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手机屏幕亮起,那条来自部门群的消息,像一根冰冷的针,猝不及防地扎进我眼里。

“经公司研究决定,原销售一部经理林悦,即日起调任后勤部档案管理岗。

销售一部经理一职,由王莉娜接任。特此通知。”办公室里空调开得足,

冷气咝咝地吹着我的后颈,可我握着手机的手指,却一点点变得冰凉,甚至有些麻木。

王莉娜,那个上个月才靠着她舅舅——公司副总的关系塞进来的新人,

连一份像样的客户报告都写不利索,此刻她的名字,正以一种刺眼的姿态,取代了我。我,

林悦,在这个岗位上拼了五年。从最初顶着烈日跑断腿的业务员,

到后来为了一个大客户连续加班三个月熬出胃病,再到上个月,几乎是赌上职业生涯,

才啃下了和“启明科技”那个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没戏的百万订单。

庆功宴上的香槟气泡好像还没完全消散,掌声道贺声犹在耳边,这纸调令,

像一记无声的耳光,扇得我耳鸣目眩。“悦姐…”助理小赵凑过来,声音压得低低的,

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惶,“这…是不是搞错了?后勤部档案管理?那不就是…”就是坐冷板凳,

就是明升暗降,就是告诉我,之前所有的汗水和成绩,都可以被轻飘飘地一句话抹去。

我深吸一口气,试图把胸腔里那股翻腾的涩意压下去。不能失态,这里是办公室,

周围都是或同情或看热闹或幸灾乐祸的目光。

我甚至能感觉到身后那道属于王莉娜的、带着掩饰不住得意和挑衅的视线。我抬起头,

脸上努力挤出一个谈不上是笑的表情,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稳:“看到了,服从公司安排。

”说完,我起身,开始收拾桌面上属于我的私人物品:那盆养了三年、叶片肥厚的绿萝,

那个印着“销售冠军”字样的马克杯去年年会得的,此刻像个讽刺,

还有我和爸妈的合影。东西不多,一个纸箱就装完了。整个过程,我的手很稳,

没有一丝颤抖。我知道,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我,我不能垮,哪怕心里已经塌陷成一片废墟。

抱起纸箱,我转身走向电梯。经过王莉娜那间即将属于她的独立办公室时,门虚掩着,

我听见她娇滴滴的声音正在打电话:“舅舅,放心吧,我会好好干的…嗯,知道,

那些老客户我会尽快熟悉起来…”电梯门合上,狭小的空间里只有我一个人。

镜面墙壁映出我苍白的脸,和那双因为强忍情绪而显得过分明亮的眼睛。

我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扯了扯嘴角。林悦,这就认输了吗?档案管理?

听起来真是个养老的好地方。可是,我今年才二十八岁。那些被我攥在手里的客户资源,

那些只有我才摸得清的谈判门道,

那些我一手带出来的、此刻大概正在办公室里人心惶惶的团队伙伴,难道就这样拱手让人,

然后去和一堆发霉的旧文件作伴?不。绝对不。一股倔强混着不甘,像野草一样,

从心底那片废墟里顽强地钻了出来。---第二章后勤部在地下室隔壁,光线昏暗,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陈年纸张和灰尘混合的味道。我的新“工位”是一张掉漆的木桌,

对面坐着一位快要退休、整天戴着老花镜看报纸的李大姐。“哟,新来的?

”李大姐从眼镜上方打量我,语气说不上热情,也不算冷淡,就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漠然,

“那边架子上的,是近五年没动过的合同副本,你的任务就是把它们分类、编号、录入系统。

不急,慢慢来,这活儿啊,干得快慢一个样。”我道了谢,放下纸箱。

看着那排顶到天花板的档案架,还有地上堆着的几个没拆封的纸箱,

心里那点刚刚燃起的火苗,差点又被这沉沉的暮气压灭。第一天,我对着电脑屏幕,

机械地敲打着键盘,把一份份早已失去效力的合同信息录入系统。

数字、条款、公章…这些曾经让我热血沸腾、代表着一场场商业博弈胜利的东西,

现在只是冰冷的、需要归档的数据。手指碰到键盘,都觉得僵硬。小赵偷偷发来信息,

说王莉娜召开了部门会议,姿态摆得很高,但问的问题都很外行,

几个老资历的销售明显不服气。我回了句“知道了,专心工作”,便关掉了聊天窗口。

现在不是分心的时候。下班时间一到,李大姐准时拎包走人。我没有动。

偌大的档案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日光灯管发出嗡嗡的电流声。我站起来,

走到那排档案架前,随手抽出一本厚厚的文件夹。灰尘在灯光下飞舞。翻开,

是七年前公司和一个叫“鼎鑫”的供应商的合作协议。我记得,

鼎鑫的老板是个很精明的小老头,脾气有点倔,但重信誉。一个念头,毫无征兆地冒了出来。

这些被遗忘在角落的“故纸堆”,真的就一文不值了吗?这里面,

会不会藏着一些被时间掩埋的“宝藏”?比如,

那些曾经合作愉快但因为种种原因中断往来的老客户?

