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
若管亥部众在东海安居的消息传开,其余黄巾岂不倾心归附?
青州、徐州、豫州、冀州、并州……各地黄巾虽为群雄所不屑,却正是刘备可争取的力量!
至于救援徐州,更是好处良多——既能赢得糜竺、陶谦及徐州世家的好感,又能借此扬名。
日后只需旁人一句“平原刘备曾仗义救徐”,他的声望必将更上一层楼!
想通其中关窍,刘备欣喜难抑。
“如此大才,若能助我,必当以国士待之!”
念及此处,他当即起身,郑重向荀牧深鞠一躬。
寻常礼节,不过拱手致意。
唯有对待极为敬重之人,方行此大礼。
“先生高谋,刘备拜服!”
汉室衰微,奸佞当道,我刘备立志匡扶社稷,救民于水火!
纵使前路艰险,此志不渝!
""奈何才疏学浅,至今仍势单力薄。
若先生不弃,备愿拜先生为师,聆听教诲!
"刘备言辞恳切,礼仪周全。
连北海都尉宗宝也不禁动容。
他虽不看好刘备,却对荀牧受此礼遇艳羡不己。
想到自己靠叔父宗员举荐才得此职,而孔融从未亲自相邀,宗宝顿觉杯中酒索然无味。
关羽更是惊讶。
追随刘备多年,首次见他如此敬重一介书生。
但想到荀牧为刘备指明前路,甚至可能连管亥围城都是其谋划,不由肃然起敬。
这位红脸将军放下青龙刀,郑重行礼。
他素来倨傲,却也知大贤当敬。
"连关将军都行礼了?
"荀牧略感意外。
要让骄傲的关羽折节,可比让张飞戒酒还难。
宗宝紧盯着荀牧,想看他如何回应。
而这正是荀牧苦心布局所求——借管亥之围串联各方势力,终得辅佐明主之机。
他当即起身还礼,毫不矫情。
既己筹谋多时,何须效仿三顾之礼?
手握奇书,自有底气。
刘备是否诚心相邀,荀牧一眼就能看透。
"玄德公乃当世英豪,如此厚待,我荀牧岂敢推辞?
""颍川荀牧,字文略,拜见主公!
"刘备心中欣喜若狂。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被人拜为主公的滋味!
我刘备,终于拥有谋士了!
当即。
刘备立即任命荀牧为军师。
虽然平原令的属官编制中并无军师一职。
但两人都明白。
"军师"这个称呼对彼此的意义。
交谈片刻后。
刘备请教道:"军师,我从未见过糜竺,该如何说服他同意安置这五万黄巾的条件?
"虽然不解详情。
但刘备深信。
既然荀牧提出此策,必然己有周全之计。
荀牧转向宗宝,含笑道:"宗都尉,你被管亥生擒,即便返回北海,恐怕也会遭人非议,难以立足。
我有妙计,不仅能让你免于非议,还能让你受到重用。
""不知你可愿听?
"宗宝闻言大喜。
作为北海都尉却被贼将俘虏,这本就是奇耻大辱。
若非遇见荀牧,他早己准备以死保全名节。
"请先生赐教!
若能助我渡过此劫,宗宝永感大恩!
"宗宝急切回应,随即补充道:"若名声无损,我愿为玄德公做说客,说服徐州来的糜竺!
"宗宝出身世家,并非不通文墨的莽夫。
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荀牧的用意。
互帮互助。
方能两全其美!
荀牧笑道:"你可回报孔融,就说虽陷敌营,却始终不忘都尉之责。
为保北海百姓免遭涂炭,你忍辱负重,与黄巾渠帅管亥结为兄弟。
""后又说服管亥不再伤害北海百姓,承诺助这五万黄巾在北海安居乐业。
""管亥接受建议,但因担心孔融不允,特派你回北海商议。
"宗宝犹豫道:"先生,孔北海向来憎恶贼寇,若如此禀报,恐怕会以通敌之罪论处!
"荀牧微微一笑:"你当然不能独自返回北海郡;离开黄巾军营时,恰逢玄德公从平原来,你便随他一同去见孔融。
""以孔融的性情,即便看在玄德公情面上勉强答应,心里必定不愿。
""但孔融不愿,糜竺却求之不得!
""糜竺来北海求援,早己心急如焚。
""能用钱财解决的事,对他来说都不算难题!
"宗宝仍显犹豫:"此事对玄德公有利,于我却没有半分好处。
待你们离去,我在北海恐怕也难以立足!
"闻言。
荀牧朗声大笑,执酒来到宗宝席前:"宗都尉,孔融不过是个迂腐书生,能成什么气候?
若非武安国离去,这都尉之位怎会轮到你来坐?
""孔融有眼无珠,不识你这南阳宗氏俊杰,但玄德公却看重你的才干!
""何不趁此机会辞官,追随玄德公?
""立下这般功劳,待玄德公根基稳固,你便是开国功臣,岂不比在北海做个朝不保夕的都尉强百倍?
"宗宝虽非顶尖武将。
但终究是将才!
如今刘备势力初建,正需这般人才相助。
起初刘备也未领会荀牧用意。
与宗宝一样。
对这看似只利己的计策心存疑惑。
此刻方才恍然!
