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莫家遍请名医,众人全力施救,却依然无力回天,老太爷最终还是与世长辞。
莫家上下顿时陷入了悲痛的深渊,仿若被黑暗的阴霾所笼罩。
莫老太太强忍着内心的巨大悲伤,她深知儿媳身怀六甲,不宜操劳,于是独自挑起处理后事的重担,与儿子莫启山一同操办老太爷的葬礼。
出殡那日,全镇百姓皆自发前来送行,众人皆念及老太爷生前乐善好施,经常周济穷苦之人,他的善举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锦阳镇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他驾鹤西去,众人皆心怀感激与悲痛,默默地为他祈福送行。
莫启山自此挑起了当家作主的重任,成为了莫家的顶梁柱。
他忙碌于家族的各项事务之中,日夜操劳,粮铺生意可绝非易事。
丰年时,谷贱伤农,收粮价格稍有不慎,便会惹得农户抱怨,影响来年的货源;灾年时,粮价飙升,如何平衡利益与口碑,让莫家既能盈利又不被骂作奸商,实乃极大的考验。
莫启山每日需精心计算成本,与各方粮商周旋,还要应对官府的盘剥与同行的恶意竞争,稍有差池,莫家多年积攒的声誉与生意便可能毁于一旦。
而家中,林氏亦是不易。
她操持着整个家宅,上要孝顺婆母,下要协调众多仆人的事务。
府中开支用度,一针一线,一粥一饭,她都需精心盘算。
家宅事务繁杂,下人是否偷懒耍滑,她都要明察秋毫,公正处置。
林氏在这后宅之中,耗尽心力,只为给莫启山一个安稳的后方,让他能无后顾之忧地在外拼搏。
莫老夫人心疼儿子莫启山为家族生意西处奔波的劳顿,更怜惜儿媳林氏,眼见着林氏的肚子一天天隆起,身子愈发沉重,行动也变得迟缓且不便。
她虽己不再年轻,精力亦不如往昔,但仍主动揽起了府内的大部分事务。
莫老夫人每日穿梭在庭院之中,先是仔细叮嘱厨房的仆人们,一定要精心烹制适合孕妇滋补的膳食,从那鲜嫩的鸡汤,需用小火慢炖至鸡肉软烂、汤汁浓郁,每一丝鸡肉都饱含着营养;到那精致的糕点,要用新鲜的食材,不能有丝毫马虎,甜而不腻,既能满足孕妇的口腹之欲,又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她事无巨细地安排着一切,如同守护着稀世珍宝一般守护着林氏与腹中的胎儿。
莫启山常常因生意之事在外忙碌,有时连着好几日都不得归家。
于是,这偌大的院子里,婆媳二人便相互作伴。
林氏感激婆婆的悉心照料,常常陪伴在莫老夫人身边,与她一同品茶、聊天。
莫老夫人会兴致勃勃地与林氏讲述莫家往昔的故事,比如在莫启山小时候,有一次贪玩跑到了后山迷了路,全家上下焦急万分,几乎发动了所有家丁西处寻找,最后发现他竟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嘴角还挂着一丝满足的微笑。
林氏则会分享一些自己家中的趣事,或是从药铺里听来的养生小知识。
有一回,林氏突然想吃镇上那家老店的酸梅糕,只是随口一提,莫老夫人却记在了心里。
她不顾路途遥远,亲自带着仆人前往镇上购买。
回来时,虽己略显疲惫,但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看着林氏吃得开心,她心中满是欣慰。
还有一次,府内举办赏花宴,林氏因身子不便,在赏花过程中稍感疲倦。
莫老夫人见状,立刻吩咐下人在花园中安置了舒适的躺椅,还亲自为林氏拿来了薄毯,怕她着凉。
婆媳二人坐在繁花簇拥之中,周围是娇艳欲滴的花朵,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
莫老夫人轻轻握着林氏的手,说道:“孩子,你现在只需安心养胎,府内的事情有我,不必挂怀。”
林氏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微微点头。
在这点点滴滴的相处中,她们的情谊越来越深厚,有时候莫启山回来,处理事情的方式或言语表达不如她们的心意,婆媳二人对视一眼,便心领神会,彼此之间的默契如同亲生母女一般。
不久,林氏顺利诞下一女,起名莫瑶。
“瑶”代表着美玉、美好与珍贵。
这个名字仿佛赋予了这个集万众期待的小女孩无尽的祝福和期望,希望她能够像一块无瑕的美玉一样,拥有一切纯净而美好的品质,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光芒。
但一切真能如此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