那些在早期发展阶段给予过公司支持、如今可能已经壮大或者转型的伙伴?

还有那些合同条款背后,所记录下的当时的人情往来和商业秘辛?我的心跳,

莫名地快了几分。这昏暗的档案室,忽然好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而我现在,

有的是时间。从那天起,我成了公司最“敬业”的员工。准时上班,最后一个下班。表面上,

我兢兢业业地完成李大姐交代的整理任务,动作不快不慢,

符合一个“被流放”者该有的消沉状态。但暗地里,我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我不再仅仅把档案录入当成机械劳动。每录入一份合同,

刻意地去记忆关键信息:客户名称、负责人、合作项目、核心条款、甚至当年的签约经手人。

我利用权限,悄悄查询这些客户和供应商的近况。有些已经倒闭,有些发展平平,

但也有一些,像沉睡的巨人,只是暂时与公司失去了联系。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比如,王莉娜那位副总舅舅,在几年前经手的一个项目中,

似乎有过一些不太符合流程的操作,虽然痕迹被抹得很干净,但在这些原始档案里,

还是留下了一点蛛丝马迹。我把这些发现,小心翼翼地记在心里,

没有留下任何纸质或电子痕迹。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在档案室里“与世无争”。

销售一部那边,偶尔有小道消息传来。王莉娜果然搞砸了几个老客户的维护,

她只会生硬地压价或者套近乎,根本不懂客户的实际需求。部门业绩开始下滑,怨声载道。

小赵说,有几个骨干已经在偷偷看外面的机会了。我听着,不置可否。每天下班后,

我会绕道去公司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坐一会儿。那里安静,适合思考。

我重新梳理着手头掌握的这些“沉睡”客户名单,评估着哪些有重新激活的价值。同时,

我也开始不动声色地联系那些对现状不满的老同事,只是闲聊,绝口不提工作变动,

但彼此心照不宣。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我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第三章一个月后,公司高层震动。一位资深副总裁因病提前退休,权力格局悄然变化,

王莉娜的舅舅似乎受到些影响,不像以前那样一手遮天了。也就在这个时候,

公司一直想攻克的一个大客户——“科信集团”,突然放出风声,

要为一个重要的新项目寻找合作伙伴。这个项目,正好与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消息传来,整个销售部都沸腾了,但随即又陷入苦恼。

科信集团以要求苛刻、决策流程复杂著称,而且据说负责这个项目的,

是一位新上任、背景强硬、作风犀利的年轻总监,姓陆,油盐不进,很难接近。

王莉娜组织了几次攻坚,连对方负责人的面都没见着,方案递过去也石沉大海。

上面给的压力越来越大,副总舅舅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一天下午,

我在档案室整理一批十年前的旧合同。忽然,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眼帘——科信集团。

