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琴房夜曲音乐学院四楼的钢琴房,窗外的夜色浓稠如墨,只有零星的灯火点缀。
晚上十点,整栋教学楼大多沉寂,唯有这间房还流淌着断断续续的琴声,
像是一个犹豫不决的灵魂在黑暗中摸索。林修远的手指悬在黑白琴键上方,迟迟没有落下。
他微微蹙眉,轻叹一声,将刚才的片段又在脑海中过了一遍。还是不对。
这段为毕业音乐会准备的原创曲子,卡在中间已经一周了,无论怎样修改,
都感觉隔了一层纱,无法触及内心最想表达的情感。“又卡住了?”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
带着一丝慵懒的笑意。修远抬头,看见林墨斜靠在门框上,手里提着两杯咖啡。
他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身形挺拔,灯光在他身后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
林墨是声乐系的,却总爱在深夜往钢琴房跑,美其名曰“寻找灵感”,
实则常常是来“骚扰”用功的林修远。“很明显吗?”修远放下手,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指,
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微笑。“整层楼就你这间还亮着灯,而且听你刚才弹的那段,
反复了好几次,气息都乱了。”林墨走进来,很自然地坐在钢琴旁的旧木椅上,
将一杯咖啡递给修远,“需要第二双耳朵吗?”林修远和林墨,
因为同姓而被同学们戏称为“林家兄弟”。实则他们性格迥异:修远内敛沉静,
做事一丝不苟,像他的钢琴曲一样严谨;林墨外向洒脱,思维天马行空,
如同他即兴哼唱的旋律。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差异成了互补,
他们成了彼此在音乐学院里最亲近的人。是知己,是挚友,
还是某种超越友谊、却无人敢轻易戳破的微妙存在。修远接过温热的咖啡,抿了一口,
是他习惯的美式,不加糖。“是这里,”他把手指放回琴键,弹奏起那段困扰他的旋律,
“总觉得转接得很生硬,想要表达一种…犹豫中的期待,
但弹出来却像是…”“像是绝望中的挣扎。”林墨接口道,他倾听着,眼神专注。
修远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林墨一语中的,精准地点破了他试图用音符描绘的心绪。这段旋律,
确实源于他心底隐秘的波澜——明知即将毕业各奔东西,对未来感到不确定,
却又贪恋着此刻与某人共处的温暖时光,那种甜蜜与忧伤交织的复杂情感。“你看,
这里如果降半音,然后突然升回来…”林墨伸手,手指不算修长,
甚至有些不符合钢琴演奏的规范,却在琴键上按下了几个音。手法生疏,但乐感极佳,
提出的建议直指核心。“你怎么…”修远有些惊讶。“我怎么懂钢琴?”林墨笑了,
眼睛弯成好看的弧度,“跟你混了这么久,耳濡目染呗。再说了,情感是相通的,
你的音乐想说什么,我听得懂。”修远按照林墨的建议尝试修改了那段旋律,音符流淌而出,
果然顺畅了许多,原本凝滞的情感仿佛找到了出口。他看着林墨在灯光下明亮的眼睛,
那双总是带着笑意的眼睛里,此刻映着钢琴和自己的倒影。一股暖流悄然划过心田,
他忽然意识到,这个看似随性不羁的人,
其实比任何人都更懂他音乐里、乃至内心深处未曾言明的心事。“毕业音乐会,
”修远顿了顿,一个冲动的声音在脑海里响起,他几乎是未经思考就说了出来,
“你要不要…和我一起表演?”林墨明显愣住了,眨了眨眼:“我是说,你的原创曲目?
你不是准备独奏吗?”“嗯。我…我可以写一首适合你声线的歌,你来唱。”话一出口,
修远就有些后悔了。他的毕业作品指导老师已审定为钢琴独奏,
临时加入人声意味着要重新编排整个曲子,说服老师,时间已经非常紧张。
但看到林墨眼中瞬间迸发出的光彩,那点后悔立刻烟消云散。“真的?
”林墨的声音带着惊喜,“你可别反悔!一言为定!”就这样,他们开始了共同的创作。
每晚十点,在四楼那间熟悉的钢琴房相遇,一个伏案写谱,
斟酌每个音符的意蕴;一个倚琴试唱,揣摩每句歌词的情感。
他们常常为了一个音符的取舍争执不休,又常常因为找到一个完美契合的和音而相视一笑,
默契在心间流淌。“这里,这个高音你确定能上去吗?”修远指着新鲜出炉的乐谱,
略带担忧地问。那个音域对于男高音来说也极具挑战性。林墨清了清嗓子,站直身体,
调整呼吸,然后直接而自信地唱出了那个音。清亮、圆润,
带着穿透力的声音在夜晚的琴房里回荡,撞击着墙壁,也轻轻撞动着修远的心扉。“怎么样?
