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朴这名字,跟他本人经历一样,透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离谱!
每次新认识的人听见这俩字,都得愣三秒,然后憋着笑问:“是朴素的朴不?” 他只能翻着白眼点头,心里把起名的爹妈吐槽了八百遍。
至于爹妈为啥给他起这名字?
他问过无数次,答案从 “算命的说缺木” 到 “当时觉得顺口”花样翻新,最后他只能归结为:爹妈当年肯定没睡醒。
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李朴的父母没有上完小学,因此家里出了他这么个大学生,可以说是光耀门楣。
李朴对未来没有规划,即便是考上大学,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过这个想法。
2010 年秋天,李朴拖着行李箱兴冲冲的走进大学校门时,还以为自己未来能当四大律所的白领精英。
结果系主任一念录取名单,他直接傻了眼 —— 被调剂到动物科学专业。
这消息跟一盆掺冰碴的冷水似的,从头顶浇到脚底。
李朴心想:我连仙人掌都能养死,现在要去研究怎么养好一头牛?
从那时起,李朴的大学生活就变成大型牧场体验现场。
每天天不亮,别的系学生还在梦里跟学姐约会,李朴已经穿着沾着牛粪的胶鞋,在学校的后山试验田跟奶牛们大眼瞪小眼。
同专业女生抱着课本研究让母牛多下奶的饲料配方。
男生挽着袖子给牛打针接生。
只有他杵在围栏边,看着那头叫 “旺财”的西门塔尔牛悠闲地反刍,琢磨着自己的人生为啥这么魔幻。
“朴哥,该给旺财添草料了!”同学拍他肩膀,脸上还沾着不明的污渍--可能是牛粑粑。
李朴梦游似的推着手推车,看着草料被牛群哄抢,突然顿悟:必须转专业!
他不知道自己想干啥,但无比确定 —— 这辈子不想跟牛粪打交道。
接下来半年,李朴开启疯魔学习模式。
别人在宿舍打游戏,他在图书馆啃高数。
别人在操场打球,他在自习室背英语。
就连给牛添料的间隙,都捧着专业书在牛棚里苦读。
期末考试直接干到专业第一,拿到转专业资格时,他在志愿表上狠狠填了 “土木工程”—— 心想着修路架桥总比喂牛体面吧?
事实证明,他还是太年轻。
转入土木系第一天,系主任就在迎新会上放纪录片:修路工人在深山老林里风餐露宿,顶着烈日测量,暴雨冲塌临时工棚。
李朴坐在第一排,手里的笔 “啪嗒” 掉地上,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波好像亏了!
土木专业的苦逼程度远超想象。
别人上课在教室,他们上课在工地。
别人实验用试管,他们实验用全站仪。
别人作业是写论文,他们作业是画几十张图纸。
李朴看着横平竖直的线条就头疼,听老师讲混凝土强度等级就犯困,曾经为转专业付出的努力,全成了抽打他的鞭子。
"摆烂吧,累了。"
某个通宵画完图纸的清晨,李朴看着窗外鱼肚白,做出人生重大决定。
从此,李朴成了土木系传奇。
专业课上老师讲得唾沫横飞,他在后排睡得昏天暗地,口水浸湿笔记本上的力学公式。
食堂里别人排队打饭,他趴在餐桌上补觉,红烧肉凉透了都没动。
期末考试前别人熬夜刷题,他戴着耳机在宿舍睡成猪,直到室友叫醒才知道要考试。
最绝的是实习季!!!
同学们背着行囊奔赴工地,在烈日下测量放线时,李朴揣着***攒的几千块——逃课了!
他开始说走就走的穷游。
他的逻辑很清奇:反正以后大概率要在工地上待一辈子,趁现在先把祖国大好河山看遍。
坐绿皮火车去云南,在玉龙雪山脚下啃面包看日出,海拔三千多米没高反,倒是没睡醒差点从观景台摔下去。
一路向北到呼伦贝尔草原,看着无边无际的绿,听着那首:住在你的毡房如此温暖,尝到你的奶就如此甘醇,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突发奇想揪把草塞进嘴,结果被涩得半天说不出话。
在青岛海边学别人踏浪,一个浪头拍过来,呛得他眼泪直流,心里暗骂这海水比食堂咸菜还齁。
最后在上海,站在东方明珠底下仰脖子看半小时,脖子酸得直不起来,还没搞明白这玩意儿到底好看在哪。
一圈逛下来,李朴晒黑三个色号,钱包瘪成纸片,收获一手机风景照和满脑子空虚。
朋友圈发了张沙漠举冰棍的***,配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睡万里路",评论区全是 “学渣逆袭旅游博主” 的调侃。
浑浑噩噩到了大四毕业季,别人忙着答辩找工作,忙着考公,忙着去设计院,只有李朴忙着补觉。
结果毕业考试那天,前一晚打游戏到凌晨的他直接睡过头,完美错过大学语文考试。
从宿醉般的睡眠中惊醒,看着窗外阳光,脑子里一片空白:“完了,毕不了业了!”
