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是常规部队里对新人的审视,更像在拆解她的履历、她的反应,甚至她刚从睡梦中被叫醒的细微倦态。
办公室里没开灯,只有指挥台的屏幕亮着冷蓝色的光,将袁朗的侧脸映得有些模糊。
他没让她放下手,反而指了指屏幕上跳动的乱码,话语中带着一丝笑意和恶趣味:“刚睡三个小时就被叫醒,没意见?”
“军人以任务为先,没有意见。”
林平之声音稳得没一丝波动,余光却扫到屏幕角落标着“紧急加密信号”的字样,还有技术组标注的“己尝试7种解密算法,均失败”的红色批注。
袁朗终于收回视线,抬手示意她放下敬礼:“西北郊信号站被入侵,对方抹掉了大部分痕迹,只留下这段残留信号。
技术组卡了半小时,你试试。”
随即他递过来一个加密U盘,“设备在那边,权限己经给你开了最高级。”
侧了下,让出了他身后的设备。
“是”林平之接过U盘,走到旁边的操作台坐下。
手指刚碰到键盘,之前在跨国任务里破解加密信号的本能瞬间被唤醒——她没有急着输入算法,而是先调出信号的频谱图,指尖在键盘上敲出一串快速的指令,将乱码拆分成几个高频片段。
屏幕上的蓝色光标跳动得越来越快,办公室里只剩下键盘的敲击声和屏幕的电流声。
袁朗搭着手站在她身后,看着她将看似无序的乱码,一点点对应上西北边境常用的加密频段,眼神里的审视渐渐变成了认可。
大约十分钟后,屏幕上的乱码突然定格,随后跳出一行清晰的文字:“明日凌晨三点,目标‘夜莺’将在西郊仓库交接。”
林平之停下动作,转身看向袁朗:“报告,信号解密完成,内容涉及明日凌晨的非法交接。”
袁朗走到屏幕前,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突然笑了:“果然没看错人。
看来你这两个月的高压任务,没把本事磨掉。”
他拿起对讲机,声音瞬间变得严肃,“通知行动组,立刻锁定西郊仓库位置,制定布控方案,明天凌晨两点前必须到位。”
挂了对讲机,他看向林平之:“现在还困吗?”
林平之摇摇头,站起身:“报告,不困了。”
“那就好。”
袁朗指了指办公室角落的沙发,“等会儿行动组会来拿解密文件,你在这儿等消息,顺便……熟悉下咱们这儿的节奏——毕竟,往后像这样的‘深夜叫醒服务’,不会少。”
林平之走向角落里的黑色沙发,落座后实在是没忍住用手轻轻捏了捏眉头,心想这种解密技术还是太费脑细胞,速度也比之前有所下降了,看来还得恢复恢复水平,要不有点碍事啊。
算了,反正一边完成培训任务一边搞搞“复健”得了。
没错,这次林平之被调来身上还有给A大队提升信息技术的培训任务。
林平之指尖刚碰到沙发扶手,就听见袁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看来解密这活儿,对你来说也不算轻松?”
她回头,见袁朗正靠在指挥台边,手里转着个黑色的保温杯,眼神里带着点了然的笑意。
“是有点生疏了。”
林平之没藏着,坦诚道,“这两个月在外执行任务,主要跟现场侦查打交道,加密算法确实有些手生,刚才解密比巅峰状态慢了近三分钟。”
她说着,指尖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了敲——那是她平时琢磨算法时的习惯动作,“后续打算一边跟着任务走,一边抽时间做算法复健,总不能拖任务后腿。”
袁朗挑了挑眉,走到沙发旁坐下,保温杯放在两人中间的茶几上:“复健?
倒不用这么麻烦。”
说着他从口袋里摸出个小巧的U盘,放在茶几上推给林平之,“这里面是A大队近半年遇到的加密信号案例,从简单的民用干扰到军方级别的复杂加密都有,你要是想练手,随时可以去技术组调设备。”
林平之拿起U盘,指尖顿了顿——她没提过自己要给A大队做信息技术培训,袁朗这话却像是早就知道她的打算。
没等她开口问,袁朗就先笑了:“别觉得意外,你的调令里除了‘参与特殊任务’,还有一行备注——‘协助提升A大队信息技术水平’。”
他靠向沙发背,语气松了些,“咱们这儿的技术兵都是从各个部队挑来的尖子,但遇到真正的硬骨头,还是缺个能带头破局的人。
你之前在跨国反恐任务里破解过三次军方加密信号,这点没人比你更合适。”
林平之心里的那点不确定瞬间落了地,她把U盘收好,抬眼看向袁朗:“请队长放心,我一定把培训和任务都兼顾好,保证不耽误事。”
“放心?”
袁朗笑了笑,指了指窗外,“等明天凌晨的任务结束,你先跟技术组的人碰个面,把培训计划定下来。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培训归培训,任务来了可不能掉链子——咱们这儿,从来没有‘只搞技术不碰任务’的规矩。”
话音刚落,办公室的门被敲响,齐桓拿着一份文件走进来:“队长,行动组的布控方案做好了,需要您签字。”
袁朗接过文件,签字时抬头看向林平之:“明天任务结束后,给你半天假补觉,后天开始,就得正式进入‘任务+培训’的节奏了。”
林平之点头应下,看着袁朗和齐桓讨论任务细节,心里那点因“手生”而起的焦虑渐渐散去——不管是复健还是培训,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她就有信心做好。
毕竟,在她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做不到”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