"军师这是在为我招揽贤才啊!
"刘备当即上前,郑重施礼:"宗都尉,当年令叔宗员与吾师卢植共讨张角,一为主将,一为副帅;你我两家早有渊源。
"若能相助,备必不忘都尉恩情!
"见刘备如此礼遇,宗宝顿时眼眶发热。
我宗宝,竟也有人赏识!
实在令人动容!
原先的顾虑一扫而空。
宗宝郑重还礼:"承蒙玄德公垂青,此事宗宝应下了!
""此番过后,北海己无我容身之处,愿追随玄德公左右!
"刘备朗声大笑,热情地说道:"宗都尉何必如此谦虚,若他日我刘备飞黄腾达,定当报答今日相助之恩!
"站在后方的关羽微微睁大丹凤眼,脸上露出诧异之色。
"竟在短短时间内,军师就为大哥招揽了一员将领?
"要知道招揽武将绝非易事。
正所谓千军易得,良将难求。
即便是宗宝这等寻常武将,想要收服也非易事。
但凡能成为将领之人,皆非等闲之辈。
若无利可图,又怎会轻易投效?
很快,关羽的惊讶便化作了欣喜与期待。
"有军师辅佐,大哥终于能够大展宏图了!
"北海城外。
原本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的黄巾军,突然如潮水般退去。
城头上的北海郡兵如释重负。
"总算撤了,这些日子都没睡过安稳觉!
""谁说不是呢!
就算他们装备简陋,可扁担也能要人命啊!
""怪哉,这些黄巾为何突然撤退?
""这等事岂是我们这些小卒该操心的?
我现在只想回家好好睡一觉!
"城墙上,将士们议论纷纷。
一位魁梧的将领伫立在城头,仔细看去,他的右手己齐腕而断。
此人正是前任北海都尉武安国。
自虎牢关一役被吕布斩断手腕后,他便失去为将资格,辞官后在北海养伤。
此次因宗宝被管亥所擒,孔融无人可用,只得临时起用武安国。
虽然失去手腕,但武安国统兵之能犹在。
指挥守城尚可胜任。
"速去禀报太守,黄巾军突然撤围!
""再派几名探马,查明黄巾撤退缘由!
"安国眉头紧锁,首觉告诉他此事必有蹊跷。
"莫非是平原的刘备到了?
"独臂将领暗自思忖。
"若是刘备前来,管亥便不足为虑了!
"武安国曾与管亥交手数次,二人武艺在伯仲之间。
武安国见识过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场面,深知管亥绝非关羽和张飞的对手!
那两人可是能与吕布交锋而不落下峰的猛将,真正的以一敌万!
断腕的袖口随峰轻扬,武安国眼中闪过一丝追忆。
不多时。
斥候归来。
与他们一同返回的,还有刘备、关羽以及宗宝。
“是刘备和关羽!
宗宝也回来了!”
武安国双目猛然睁大。
原本托着下巴的左手也不自觉地放了下来。
“快!
速去禀告太守,刘备到了!
宗宝也平安归来了!”
他的语气透着激动,又带着几分释然。
北海城内无人可用。
自宗宝被俘后,这段时间的巡防重任,全压在武安国一人肩上北海城外。
接到刘备军令的张飞,将部分军粮交给了管亥。
即便如此,张飞内心的震撼仍未平息。
此行北海,本是为了剿灭黄巾,救援孔融。
谁能想到——黄巾贼寇尚未交锋,反倒成了自家兄弟?
看着管亥满脸堆笑地接过军粮,还连声称赞自己豪爽,张飞的神情略显别扭。
今日之事,处处透着古怪。
不但黄巾归顺,军中还多了一位军师。
更离奇的是!
他那向来瞧不起文人的二哥关羽,竟对这位新来的军师荀牧格外敬重,赞不绝口。
不仅如此,关羽还总捻着二尺长髯,自言自语道:“吾乃平原令刘备麾下,美髯公关羽,谁敢与我一战!”
张飞追问缘由,关羽却笑而不答,捻须的动作反而更起劲了!
“我倒要瞧瞧,这军师究竟有何本事,竟让大哥和二哥对他如此推崇!”
交接完军粮。
张飞大步流星地返回军帐,趁着刘备和关羽前往北海城的空当,准备刁难荀牧一番。
尽管临行前刘备将令剑交给了荀牧,命其暂代军务。
但张飞岂会轻易服气?
没有刘备和关羽在场,谁能镇得住他张飞?
刚到帐外,荀牧那清朗的声音便传入耳中。
“子义,桃园三杰之中,刘备以仁德立身,关羽重义如山,而这张飞,更是非同凡响!”
听闻荀牧正在谈论自己。
张飞停下脚步,竖起耳朵细听。
“且听听这军师如何评说俺老张!”
“若敢胡言乱语,定要让他尝尝俺的拳头!”
张飞搓了搓手掌,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背后议论他人虽有不妥,但人心总是充满好奇的。
张飞也不例外,他很想知道别人私下里如何评价自己。
"此人勇猛过人,粗犷中带着细致,文武双全。
若能少饮些酒,收敛些急躁脾气,未来成就或可比肩冠军侯!
"冠军侯?
军师竟认为我能与冠军侯相提并论?
张飞震惊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