手忙脚乱穿衣服,拨通语文老师电话带着哭腔求饶:“老师我错了,真不是故意的,睡过头了...... 再给我次机会吧,我给您磕头了!”
电话那头女老师沉默半晌,大概是被他哭软了心,叹口气:“下不为例,过来补考吧,给你个及格分。”
挂了电话,李朴当场在宿舍给空气磕了三个响头。
拿到毕业证那天,看着 “土木工程”四个字,他只觉得讽刺。
兴冲冲投了几十份简历,结果一盆冷水泼过来 ——2019 年房地产行业开始降温,各大建筑公司都在裁员,连实习岗位都一岗难求。
好不容易有几家联系他,开口就是:常年驻外、无节假日、月薪四千,听得他直摇头。
“去他的土木工程!” 李朴把简历扔进垃圾桶,“老子不干了!”
收拾好行李,在地图上随便指了个地方 —— 苏州姑苏区。
没别的原因,就因为初中背过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觉得这地方肯定诗情画意。
到了姑苏区才发现,现实跟古诗差距有点大。
寒山寺挤满旅游团,钟声变成收费项目,运河边停满共享单车。
但他懒得再动,找中介租了间十平米廉租房,房间里除了床、桌子和掉漆衣柜,再也塞不下别的。
为了活下去,李朴疯狂在某八同城招聘网站漫天遍地的投简历,很快收到一家机电外贸公司面试通知。
面试官问他有啥特长,他说自己能睡能玩,面试官居然乐了,当场拍板录用。
于是李朴就莫名奇妙的成了外贸业务员,每天发邮件、核订单、跟物流,月薪三千,扣除房租伙食费,每个月过得捉襟见肘。
李朴常常在想这就是大学生应有的待遇吗?
日子从此进入循环模式。
白天在狭小办公室对着电脑复制粘贴邮件模板,偶尔摸鱼刷手机。
晚上回廉租房通宵打游戏,技术菜得抠脚,常被队友骂 “小学生”,但他乐此不疲。
游戏里的虚拟世界成了避难所,在那里能当英雄、闯关卡、交朋友,不用面对三千块工资的窘迫,不用思考未来在哪。
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年,李朴感觉灵魂在慢慢生锈。
曾经的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全被日复一日的重复消磨光了。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头发油腻,眼神涣散,下巴冒胡茬,活像刚从网吧走出来的流浪汉。
有时候深夜打完游戏,坐在窗前发呆,看着对面楼房零星灯火,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尽头。
改变发生在一个普通周三下午。
李朴在办公室摸鱼刷朋友圈,突然被张照片吸引 —— 是个非洲客户发的动态,照片里一群非洲人举着 “保护野生动物” 的标语牌***,背景是郁郁葱葱的非洲大草原,最震撼的是那片天空:纯粹干净的蓝,像块巨大蓝宝石,云朵白得发亮,仿佛伸手就能摸到。
他盯着照片看了很久,心脏不受控制狂跳。
想起玉龙雪山的天空,呼伦贝尔草原的辽阔,那些被遗忘的对远方的渴望,突然像野草疯长起来。
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再看看照片里透明的蓝,一个疯狂念头在脑海成型。
深吸一口气,打开邮件客户端找到那个非洲华人客户的邮箱,手指在键盘上敲:“您好,我看到了您朋友圈的照片,请问我想去非洲的话怎么走?”
发送邮件的瞬间,李朴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心里破土而出。
他不知道非洲等着他的是什么,不知道这决定会带来啥后果,但他清楚 —— 不能再这样行尸走肉活下去了。
窗外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办公桌上,仿佛为这个荒唐决定镀上金色光芒。
李朴靠在椅背上,很久很久以后,第一次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