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两山雄峙

金城异步 九象小主 2025-09-25 18:40:48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大河东流,两岸沟壑。

黄河水裹挟着西北的沙,在铁桥下奔涌成沉默的雷霆。

1938年的兰州城墙上,弹孔与标语交错,像一道未愈合的疮疤——这里既是抗战大后方,亦是看不见硝烟的前线。

苏联的卡车队碾过黄河铁桥时,卷起的尘土会迷住哨兵的眼睛。

弹药箱外裹着俄文报纸,由***尔族驼工卸车,再由穿长衫的账房先生拨动算珠登记造册。

拱星墩机场的轰炸机零件用油布包裹着,经过广武门外的车马店时,总会少几个无关紧要的螺丝帽——它们将在二十西小时内出现在延安的土窑里。

穿中山装的特派员在西北大厦宴请蒙古王公,银碗里的马奶酒映着水晶吊灯;中统特务在五泉山司令部核对共党嫌疑名单,钢笔尖戳破了第三页纸;苏联军事顾问的公文包夹层里,塞着对盛世才的评估报告;而日本特高科的特务正伪装成喇嘛,用望远镜记录着铁桥守军的换岗时间。

在这座城里,每个人都踩着不同的节拍跳舞。

中共地下党员以教师身份传递交通线情报时,教案上用密写药水勾勒着物资转运路线;军统行动组枪决日谍的枪声未散,转头就开始搜查“异党”电台;***商队的驼铃响过煤场,毡毯底下藏着国共双方都急需的奎宁药。

最危险的博弈往往藏在日常褶皱里。

菜市场讨价还价的暗语可能决定着一次轰炸的伤亡数字,茶馆里洒落的茶水或许掩藏着密电码的解码方式。

当苏联运输机在夜空掠过时,城郊坟地会出现手电筒的光束——三条短光为安全,两条长光代表有伏兵,这是不同阵营间心照不宣的临时默契。

我们将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灰色地带。

没有绝对的黑白,只有深浅不一的阴影:军统特务可能为保护交通线而与日谍同归于尽,中共情报员或许要协助***逮捕危害抗战的汉奸。

所有人在民族存亡的天平上,都只是临时增加或减少的砝码。

“异步”不仅是各方势力交错的节奏,更是那个荒诞年代的注脚——当你为敌人准备氰化钾时,发现对方也在给同一个日谍据点安放炸药;当你截获盟友的密电,才发现彼此监视着同一批战略物资。

唯有黄河依旧东流,记得所有无声的牺牲与信仰。

一九三七年的兰州城,黄河北岸的白塔山静默伫立,浑浊的河水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滔滔东去。

城郭依山傍水,古老的城墙在秋日阳光下泛着土黄色。

街道上,骡马大车轧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扬起阵阵尘土,与路边小摊贩锅里冒出的蒸汽交织在一起。

兰州虽深处西北,却因黄河水运与丝路古道而成为要塞。

自抗战全面爆发,东部沿海沦陷,大批机关、工厂、学校内迁至此。

突然间,这座西北古城肩负起支撑半壁江山的重任。

陈青站在拱星墩前的哨卡,望着远处蜿蜒而来的车队。

尘土飞扬中,隐约可见车头上插着的小旗——又一批从东部迁来的机构。

他整了整领口,风沙总是无孔不入。

“证件。”

车窗摇下,一张疲惫的知识分子面孔递出公文。

陈青仔细查验后挥手放行,目光却不自主地在那人西装领口上的墨渍多停留了一瞬。

太整齐了,不像历经长途跋涉的人。

“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理会。

一阵尘土让疑惑的那个人,忍不住咳嗽起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