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东宫献法探父疾
但朱瞻基却敏锐地察觉到,身边侍候的宦官宫女态度愈发恭谨,甚至连往日里那些仗着资历对他这位年轻皇太孙略有怠慢的东宫属官,如今见面行礼时腰也弯得更深了几分。
他心中明了,这细微的变化,皆源于那日祖父朱棣在演武场上对他显而易见的关注和询问。
在这座皇宫里,皇帝的态度,便是最精准的风向标。
祖父的一丝赞许,胜过千言万语。
然而,朱瞻基并未因此沾沾自喜。
他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东宫的主人——他的父亲,太子朱高炽。
这一日,文华殿的讲读结束后,朱瞻基并未首接回自己住处,而是转道去了东宫主殿。
时辰尚早,他估摸着父亲应该刚处理完一部分政务,正在歇息。
通传后,朱瞻基步入殿内。
只见朱高炽正半靠在软榻上,眉头微蹙,手中虽拿着一卷书,但脸色略显疲惫,额角甚至渗出些许细密的汗珠。
一名小宦官正小心翼翼地为他打着扇。
时值春末,天气尚未炎热,朱高炽却己显露出畏热体虚之态。
“儿臣给父亲请安。”
朱瞻基上前行礼。
朱高炽见是儿子,脸上立刻露出笑容,放下书卷,招手让他近前:“瞻基来了,快坐。
文华殿的功课可还跟得上?
我听说你最近武艺也有长进,你皇爷爷都夸你了。
“劳父亲动问,功课武艺,儿臣都还用心。”
朱瞻基在榻前的绣墩上坐下,仔细端详着父亲的脸色,担忧道:“父亲,您脸色似乎不大好,可是政务繁重,累着了?”
朱高炽摆了摆胖乎乎的手,叹了口气:“老毛病了,不妨事。
只是这几日各地奏报多了些,漕运之事又有些阻滞,需费神思量。
歇息片刻便好。”
他说的轻描淡写,但朱瞻基知道,太子的担子绝不轻松。
祖父朱棣雄才大略,征战、迁都、修书、下西洋,无一不是旷世之举,但这背后是巨大的国力消耗和繁杂的政务,许多具体事务都压在了监国理政的太子身上。
加之父亲本就体胖,素有足疾,行动不便,长期案牍劳形,更是雪上加霜。
历史上的朱高炽,正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操劳中,身体逐渐垮掉。
朱瞻基想起《武道总纲》中那些关于调理气血、舒缓筋骨的法门,心中那个念头愈发清晰。
他沉吟片刻,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关切与试探:“父亲,您每日为国事操劳,儿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前次儿臣跌倒后,深感体魄强健之重要,不仅自己练习那吐纳之法,也翻阅了不少医书。
书中皆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久坐少动,最易使气血淤滞,加重体乏。”
朱高炽闻言,点了点头,颇有同感:“是啊,太医也常如此劝谏。
只是…唉,政务繁忙,一起一坐皆需人扶持,实在不便。”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和自嘲。
朱瞻基见时机成熟,便顺势说道:“父亲,儿臣琢磨的那套吐纳导引之术,动作极为舒缓,无需大动干戈,即便是在这榻上,亦可练习几个简单的动作。
其主要在于配合呼吸,引导内息,活络周身气血。
儿臣练习月余,确感精神健旺,以往午后困倦的毛病也好了许多。
不知…父亲可愿一试?
或许能稍解疲惫。”
他说的诚恳,眼神清澈,完全是一副孝心拳拳的模样。
而且他将效果限定在“稍解疲惫”、“精神健旺”上,并未提及任何延年益寿之类的惊人之语,显得真实可信。
朱高炽看着儿子关切的眼神,心中一阵温暖。
他这个儿子,自幼聪慧孝顺,他是知道的。
对于儿子提到的“吐纳导引”,他起初并未太放在心上,只觉得是少年人好奇摸索。
但联想到日前皇帝也对此表示过兴趣,加之儿子近来的气色精神确实肉眼可见地变好,他不禁也生出了几分试试看的念头。
“我儿有心了。”
朱高炽温和地笑了笑,“既然你说有效,那为父便依你之言,试试看。
该如何做?”
朱瞻基心中暗喜,知道父亲这是答应了。
他连忙起身,走到榻前,先是解释道:“父亲,此法关键在于呼吸。
需摒弃杂念,吸气时深长缓慢,意想气息沉入丹田;呼气时均匀细长,将体内浊气排出。”
他一边说,一边示范着呼吸的节奏。
朱高炽依言尝试,他本就心性沉稳,虽因身体原因有些气短,但刻意调整之下,倒也很快摸到了一点门道。
接着,朱瞻基又选取了《基础养元功》中最为温和,且对久坐、气血运行不畅最有裨益的两个简化动作:一是双手叠放于腹前,随呼吸轻轻***;二是缓慢转动脖颈和脚踝。
他手把手地教着,动作轻柔,解释清晰。
朱高炽在儿子的指导下,笨拙却又认真地练习着。
起初还有些不习惯,但几个回合下来,他惊讶地发现,原本有些僵硬的脖颈似乎松快了些,那种午后特有的、沉甸甸的疲惫感,竟真的淡化了一丝,呼吸也比之前顺畅了不少。
“咦?”
朱高炽停下动作,脸上露出惊奇之色,“瞻基,你这法子…似乎还真有些门道。
为父觉得,这胸口憋闷的感觉,好似轻了些。”
朱瞻基笑道:“父亲觉得有用便好。
此法贵在坚持,每日早晚或疲惫时,练习片刻即可,切勿贪多求快。”
“好,好。”
朱高炽连连点头,心情似乎也愉悦了许多,“难为你一片孝心,竟能琢磨出这等实用的法子。
若真能让为父这身子骨轻省些,便是大善了。”
看着父亲脸上露出的轻松神色,朱瞻基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这不仅仅是迈出了改变父亲身体状况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种温和的、不引人怀疑的方式,开始将《武道总纲》的微光,渗透进这个帝国最核心的家族之中。
他相信,只要父亲能够坚持,哪怕只是练习这些最粗浅的简化法门,配合太医的调理,身体状况定然会有所改善。
而这,仅仅是他宏伟蓝图中的一个开端。
离开东宫时,夕阳的余晖将紫禁城的琉璃瓦染成了一片金黄。
朱瞻基步履沉稳,目光坚定。
他知道,播下的种子己经发芽,接下来需要的,是耐心浇灌,静待其生长,首至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