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暗潮涌动:亲信搅局的项目组周五下午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方案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攥着刚改好的三组连锁超市年度推广方案,指尖因为反复翻阅,已经沾了些纸张的毛边。
站在部门总监陈凯的办公桌前,
我正指着PPT 里的核心数据——“根据超市去年的会员消费画像,
我们把主推品类锁定在生鲜和日用品,这两类的复购率能达到62%,
比其他品类高出近20 个百分点”——话音刚落,玻璃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声,
“哒哒”地敲在瓷砖上,打破了办公室的安静。门没敲就被推开,
实习生林薇薇端着一杯冒热气的拿铁走进来,
杯壁上还印着陈凯常去的那家咖啡店的logo。她是陈凯的远房侄女,
三个月前凭着“亲戚关系”进了公司,既没做过营销策划,也不懂数据分析,
却总以“半个管理层”自居,每天踩着点上班,却总在部门工位间晃悠,
要么凑在同事旁边看别人做方案,要么就拿着手机跟陈凯发消息。看到我手里的方案册,
林薇薇端咖啡的手明显顿了一下,拿铁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表情。下一秒,她突然垂下肩膀,
眼眶瞬间红了大半,声音软得像浸了水的棉花:“凯哥,我早上九点就给你发的创意草稿,
你还没看吗?我昨天熬到两点多,改了三版,就怕赶不上这次提案……”说着,
她还故意把手机屏幕亮给陈凯看,上面是几页排版混乱、连基本逻辑都不通的PPT截图。
我握着笔的指尖微微收紧,方案册的边角被捏出一道深深的折痕。
陈凯分明在前天的部门小会上跟我敲定,这次连锁超市的提案由我全权牵头,
林薇薇只负责整理基础的会员数据——而且她交上来的数据错漏百出,我熬夜核对修改时,
还特意跟她强调过“不懂就问,别瞎改数据”。可此刻,陈凯却避开我的目光,
接过咖啡杯时甚至还顺手拍了拍林薇薇的肩膀,笑着打圆场:“看了看了,
薇薇想法挺新颖的。苏晴啊,你方案做得细,但有时候太墨守成规了,要不你把方案再改改,
加些薇薇的创意进去?”林薇薇立刻凑到我身边,指甲涂着鲜艳的红色,
一下下点在我方案里的“会员裂变活动”页面:“苏晴姐,我觉得这里可以加个直播互动!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看直播,让超市的导购出镜卖货,肯定能火!还有预算表,
我觉得可以多给KOL 留点经费,那些大博主粉丝多,
数据肯定更好看~”她说话时带着刻意的娇嗲,
完全没注意到我方案旁边附的小字注释——“直播形式已与甲方沟通,
因超市导购无镜头经验,暂不采用”,
更没看到预算表上标红的“KOL费用占比超甲方要求15%,需压缩”。我深吸一口气,
把方案册轻轻放在桌上,声音平静却字字清晰:“陈总,甲方明天上午十点就要最终版方案,
现在修改核心框架,不仅会错过截止时间,还会导致之前对接的细节全部推翻。
而且薇薇的建议没有结合甲方的预算限制和实际情况,
强行加入只会让方案变成‘空中楼阁’,落地不了。”林薇薇的眼泪瞬间就掉下来了,
豆大的泪珠砸在手机屏幕上,她拽着陈凯的胳膊轻轻晃了晃,
委屈得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凯哥,我不是故意添乱的,
我就是想帮苏晴姐分担……是不是我太笨了,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早知道我就不熬夜改方案了……”陈凯的眉头皱了起来,
看向我的眼神里带着明显的不耐和偏袒:“苏晴,你怎么回事?薇薇也是好心,
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你别这么死板。这样,你今晚加个班,把她的想法融进去,
明天一早给我,耽误了提案我唯你是问。”我看着桌上那本被林薇薇的眼泪溅到的方案册,
突然觉得有点可笑。我入职三年,从实习生做到主管,手里接过的项目没有一个出过错,
绩效常年是部门第一,可到头来,
却要为一个连基础流程都不懂的“关系户”熬夜收拾烂摊子。
但我没再多争——争论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浪费时间。我拿起方案册,点了点头:“可以,
但我需要陈总您签字确认修改方向,并且如果因为修改导致提案延误或甲方不满,
责任我不承担。”陈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知道了知道了,赶紧去改。
”我转身走出办公室时,正好听到林薇薇跟陈凯撒娇:“凯哥,还是你最好,
苏晴姐总是对我冷冰冰的……”那声音像根细刺,轻轻扎在我心上,
却也让我更清醒——这个部门,早已不是能安心做事的地方了。
二、得寸进尺:明抢功劳的“白莲花”提案那天,我提前半小时到了甲方公司,
反复检查方案的打印版,确认数据、图表没有任何问题。刚把资料摆好,
就看到林薇薇拎着一个精致的手提包走进来,身上穿的连衣裙还是上周刚上架的新款。
她走到我身边,笑着说:“苏晴姐,我来帮你记录,凯哥说让我多学学。”我没拒绝,
只是把备用的笔和笔记本递给她:“等会儿甲方提问时,你记一下重点就行。”会议室里,
甲方负责人张姐连锁超市企划总监翻着方案,时不时点头,
看到“会员裂变活动”那一页时,还特意抬头夸了句:“这个裂变机制设计得很巧,
用‘老会员带新会员送满减券’的方式,既不会增加太多成本,又能拉新,
你们做了不少功课吧?”我刚要开口回应,林薇薇突然抢在我前面说话,
声音甜得发腻:“张总监,您真有眼光!其实这个活动是我先想到的!
