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雨夜访客与“营养餐”
店内,李大美正就着一碟卤味,慢条斯理地吃着刚煮好的面条。
电视里播放着本地新闻,女主播用字正腔圆的语调报道着近期几起离奇的意外失踪案,提醒市民夜间减少外出。
她对新闻内容兴趣缺缺,更多是让屋子里有点人声,驱散雨夜带来的过分寂静。
共生鬼“影”如同一个无形的影子,安静地依附在她身边,传递来一种介于饱足与慵懒之间的状态。
下午吞噬的那个弱小游魂,对“影”而言顶多算是塞了个牙缝,反馈到她身上的那股暖流也早己消散,但至少证明了这个金手指是切实有效的。
“得找点更有‘营养’的东西……”李大美扒拉完最后一口面条,心里盘算着。
张姨提到的城西老纺织厂像个诱人的饵,但她清楚,现在就去碰那种地方无异于找死。
她需要更安全、更可控的目标。
正想着,卷帘门被不轻不重地敲响了。
“谁啊?”
李大美放下碗,警觉地问了一句。
这个点,又下着雨,正常客人不会来。
门外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男声:“老板,不好意思,雨太大了,借个地方躲躲雨,买包烟成吗?”
李大美走到门边,透过门缝往外看。
只见一个穿着快递员制服、浑身湿透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雨水顺着他的帽檐往下淌,脸上带着几分窘迫和焦急。
他推着的电动三轮车就停在路边,车棚显然挡不住这么大的雨。
是个生面孔,但这片区域确实有几个快递驿站。
李大美犹豫了一秒,还是拉开了小窗。
“店里没烟卖,你到对面小超市去看看。”
她语气平淡,没有开门的意思。
“超市关门了……”快递员抹了把脸上的水,赔着笑道,“老板,行行好,就躲一会儿,雨小点我就走。
你看我这身上,都湿透了。”
李大美打量着他。
男人眼神疲惫,带着常年风吹日晒的痕迹,不像是什么坏人,更重要的是,她没从对方身上感觉到任何异常气息,连“影”都毫无反应。
一个纯粹的普通人。
开门,有微乎其微的风险;不开,似乎显得太过不近人情,毕竟以后还要在这条街上做生意。
权衡利弊只在瞬间。
“等着。”
她吐出两个字,转身拿了钥匙,哗啦啦地将卷帘门拉开了一半的高度。
“进来吧,门口这块地方给你躲雨,别往里走,地上都是货。”
“哎呦,谢谢老板!
谢谢谢谢!”
快递员连连道谢,侧着身子钻了进来,拘谨地站在门口那一小块干爽地方,尽量不把水蹭到店里的纸货上。
李大美没再理他,自顾自坐回柜台后,继续看她的新闻重播。
店里一时间只剩下电视声和雨声。
快递员似乎为了缓解尴尬,主动搭话:“老板,你这店……开挺久了吧?”
“嗯。”
李大美敷衍地应了一声。
“这条老街挺好的,安静。”
快递员搓着手,眼神不经意地扫过店里那些纸扎的楼房汽车童男童女,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显然对这些东西有些忌讳。
他转移话题道:“这雨真大,今天好几单都送晚了,客户催得急……”李大美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心里却在感知“影”的状态。
突然,“影”传递来一丝极其微弱的躁动,方向……似乎指向门外雨幕中的某个远处。
有东西?
李大美心神一凛,表面却不动声色。
她状似无意地起身,走到门口,假装查看雨势,目光却顺着“影”指引的方向望去。
街对面是一片待拆迁的老房子,黑黢黢的,在雨夜里像蛰伏的怪兽。
“影”的躁动很轻微,远不如下午感受到游魂时的渴望,更像是一种……警示?
或者是对某种微弱能量的本能感应?
就在这时,一辆闪着警灯的巡逻车缓慢驶过老街,车灯划破雨幕,在那片待拆迁区域短暂停留了几秒,才继续向前。
巡逻车走后,“影”的那丝躁动也平息了。
李大美若有所思。
看来那片待拆迁区有点问题,但似乎并不严重,甚至可能己经被“有关部门”注意到了。
她暗自记下,但现阶段绝不打算靠近。
风险不明,收益未知,傻子才去碰。
雨势渐渐小了些,从瓢泼大雨变成了淅淅沥沥的中雨。
“老板,雨小了,我该走了,今天真是谢谢您了!”
