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邂逅
五大道海棠花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落在静谧的马场道上,仿佛给这片洋楼林地的租界区蒙上了一层柔和的纱。
但这份宁静是表面的,一如墙子河的水,底下藏着这座城市的暗流与不安。
物价飞涨的喧嚣,从远处的劝业场、百货大楼隐隐传来,敲打着每个人的神经。
起士林西餐厅的玻璃窗,隔开了外头的纷扰。
留声机里播放着舒缓的西洋乐,空气里弥漫着咖啡、黄油和烤肉的混合香气。
林心大坐在靠窗的丝绒座椅上,有些心不在焉地用银质小勺搅动着杯里的咖啡。
她身上那件定制的鹅黄色锦缎旗袍,与这环境相得益彰,却衬得她脸上的表情愈发显得格格不入。
今天这场合,是她母亲费尽心思安排的——相亲。
对方是天津电力公司的一个小职员,介绍人说是“青年才俊,前途无量”。
林心大心里是不屑的,一个“摸电门”的,能有什么大前途?
能跟她这个盐商林家的大小姐比?
若不是为了应付家里,她绝不会坐在这里。
餐厅门上的铜铃“叮咚”一响。
林心大下意识抬眼,看见介绍人张太太领着一个年轻男子走了进来。
男子穿着一身略显宽大的藏青色中山装,浆洗得发硬,看得出是尽了最大努力的体面。
他个子很高,身形清瘦,眉眼干净,鼻梁挺首,但嘴唇紧抿,眼神沉静,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稳重,甚至可以说是……疲惫。
他手里拎着一个旧的公文包,步伐稳健。
“心大,快来,这位就是尹有才,尹先生。”
张太太热情地招呼着。
尹有才走到桌前,微微躬身,态度不卑不亢:“林小姐,您好。
张太太,劳您费心。”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津门口音,但吐字清晰。
落座后,便是惯例的寒暄。
张太太极力夸赞尹有才:“有才可是北洋大学堂(注:天津对天津大学的旧称)的高材生,如今在电力公司深受重用,可是个踏实有为的青年!”
尹有才微微颔首:“张太太过奖了,混口饭吃而己。”
他的应对得体,却并不多话,目光偶尔扫过林心大,带着一种审慎的观察,而非寻常男子见到她时的惊艳或讨好。
林心大出于礼貌,敷衍地应答着。
她注意到尹有才放在膝盖上的手,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很干净,但指节处有些细微的伤痕和薄茧,不像读书人的手。
话题不知怎的,转到了时局上。
张太太抱怨着飞涨的米价和时有时无的供电。
尹有才沉吟片刻,开口道:“通胀根源在于货币,供电不稳,则是负荷过大,设备老旧,加之……”他顿了顿,没有深说下去,转而用一种极务实的话锋一转,“不过,家里若常备些蜡烛和手电电池,总能应付一时。”
他分析问题时眼神专注,语气平静,带着一种理工科特有的条理感,这让看惯了浮夸公子哥儿的林心大,隐隐觉得有些不同。
这时,餐厅的灯光忽然猛地闪烁了几下,随即彻底熄灭!
大厅里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和抱怨声。
停电了,在这高档西餐厅里也并不罕见,却足够扫兴。
黑暗里,林心大听到尹有才的声音在身边响起,依旧稳定:“林小姐不必惊慌,应该是线路超载,跳闸了。
很快会恢复。”
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侍者匆忙点起了蜡烛。
昏黄的烛光下,林心大看到尹有才不知何时己经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个巴掌大的手电筒,拧亮,一道稳定的光柱打在桌面上,驱散了他们这一隅的黑暗。
“尹先生倒是……有备无患。”
林心大有些意外。
尹有才就着烛光与手电的光,看着她,嘴角似乎极轻微地牵动了一下,像是一个未成形的笑:“吃这碗饭的,习惯了。
电这东西,看着亮,说没就没,不如自己手里有点亮踏实。”
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轻轻撞了一下林心大的心。
她忽然觉得,这个穿着寒酸中山装的小职员,身上有一种她从未接触过的、基于现实生存智慧而来的沉稳。
他不谈风月,不论诗词,只说电、物价和手电筒,却莫名地让人感到一种奇怪的可靠。
烛光摇曳,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影子。
林心大第一次认真打量起这个相亲对象,之前的不耐烦悄悄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微妙的好奇。
窗外,天津的夜幕悄然降临,远处劝业场的霓虹灯在停电中黯然失色。
而在这间西餐厅的角落里,一点手电的光,和一双带着薄茧的手,却在不经意间,照亮了一场命运邂逅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