不是现在的科信,而是它多年前的一个前身公司,当时规模还很小,

曾与我们公司有过一次短暂的技术合作。合作金额不大,但当时的项目负责人评价很高,

认为对方技术扎实,有潜力。档案里,还附着一份当时双方技术人员的交流纪要,

签字方之一,是一位姓陆的工程师。陆?我的心猛地一动。

会不会和现在科信的那位陆总监有关系?即使是父子或者师徒,

这也是一条极其珍贵的人情线索。在商业场上,有时候,这种陈年的香火情,

比***裸的利益交换更能打动人心。我强压下心头的激动,仔细研究了那份纪要。

那位陆工程师的全名是陆文渊。我立刻通过各种公开渠道查询科信集团现任总监的信息。

很快,我在一篇行业报道的配图上,看到了那位年轻的陆总监的工作照,

旁边的介绍写着:陆明远。陆文渊,陆明远。姓氏一样,名字都带“渊明”二字,

这绝不是巧合。极有可能是父子!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我心中迅速成型。

我没有通过公司的正式渠道去联系科信。而是通过这一个月在档案室“挖掘”时,

顺便恢复联系的一位早已离职、现在自己开咨询公司的前同事,迂回地搭上了线。

我并没有直接提及合作,只是以交流行业动态的名义,

约陆明远总监在一个非常私人、非正式的场合——那家我常去的小咖啡馆见了一面。

见面那天,我穿得很简单,没有带任何公司资料。

当我把那份泛黄的、印着“陆文渊”签名的交流纪要复印件,轻轻推到陆明远面前时,

我看到他年轻却沉稳的脸上,闪过一丝明显的讶异。“林小姐,

你这是…”他翻看着那份年代久远的文件,眼神复杂。“偶然在公司旧档案里看到的,

”我语气平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感慨,“觉得是段很有意思的缘分。

令尊当年的技术见解,到现在都让我觉得很受启发。科信集团如今发展得这么好,

想必也是家学渊源。”我没有急于推销公司的方案,而是和他聊起了行业变迁,

聊起了技术发展的脉络,偶尔自然地引述档案中记载的他父亲当年的一些观点。

我看到陆明远眼中的戒备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遇到知音的欣赏。

他提到现在这个项目,确实有很多技术难点和合作模式上的考量。这时,我才适时地,

以个人观点强调是个人观点的方式,阐述了我对科信项目需求的理解,

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极具建设性的合作思路。这些思路,

恰恰击中了之前王莉娜团队方案中的盲点和软肋。“林小姐,你对这个项目的理解,

比贵公司之前提交的任何方案都要深刻。”陆明远看着我,目光锐利却带着赞许,

“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不在销售岗位上了?”我笑了笑,

轻描淡写:“公司内部的一些正常调整。我现在在后勤部,

反而有更多时间静下心来研究一些基础的东西。”陆明远是聪明人,他显然听出了弦外之音,

但没有点破。我们又聊了许久,最后他主动提出,希望我能就这个项目,

准备一份更详细的合作建议书,直接发给他个人邮箱。我知道,机会的大门,

已经向我敞开了一道缝。---第四章我开始了白天装模作样整理档案,

晚上通宵达旦准备方案的日子。我没有动用公司的任何资源,所有的分析、数据、框架,

都是我凭记忆和这些年的积累,结合对科信需求的深入研究独立完成的。

小赵和另外两个信得过的老部下,在私下里给了我一些支持,帮我核对数据,

测试方案的可行性。方案完成后,我发给了陆明远。很快,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科信集团正式邀请我们公司参与竞标,但点名要求项目陈述人必须是我。这个消息,

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公司里掀起了轩然***。王莉娜和她舅舅第一时间跳了出来。

副总舅舅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脸色铁青:“林悦,你这是什么意思?

背着公司私下接触客户?还有没有组织纪律性了?科信的项目,一直是由销售一部负责跟进!

”我平静地看着他:“张总,科信集团是看到我以个人名义提交的建议书后,

才决定给我们公司竞标机会的。他们指定的陈述人是我。如果您觉得不合适,

我可以回复他们,公司放弃这次机会。”他噎住了。放弃?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

这个大项目,上面的大老板都盯着呢。王莉娜在一旁,气得脸都歪了,尖声道:“林悦,

你别以为耍点小聪明就能翻身!后勤部的人插手销售部的项目,天大的笑话!

你的方案肯定是窃取部门机密做的!”我转向她,语气依旧平淡:“王经理,

我的方案是基于***息和基础档案分析完成的,所有内容都可以追溯来源。

至于部门机密…我离开销售部已经一个多月了,接触不到任何所谓的机密。倒是您,

接手部门以来,好像还没做出过像样的成绩。”王莉娜被戳到痛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最终,在更高层领导的干预下显然,有人也乐见张副总吃瘪,公司不得不妥协。

我被临时抽调回来,全权负责科信项目的竞标事宜,但名义上,

项目组还是挂在销售一部下面,王莉娜依然是负责人——当然,只是挂名。

我重新回到了熟悉的战场,带着我那支临时组建、却充满斗志的“地下团队”。

我们封闭讨论,反复演练。竞标会上,我面对科信集团的高层和专家评委,从容不迫,

条理清晰,对技术和合作模式的理解远超竞争对手。

尤其是当我提到那份珍贵的旧档案和两代人的技术缘分时,现场气氛达到了***。毫无悬念,

我们公司成功拿下了科信这个价值数百万的大单。合同金额,

比我当初那个百万订单还要翻了几番。庆功宴再次举办。这一次,主角是我。聚光灯下,

掌声雷动。王莉娜和她舅舅称病没有出席。大老板亲自给我敬酒,拍着我的肩膀,

连说“公司委屈了人才”,暗示会给我应有的职位和奖励。我看着眼前的热闹,

心里却异常平静。这只是一场迟到的公正,而已。第二天,人事任命下来了。

我被任命为公司新成立的战略客户部总监,直接向总经理汇报,

级别和权限远高于原来的销售部经理。公司同时宣布,对销售一部进行整顿,

王莉娜调离经理岗位,“另有任用”明眼人都知道,就是坐冷板凳去了。

至于她那位舅舅张副总,也因为“管理不善”,被调整了分管范围,权力大大缩水。

我搬进了新的办公室,窗外阳光明媚。小赵和那几个跟着我“秘密行动”的老部下,

自然都跟着我过来了,个个喜气洋洋。收拾好东西,我打开电脑,

开始处理新部门的第一项事务。内心没有太多狂喜,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踏实感。我知道,