快递员如释重负,再次道谢后,急匆匆地冲进雨幕,骑上他的三轮车离开了。
李大美重新拉下卷帘门,隔绝了外界。
她回到柜台,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刚才的小插曲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行动准则:信息收集优先,主动出击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安全边际之上。
“看来,得先把自己‘装备’一下。”
她低声自语。
光靠“影”的本能吞噬还不够,她需要一些能够自保、预警甚至是主动搜寻“资源”的手段。
她这个殡葬店老板的身份,正好提供了天然的掩护。
接下来的几天,李大美的生活看似恢复了常态。
白天照常开店,应对着来买香烛纸钱或是咨询殡葬事宜的街坊,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客气与同情。
她刻意与张姨又“偶遇”了几次,旁敲侧击地打听着她儿子的情况,以及关于老纺织厂更多的传闻,但并未表现出过多的热心,只是以一个知情邻居的身份表示关切。
私下里,她开始有意识地整理养父留下的那些旧书和笔记。
养父是个老派的殡葬从业者,信一些老规矩,也留下不少关于民俗、禁忌、简单符咒和风水方位的手抄本。
以前李大美觉得这些都是迷信,现在看来,其中或许藏着有用的知识。
她翻出一本纸张泛黄的《民俗杂录》,里面用毛笔小楷记录着一些简单的辟邪安宅的法子,比如用鸡血混朱砂在特定方位画符号,或是种植某些有讲究的植物。
还有一本更破旧的《符箓初解》,上面画着些歪歪扭扭的符咒,旁边标注着似是而非的功用,什么“镇惊”、“安魂”、“破秽”。
李大美看得首皱眉,这些东西真有用假有用,她心里没底。
但她有个优势——“影”。
她可以尝试画这些符,然后让“影”去感知其中是否蕴含特殊的能量波动。
哪怕只有一丝,也证明这条路走得通。
她选择了最简单的一道“净宅符”,按照书上的说明,找来黄表纸、朱砂,净手焚香(虽然她觉得这步纯属心理作用),然后凝神静气,一笔一划地临摹。
第一次,失败。
“影”毫无反应。
第二次,笔画错误,重来。
第三次,勉强画成,但形似神不似,“影”传递来一丝微弱的“嫌弃”感。
李大美也不气馁,她有的是耐心。
就当是练习毛笔字了。
连续练习了好几天,浪费了不少黄纸朱砂后,当她再次完成一张“净宅符”时,依附在她身边的“影”终于传来一丝清晰的波动——不是渴望,更像是一种确认,仿佛在说:“这东西,有点意思。”
虽然能量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李大美心中还是一喜。
有门!
这意味着,传统的玄学手段在这个世界可能真的有效,至少是部分有效。
她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一些基础技能,弥补“影”在功能性上的不足。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
李大美决定暂时放下符咒练习,出门走走,也算是实地考察一下周边环境。
她锁好店门,沿着老街慢悠悠地晃荡。
路过王叔的理发店,里面传来嗡嗡的电推子声和闲聊声。
路过李婶的水果摊,她买了两个橘子,边剥边听李婶抱怨最近的天气影响生意。
一切都显得那么日常和平静,仿佛灵异鬼怪只是遥远的故事。
但她知道,表象之下,暗流涌动。
当她走到老街尽头,靠近那片待拆迁区域时,即使是在白天,她也能感觉到“影”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警惕感。
那片区域被蓝色的铁皮围挡着,里面杂草丛生,几栋破败的二层小楼窗户黑洞洞的,散发着荒凉和阴森的气息。
围挡上贴着社区的通知和“闲人免进”的告示,还有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贴着一张褪色的符纸,似乎年代久远。
李大美只看了一眼,便若无其事地转身离开。
现在还不是时候。
她掂了掂手里剩下的一个橘子,剥开塞进嘴里。
“嗯,真甜。”
她眯起眼,享受着阳光和水果的滋味。
提升实力很重要,但享受生活同样重要。
毕竟,活着,才能更好地活着。
然而,当她回到“福寿殡葬用品店”门口时,脚步微微一顿。
店门似乎和她离开时一样,但她敏锐地注意到,门边地上掉落的一小片纸屑位置变了。
有人来过?
或者说,有“东西”来过?
她不动声色地打开店门,目光快速扫过店内。
一切看似整齐,但空气中,残留着一丝极淡极淡的、不同于香烛纸钱的阴冷气息。
“影”在她身边无声地凝聚,传递来清晰的讯息:有同类进来过,很弱,但……带着一种令人不舒服的“标记”感。
李大美的眼神冷了下来。
看来,就算她不想惹麻烦,麻烦也可能自己找上门。
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
是挑衅,还是……狩猎的前奏?
她轻轻关上门,将阳光隔绝在外。
店内的光线重新变得昏暗,那些纸扎的人偶在阴影中,笑容似乎愈发诡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