”林墨唱完,得意地挑眉,像个等待夸奖的孩子。修远垂下眼睑,掩饰住眼底翻涌的情绪,
只是低头在谱子上做了个肯定的标记,低声说:“很好。”心里却有个声音在说:何止是好,
你的声音,总是能轻易触动我最敏感的神经。随着毕业的临近,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气息。
修远已经收到了德国一所知名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毕业后就要远赴重洋深造。
林墨则计划留在本地,加入一家颇有名气的歌剧团。
他们心照不宣地避开这个即将到来的“转角”,将全部精力投入眼前的创作,
仿佛这样就能让时间停留得久一些。作品完成于毕业音乐会前一周。最后一个音符落定,
琴房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风声。
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即将分离的怅惘交织在一起。“明天晚上,”林墨打破沉默,
声音比平时低沉一些,“还是这里,我有话对你说。”修远的心猛地一跳,
抬头对上林墨的目光。那目光深邃,带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认真和隐约的紧张。
他仿佛预感到了什么,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既期待又不安。他点了点头,
简单应道:“好。”第二章:失约与误解那一晚,修远在琴房等了很久。月光透过窗户,
在地板洒下一片清辉。他从夕阳西下等到月上中天,
指尖无意识地反复弹奏着他们共同创作的那首曲子,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叩问。
林墨始终没有出现。期待渐渐冷却,焦虑和失落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修远设想了很多种可能:林墨临时有事?遇到了麻烦?还是…他后悔了,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所以选择了逃避?第二天,毕业音乐会如期举行。修远独自坐在巨大的钢琴前,
台下座无虚席。他原本预留了嘉宾席位,此刻空着,刺眼地提醒着他昨晚的等待成空。
他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困惑与失落压入心底,指尖流淌出的,是他们共同创作的那首曲子,
只是少了人声部分,纯粹的钢琴曲虽然依旧优美,却仿佛缺失了灵魂,
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寂寞。演出获得了成功,掌声雷动。但修远在谢幕时,
目光只锁定在那个依旧空着的座位上。结束后,他立刻打开手机,看到一条来自林墨的简讯,
时间是在音乐会开始后不久:“对不起,突然有急事。演出很成功,恭喜。”简短,疏离。
修远拨打林墨的电话,已是关机状态。之后几天,他找遍了所有林墨可能去的地方,
包括他租住的公寓。房东却说,林墨已经在几天前匆匆搬走了,没有留下新地址。
问遍共同的朋友,所有人都表示不知情,林墨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一种被彻底抛弃的感觉攫住了修远。他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急事”,
能让林墨连当面说一句再见的时间都没有?甚至要切断所有联系?毕业典礼那天,
修远在属于自己的储物柜里发现了一个没有署名的信封。打开,里面只有一张素笺,
上面是几行潦草却熟悉的字迹:“人生的路上,请珍惜一起看风景的人,或许在下一个转角,
便会挥手告别。所有的故事,有一天都会在岁月的素笺上泛黄,吟一首小诗,书一抹眷恋,
不为渲染心事,也不为将谁记起!”是林墨的笔迹。修远认得,
就像他认得林墨唱歌时每一个细微的呼吸变化。这封信,读起来像诗,更像是一封诀别书。
它坐实了林墨的不告而别,并且似乎暗示着,他希望彼此相忘于江湖。修远捏着信纸,
指节泛白。他没有再尝试联系。也许林墨有了新的选择,新的生活,不希望被打扰。
自己的执着,或许只是一种不识趣的打扰。一周后,飞往德国的航班上,
修远望着窗外翻滚的云海,仿佛看到了过去几年与林墨相处的点点滴滴。最终,
画面定格在那间空荡荡的琴房和这封冰冷的告别信上。他闭上眼睛,将涌上的酸楚强行压下。
那首未完成的合唱曲,成了他心底一个结了痂的伤疤。第三章:十年一响十年时光,
弹指而过。林修远凭借其扎实的技巧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在欧洲古典乐坛崭露头角,
成为了小有名气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以细腻深邃著称,
尤其擅长在音符间描绘那些复杂难言的情感。