凭借我手里掌握的客户资源和团队,

还有在档案室那段特殊经历赋予我的、对公司和行业更深层的理解,我未来的路,

会走得更稳,更远。那些试图把你埋进土里的人,大概忘了,你本身就是一颗种子。

在黑暗里积蓄力量,是为了破土而出时,更加茁壮地朝向阳光。我端起新茶杯,喝了一口水。

嗯,今天的茶,味道似乎格外清甜。第五章:暗流涌动新办公室宽敞明亮,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城市繁华的天际线,与我之前那个只能看到隔壁楼墙壁的工位,

以及地下室隔壁那间弥漫着霉味的档案室,形成了天上地下的对比。

小赵帮我抱着最后一个小纸箱进来,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悦姐,这视野也太棒了吧!

战略客户部总监!听听这名字就霸气!”她像个好奇的孩子,这里摸摸,那里看看。

我笑了笑,心里当然也高兴,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这个位置,不是白来的,

是凭实力和运气,从悬崖边上硬生生挣回来的。大老板的器重和承诺言犹在耳,

但职场如战场,站得越高,盯着你的人也越多,越不能有丝毫松懈。“别光顾着高兴,

”我指了指地上几个还没拆封的箱子,“先把咱们的基本盘整理好,

特别是科信项目的后续对接,要无缝衔接,不能出任何纰漏。”“明白!”小赵干劲十足,

立刻开始动手整理。新部门的组建千头万绪。

除了小赵和另外两位从销售一部跟我过来的老部下,公司还从其他部门抽调了几个人过来,

人力资源部也送来了几个新人的简历让我面试。我需要快速搭建一个高效、可靠的团队。

科信项目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战略客户部的定位,

是要服务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客户,这意味着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压力。

王莉娜被调离销售一部后,据说被安排到了一个闲职,具体做什么,没人关心,也没人提起,

就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一阵涟漪后,迅速沉底。她的舅舅张副总,确实收敛了许多,

在公司高层会议上不再像以前那样活跃,见到我时,甚至会勉强挤出一个点头示意,

但那眼神深处藏着的复杂情绪,我读得懂——有不甘,有忌惮,或许还有一丝后悔。

我对此并不在意。我的目标从来不是和谁斗气,而是做好自己的事,走稳自己的路。

过去的委屈和不堪,最好的报复不是耿耿于怀,而是活得比他们所有人都精彩。然而,

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天下午,我正在审核一份给科信集团的项目进度报告,内线电话响了,

是前台。“林总监,有一位姓陈的先生,说是‘启明科技’的,没有预约,但坚持要见您。

”启明科技?我愣了一下。那是我被调去档案室之前,拼死拼活签下的那个百万订单的客户。

后来我去了后勤部,这个客户自然就移交给了王莉娜负责。这个时候,

他们的人来找我做什么?“请他到小会议室稍等,我马上过去。”我放下电话,

心里掠过一丝疑虑。来到小会议室,

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看起来颇为精干的中年男人站起身,微笑着递上名片:“林总监,

久仰大名。我是启明科技新任的项目总监,陈浩。”“陈总监您好,请坐。”我接过名片,

心里快速盘算着。启明科技换项目总监了?这我倒没听说。寒暄几句后,陈浩切入正题,

语气带着几分诚恳,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抱怨:“林总监,不瞒您说,我这次来,

主要是想重新建立和贵公司的直接沟通渠道。

之前贵公司销售一部的王经理负责我们项目期间,唉,沟通起来实在有些困难。

很多技术细节和交付标准,反复确认还是会出现偏差,项目进度受到不少影响。

我们公司对这次合作非常重视,所以派我过来,希望能和林总监您直接对接,毕竟,

这个项目最初是您谈下来的,您最了解我们的需求。”我静静地听着,心里明白了七八分。

王莉娜那种浮于表面的应酬和不懂装懂的作风,对付一些小客户或许还能糊弄,

但像启明科技这样注重技术和细节的客户,迟早会出问题。这不,问题来了,

人家直接“跨级”找上门了。这对我来说,是个意外之喜,也是个棘手的难题。喜的是,

客户认可我的能力和专业度,主动找回来;棘手的是,启明科技目前从公司流程上,

仍然属于销售一部的客户范围。我如果直接插手,难免有越权的嫌疑,容易授人以柄,

尤其可能***到刚刚失势的张副总和王莉娜。我沉吟片刻,没有立刻答应,

而是表现出对客户负责的态度:“陈总监,非常感谢您和启明科技对我的信任。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