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告诉你——那就是我“老爸”的问题。
说实话,别人家的父母基本上都很靠谱,养个孩子都能养出个大英雄。
而我呢?
从小到大,我的父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不靠谱”的代表。
作为一名“修士”的父亲,他的行为就像《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一样,时而神秘,时而荒诞。
最令人感到“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他居然告诉我,修仙其实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只要你心诚,修为自然就会上升。
听着像是段哲理深奥的鸡汤,但让我告诉你,那家伙的修为至今停留在筑基期,连飞剑都能碰到地面。
说到父亲的“不靠谱”,有一件事至今让我无法释怀。
那就是他竟然把我一个人撇在村子里,去“修行”。
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山村,没有灵气,没有修炼资源,甚至连个能给我讲修仙道理的师父都没有。
他在外面游历,西处去“积累修为”,我却被丢在这里当个“修仙弃子”。
记得那时我还小,父亲说他要去外面历练几年,给我留下了几句箴言:“修仙在外,心诚则灵,别怕吃苦。”
然后,他就扬长而去,踏着“御剑”的身影消失在山间。
我当时并没有太多情感波动——毕竟我知道他是要去成就“大事业”的,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我才慢慢意识到,自己可能会成了“被放养的修仙苗”。
然后每次父亲从外面带回点小礼物时,他总是说:“修仙之路,很多事情是无心插柳的。”
我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只觉得父亲的“无心插柳”,正好能让我一个人无聊地“***”山村的角落。
当年,父亲每次回家,总会带回来一些“高深”的修仙道理。
比如他曾经告诉我:“修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别看我现在修为停滞不前,你得学会耐心。”
“爸,你修了多少年了,怎么连飞剑都不稳?”
我忍不住问他。
父亲得意地笑道:“那是因为修仙是细水长流,我的修为一首在‘沉淀’。”
他这么一说,我突然想到,原来他这么多年一首没“飞”是为了做“沉淀”,不过我始终没搞懂他所说的“沉淀”到底是停滞不前,还是内功深厚。
可每次我遇到问题,父亲总有些奇怪的“建议”。
有一次我问他:“爸,修仙之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拜个师父?”
父亲愣了愣,随即从怀里掏出一颗闪闪发光的灵石:“这是你修炼的关键。”
“这就是修仙的全部秘密?”
我一脸懵逼。
他眯起眼睛,似乎看透了我的疑虑:“修炼如修行,心诚则灵。
你看,先用这颗灵石,慢慢品味,你会理解的。”
然而,父亲虽然给我留下一颗灵石,但他更留给我的是“修仙孤独”的状态。
每次他离开时,他总会说:“自己修行,世间一切,得自己领悟。”
因此,我的修行基本上是“自修自练”,没有师傅带,没有外界资源,唯一能“修炼”的,只有山村的柴火、草药和我那“命运多舛”的性格。
日复一日,我开始慢慢明白一个事实——修仙不止是修炼术法和法宝,更是一场心境的磨砺。
但父亲离开后,不知为何,我开始慢慢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压力。
这份压力,不来自于山村的孤寂,也不来自于修炼本身,而是来自于我那张每天都笑得“轻松”的脸,和修仙之路上,“永远也等不来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