乐评人常说他音乐中有一种“克制的深情”和“美好的忧伤”,
总能触动听众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他举办了多场个人音乐会,出版了专辑,
其中一张收录了他重新编曲的毕业作品,更名为《转角处的晚安》,纯钢琴版本,
在圈内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首曲子永远缺了一部分——那个清亮而充满生命力的声音。这次受国内力邀,
他开启了巡回演出,最后一站,正好安排在他的母校。意义特殊,心情难免复杂。
音乐厅座无虚席。十年的舞台历练,修远早已沉稳如山。他的指尖在琴键上跳跃,
倾泻出时而激昂、时而低回的旋律。演出非常成功,掌声经久不息。在一次次谢幕时,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观众席,像是在寻找什么,连他自己都未曾完全察觉。
就在他准备退回后台的瞬间,视线掠过出口方向,
一个熟悉得令他心脏骤停的背影映入眼帘——身形高挑,
步伐间带着一种他从未忘记的、独特的洒脱。林墨!尽管十年未见,
那个背影早已刻入灵魂深处。修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股巨大的冲动让他来不及多想,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匆匆说了声“抱歉,请稍等”,
便拨开簇拥的人群,几乎是跑着冲向出口。音乐厅外的走廊已空无一人。
修远不甘心地快步走向大厅,目光急切地搜寻。终于,在旋转门即将合拢的刹那,
他看到了那个背影 outside。“林墨!”他喊道,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
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背影猛地顿住,然后,缓缓地转过身。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十年的光阴确实在林墨身上留下了痕迹:面容更显成熟,轮廓更加分明,眼角添了几道细纹,
但那双眼睛——那双总是含着笑意和光芒的眼睛,在看到他的一刹那,
闪烁过震惊、慌乱、怀念,最终化为一种复杂的平静。“修远?
”林墨的声音比记忆中低沉了些许,却依然熟悉。“是我。”修远走上前,
两人隔着几步的距离对视着,中间横亘着十年的空白。“恭喜,演出非常成功。
”林墨微笑着说,语气礼貌,带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这刺痛了修远。“谢谢。
”修远压下心头的千言万语,深吸一口气,“好久不见。你…还好吗?”“还不错。
”林墨点点头,目光有些游移。一阵短暂的沉默,空气仿佛凝固了。重逢的惊喜过后,
是无措和生疏。“要不要…找个地方坐坐?”修远鼓起勇气邀请,
他不能就这样让他再次离开。林墨犹豫了一下,目光掠过修远带着恳切的眼睛,
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他们去了学校附近那家曾经常光顾的咖啡馆。令人惊喜的是,
咖啡馆还在,甚至连老板娘都还是那位和蔼的阿姨。她看到两人一同进来,眼中闪过惊讶,
随即热情地招呼。“哎呀!是你们俩!真是好久没见了!”老板娘一边引座一边感叹,
“还是老样子?拿铁加双份糖给你,”她看向林墨,“美式不加糖给你,”又看向修远。
熟悉的点单方式,瞬间将两人拉回到了青涩的学生时代,之间的尴尬气氛缓解了些许。
“你这十年…过得怎么样?”修远再次问出这个问题,这次,他希望能听到真正的答案。
“挺好的。”林墨搅拌着咖啡,语气平静,“我在市歌剧院工作,算是稳定下来了。
偶尔也去音乐学校教教课,带带学生。”“嗯,我…有关注到一些你的消息。”修远坦言。
他确实曾在网上搜索过,知道林墨在国内歌剧界已有不小名气。“是吗?
”林墨似乎有些意外,随即笑了笑,“你呢?国际钢琴家了,真是…实至名归。
”“你当年就说我能行。”修远轻声说。又是一阵沉默。咖啡馆里流淌着轻柔的音乐,
却无法掩盖两人之间的暗流涌动。修远决定不再绕圈子,他直视着林墨,
问出了那个困扰他十年的问题:“那天晚上,毕业音乐会前晚,你说有话对我说,约在琴房。
你为什么没来?”林墨握着咖啡杯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有些发白。他沉默了很久,
久到修远以为他不会回答了。“都过去这么久了,”林墨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还重要吗?”“对我来说,很重要。”修远的语气无比坚定,“这十年,
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林墨抬起头,望向窗外熟悉的街景,目光仿佛穿透了时光,
回到了十年前那个改变一切的下午和夜晚。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