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章 2047年的常规观测日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蓝光消散的瞬间,控制室里的空气像是凝固了。

老研究员张叔凑过来,眯着眼盯着频域图上的峰值,手指在屏幕边缘敲了敲:“小林,会不会是探测器的液态闪烁体出了问题?

上次维护时,第三象限的光电倍增管就有点老化,说不定是噪声干扰。”

林野没立刻回答,伸手调出过去三个月的地核穿透信号记录——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曲线全是散乱的“毛刺”,像被风吹乱的毛线,只有今天这组,笔首得像用尺子画的。

他把两组数据叠在一起,对比的瞬间,张叔的话卡在了喉咙里。

“老化的光电倍增管只会产生随机噪声,不会生成这么规律的频率。”

陈溪抱着平板走过来,调出一份报告,“我做了信号自相关性分析,结果是0.98——接近完美自相关,这意味着信号是‘被设计’出来的,不是自然产生的。”

“被设计?”

张叔的声音拔高了些,“你是说……外星文明?”

这话一出,控制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循环系统的嗡鸣声突然变得清晰,监测屏上的光点仿佛都在盯着他们。

没人说话,却都知道这个猜测的重量——自1960年“奥兹玛计划”启动以来,人类寻找地外文明的信号找了近90年,从无线电波到伽马射线,一无所获,现在却在最难以捕捉的中微子里,看到了“设计”的痕迹。

林野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波澜:“先别下结论。

陈溪,用算法提取信号里的隐藏信息,看看有没有重复的模式;张叔,你带人检查第三象限的光电倍增管,排除硬件故障的可能。

我去联系顾主席。”

“顾明远?”

陈溪皱了皱眉,“他不是一首不支持‘中微子寻地外文明’的方向吗?

上次你提这个想法,他还说‘别把科研搞成科幻’。”

林野的指尖顿了顿,想起父亲日记里的一句话:“明远总说我太激进,可科学不就是在‘不可能’里找可能吗?”

他抬头看向屏幕,那组黄金分割比的曲线还在跳动,像在催促他。

“不管他支持不支持,这组信号必须上报。”

林野拿起桌上的加密电话,按下一串熟记于心的号码——那是国际粒子物理联盟的专线,接通后,传来顾明远沉稳的声音,带着一丝刚睡醒的沙哑。

“林野?

这个时间打电话,出什么事了?”

“顾主席,江门基地发现异常中微子信号,”林野的声音尽量平稳,“信号频率呈黄金分割比,自相关性0.98,传播路径指向织女星系,排除所有自然源和硬件故障——初步判断,可能是非自然信号。”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接着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然后是顾明远的声音,冷了几分:“非自然信号?

林野,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1998年,你父亲就是因为声称‘捕获到外星中微子信号’,最后被判定为数据误差,连退休待遇都差点没保住。”

这句话像一根针,扎进林野的心里。

他攥紧了电话,指节泛白:“我知道我父亲的事,但这次的数据不一样,我们做了三次重复验证,排除了所有干扰——够了。”

顾明远打断他,“明天我会派技术组去江门复核数据,在那之前,暂停对这组信号的分析,别对外声张。

记住,科学需要严谨,不是靠‘可能’和‘猜测’支撑的。”

电话被挂断,忙音在耳边响起。

林野站在原地,控制室里的灯光照在他脸上,一半亮,一半暗。

陈溪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咖啡:“他还是提了你父亲?”

林野接过咖啡,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稍微驱散了些寒意。

他看向屏幕,那组曲线还在规律地跳动,仿佛没听到刚才的对话,依旧固执地传递着来自织女星系的信息。

“不管他怎么说,我们得继续查。”

林野喝了一口咖啡,目光重新变得坚定,“陈溪,算法解码加快进度;张叔,硬件检查也要仔细,别放过任何细节。

这组信号,绝不是偶然。”

就在这时,监测屏突然闪了一下,那组异常信号的强度突然提升了5倍,频域图上的峰值之间,竟隐约浮现出一个模糊的符号——像一个旋转的螺旋,在屏幕上停留了半秒,又消失了。

陈溪惊呼一声,立刻截图保存:“刚才那个是什么?!”

林野凑过去,盯着截图上的螺旋符号,心脏猛地一跳。

他想起父亲日记里夹着的一张草图——那是父亲1998年画的,同样是一个旋转的螺旋,旁边写着:“信号里的标记?”

2047年的这个常规观测日,地下1000米的控制室里,没人再提“巧合”两个字。

那组来自织女星系的中微子信号,像幽灵的低语,终于显露出了第一丝清晰的痕迹。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