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府中异状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送走陆执后,沈府前厅的气氛仍未完全松弛。

沈父反复叮嘱了几句“谨言慎行”,便被下人以“户部催缴秋粮的文书需核批”为由请走了。

沈疏影独自站在空荡荡的厅堂里,指尖还残留着刚才握过茶壶的微凉。

陆执那双充满探究的眼睛,像挥之不去的阴影,在她脑海中反复浮现 。

他眼底的警惕与审视,让她越发觉得,这场看似寻常的婚事,实则藏着汹涌的暗流。

“小姐,您没事吧?”

翠儿端着一碗安神汤进来,见她脸色苍白,担忧地问道,“刚才陆千户的眼神好吓人,不过您别担心,他说不定就是随口问问。”

沈疏影接过汤碗,温热的瓷壁熨帖着掌心,却暖不透心底的寒意。

“随口问问?”

她低声重复着,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笑,“锦衣卫的心思,哪有那么简单。”

她喝了一口汤,目光无意间扫过墙上挂着的《江南山水图》—— 画中烟水朦胧,正是沈氏祖籍的景致。

可画轴下方的落款,却与她在博物馆见过的“沈氏宗谱” 上的字迹隐隐相似,像是原主刻意模仿的痕迹,又像是藏着某种未说出口的心事。

“翠儿,”沈疏影突然开口,“原主…… 我是说,以前的我,常去书房吗?”

翠儿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小姐以前最爱待在书房了,每天都会花好几个时辰看书练字,有时候还会把自己关在里面,不许任何人打扰。”

“瓷瓶?”

沈疏影心中一动。

她穿越过来这几日,因身体不适和对环境的陌生,一首没去过书房。

如今想来,原主既能熟练掌握蒙古语,又与草原有所牵扯,那间书房,定是藏着解开秘密的关键。

“带我去书房看看。”

跟着翠儿穿过两道月亮门,便来到了位于沈府西侧的书房。

不同于前厅的富丽堂皇,这里陈设简洁雅致:临窗摆着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桌,上面堆着几摞书册。

墙角立着顶天立地的书柜,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樟木的气息。

“小姐您自便,我就在门外候着,有事随时叫我。”

翠儿说着,便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房门。

沈疏影走到书桌前,指尖抚过光滑的桌面,上面还残留着细微的墨痕。

她翻开桌上的书册,大多是《论语》《左传》之类的儒家经典,与寻常闺秀的读物并无二致。

可当她打开最底层的一个抽屉时,却发现里面放着几本用蒙古文书写的典籍,书页边缘己经被翻得有些磨损,其中一本《兵法要略》的扉页上,还画着一个小小的驼队图腾 。

那图案她曾在史料中见过,是瓦剌部核心贵族常用的标识。

她心脏狂跳,越发确定原主的身份绝不简单。

目光扫过书柜,最终落在最顶层那排蒙着薄尘的书册上。

她搬来一张矮凳,踮起脚尖取下一摞书,果然在最里面的位置,发现一块颜色与周围不同的木板,边缘还留着细微的缝隙。

沈疏影心中一凛,用手指敲了敲木板,里面传来空洞的回响。

她试探着用指尖抠挖木板边缘,木板竟应手而开,露出一个深约半尺的暗格。

暗格里铺着一层油纸,油纸下整齐放着两样东西:一个巴掌大的青釉瓷瓶。

瓶身并非江南常见的素雅白釉或青瓷样式,而是透着草原特有的粗犷质感,胎体厚重,瓶身上用赭石色颜料绘着奔腾的骏马与驼队,笔触凌厉洒脱,没有半分江南工匠的细腻,反倒带着游牧民族的豪迈,一看便知是熟悉草原风貌的人所画。

沈疏影轻轻拿起瓷瓶,指尖触到瓶身时,一股莫名的悸动突然涌上心头,像是原主残留的情绪在悄然复苏。

那感觉里有怀念,有酸涩,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牵挂。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闪过一道黑影,紧接着传来瓦片轻微的响动,动作极轻,却逃不过她因紧张而格外敏锐的听觉。

沈疏影猛地冲到窗边,只看到一个穿着锦衣卫服饰的背影敏捷地翻出围墙,消失在巷弄深处。

是陆执的人!

他果然没走,还在暗中监视沈府!

沈疏影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她迅速转身,将瓷瓶与地图放回暗格,仔细合上木板,又将书册重新堆好,挡住暗格的位置,确保从外看毫无异样。

做完这一切,她靠在书柜上,大口喘着气,指尖还在微微颤抖。

陆执的怀疑果然并非空穴来风。

可原主为何会有这些东西?

她与脱脱不花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那张布防图,又是用来做什么的?

“两日后的大婚……” 沈疏影喃喃自语,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这场婚礼或许是鸿门宴,但也是她查***相的唯一机会。

她必须尽快摸清原主与脱脱不花的过往,弄清布防图的来历,才能在陆执的眼皮底下,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不被原主的罪孽牵连,保住整个沈家,更是为了弄清这段藏在战火与阴谋背后的过往,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与无奈。

她走到书桌前,再次拿起那本《兵法要略》,指尖抚过扉页的驼队图腾,突然注意到图腾旁有一道极浅的刻痕,像是用指甲反复划刻而成。

沈疏影轻轻摩挲着那道刻痕,心中暗下决心:无论原主的过往有多复杂,她都要查清楚。

这不仅是为了自证清白,更是为了揭开这场跨越两国、牵扯生死的迷局背后,所有不为人知的真相。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