苏晴姐一开始还觉得风险太高,怕老会员不买账,是我跟凯哥反复沟通,
拿了好几个竞品案例说服她,才让她保留下来的~”她说着,还故意看向我,
眼神里带着一丝得意。我握着翻页笔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这个裂变活动,
是我熬了两个通宵,对比了近半年的行业数据,
又跟超市的会员部反复确认需求才设计出来的,林薇薇全程只在我改方案时凑过来瞟过两眼,
现在居然堂而皇之地抢功。但我没当场反驳——比起争口舌之快,我更在意提案结果。
张姐看了林薇薇一眼,没多说什么,继续翻方案,翻到预算表时,
又点了点头:“预算控制得很专业,每个环节的费用都标注得很清楚,
还留了10% 的应急资金,考虑得很周全。”这次,我没给林薇薇抢话的机会,
笑着回应:“谢谢张总监认可,我们结合超市的年度营销预算,算了三次成本,
才敲定这个方案,确保每一笔钱都能花在刀刃上。”提案很顺利,
甲方当场就敲定了合作意向,还约定下周签合同。走出甲方公司时,林薇薇挽着我的胳膊,
亲热地说:“苏晴姐,还是你厉害,咱们这次肯定能拿奖!”我抽回胳膊,
淡淡说了句:“方案通过,是团队一起努力的结果,回去好好整理会议纪要吧。”回到公司,
陈凯直接在部门例会上拍了桌子,声音洪亮:“这次连锁超市的提案非常成功!
薇薇虽然是实习生,但表现特别突出,不仅提出了关键创意,还在提案时积极跟甲方沟通,
我已经跟HR申请,给她涨薪五百,再让她跟着苏晴学做项目负责人,大家要多向薇薇学习!
”台下瞬间响起窃窃私语,坐在我旁边的老同事李姐偷偷给我递了个同情的眼神,
嘴上无声地说:“太过分了。”我没说话,只是打开电脑,
案过程中的所有沟通记录包括我跟甲方的微信聊天、数据测算表、方案修改版本整理好,
发了封邮件抄送给陈凯和公司副总李总——不是要争功,而是要给自己留条后路,我知道,
林薇薇的贪心,绝不会只满足于涨薪。果然,半个月后,
我带着团队做的新品推广方案针对超市的自有品牌零食刚完成初稿,
就发现林薇薇偷偷把方案复制了一份,改了署名,直接发给了陈凯。更过分的是,
陈凯居然拿着“林薇薇主导”的方案,在公司高管会上汇报,还得了总经理的表扬,
说“年轻人有冲劲,方案做得有新意”。若不是副总李总把我叫到办公室,我还被蒙在鼓里。
李总把方案放在我面前,指着上面的转化率数据问:“苏晴,
这上面写的‘零食复购率能达到45%’,跟你上次给我的初步测算表30%不一样,
是不是哪里弄错了?我查了一下行业数据,同类零食的复购率最高也就35%,
45% 有点太夸张了。”我拿起方案一看,瞬间就明白了——林薇薇不仅改了署名,
还把我测算好的转化率数据改高了15%。她大概觉得数据越高,方案越亮眼,却没意识到,
这种脱离实际的数据,一旦被甲方发现,只会让公司失去信任。
我立刻调出电脑里的原始数据文件和修改记录我做方案有留痕的习惯,
每一次修改都会保存版本,递给李总:“李总,真正的方案在这里。
林薇薇修改的数据没有任何依据,一旦按这个执行,
会导致公司多投入二十万预算用于宣传推广,还达不到预期效果,
甚至可能因为‘数据造假’被甲方追责。”李总皱了皱眉,拿出手机给陈凯打了电话,
让他带着林薇薇来办公室。面对证据,林薇薇一开始还想狡辩,说“是不小心输错了数字”,
可当李总拿出她跟同事的聊天记录她曾在私下炫耀“我改了数据,凯哥说肯定能过”时,
她终于没话说了,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就是想让方案更完美”。陈凯为了保林薇薇,
居然还想打圆场:“可能就是个误会,薇薇年纪小,做事不细心。苏晴,你作为主管,
也该多提醒她,别这么斤斤计较。”李总没理会陈凯,
直接对林薇薇说:“这个方案暂停执行,由苏晴重新修改,你以后不许再碰核心项目,
先从基础数据整理做起。”我原以为,经过这件事,林薇薇会收敛一点,可我没想到,
她的报复心会那么强。
三、釜底抽薪:被构陷的“背叛者”自从李总明确表示“核心工作由苏晴主导”后,
林薇薇就开始在公司里散播我的谣言。先是在茶水间跟同事说“苏晴仗着资历老,打压新人,
我上次提个建议,她当着所有人的面怼我”,后来又添油加醋,
说我“私下跟甲方对接人吃回扣,不然怎么每次提案都能过”。一开始,还有同事知道真相,
替我辩解几句,可架不住林薇薇天天说,
加上陈凯在旁边“默认”有人问他“苏晴真的拿回扣了吗”,他只说“不清楚,别乱传”,
这种模糊的态度,反而让人觉得“有猫腻”,慢慢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甚至有人在我背后指指点点。
我没去解释——清者自清,与其浪费时间跟无关的人辩解,不如把精力放在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