸了点瓶身的粉末,

“而且这瓶溶液的开封日期是9月13号,正好是李浩遇害前一天,周老师能解释下,

您最近做过除锈实验吗?”周老师的喉结动了动,

眼神飘向窗外:“就是……准备给学生演示金属氧化,还没来得及做。

” “可试剂瓶上除了您的指纹,还有另一枚指纹。”小陈突然开口,

举着刚提取完指纹的工具,“初步比对,和李浩的指纹数据库一致——周老师,您能说说,

李浩为什么会碰这瓶氰化物吗?”这句话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

周老师的手猛地攥紧了讲台边缘,指节泛白:“我不知道!肯定是他自己偷偷进来碰的,

实验室偶尔会忘锁门……”“可昨天王师傅说,您9月14号晚上带张昊来拿过鱼线,

当时您锁了试剂柜。”林夏突然插话,

目光落在周老师袖口——那里还沾着点没洗干净的灰色铁锈,

和防空洞入口的粉末颜色一模一样,“而且您领走的加热片,

我们在旧馆古籍架下发现了残留,上面的盐水结晶和实验室的氯化钠试剂成分完全一致。

”周老师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他想往后退,却被身后的黑板挡住。张昊站在门口,

声音带着颤抖:“周老师,您别装了!9月14号晚上您带我来拿鱼线时,

明明打开过试剂柜,还让我别碰那瓶蓝色溶液,说‘碰了会出事’!

”这句话彻底打破了周老师的伪装。他突然冲过去想抢小陈手里的氰化物瓶,

却被李警官一把按住。混乱中,林夏注意到实验台角落的废料箱里,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