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洛克菲勒联合资本大厦顶层,“奥林匹斯”指挥中心灯火通明。
巨大落地窗外,是璀璨的城市星河和自由女神像的剪影。
空气里混合着顶级雪茄、昂贵香槟和一种更冰冷的东西——海量数据与金钱流动的气息。
中央全息沙盘上,萨丁港同样清晰,但视角更偏向经济价值评估。
代表港口的图标闪烁红色“瘫痪”警告。
旁边,数个标注巨大储量数字的黄色油库立方体,被一个旋转的灰色问号覆盖——信息不明。
“‘冥王星之眼’(Plutos Eye)的首次实战演示,非常成功。”
一个金属质感的声音响起。
国防承包商“阿特拉斯巨人”CEO,威廉·斯特拉顿,一身完美深灰西装,灰色头发一丝不苟,鹰隼般的眼中带着掌控一切的微笑。
“‘玄甲’小队,东方合约最精锐的渗透力量,在绝对静默场中坚持了…唔…不到五分钟。
他们的卫星也吃了亏。
这证明,‘普罗米修斯’项目的投资,物超所值。”
他抬手,沙盘上控制塔废墟旁浮现出那个猩红菱形标记——“冥王星之眼”,标注着:轨道机动隐形平台(试验型)- 静默场发生器(首次实战部署)。
“代价呢,斯特拉顿先生?”
一个苍老而充满威压的声音问。
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福斯特端着威士忌,冰块轻碰杯壁,浑浊目光透过镜片审视着斯特拉顿。
“‘冥王星之眼’每一次机动和启动,耗能堪比一座中型城市一天的用量。
更别提维护升级。
国会山的老爷们,己经在问预算了。”
“代价?”
斯特拉顿笑容不变,手指划动,沙盘视角拉高,显示中东湾,然后是全球。
“代价是,我们向龙国,向全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颠覆性的力量。
一种让他们引以为傲的信息化战争体系瞬间失效的力量。
这足以让他们重新评估在能源带上与我们对抗的成本。”
他指向覆盖油库的灰色问号,“萨丁港的深层油库坐标,成了悬在龙国头顶的剑。
只要这把剑在我们手中,或让他们相信在我们手中,‘丝绸之路能源带’的咽喉,就永远在我们指尖之下,随时可以掐断。”
他语气转为更具煽动性的低沉:“想想看,福斯特主席。
龙国正在非洲、东南亚、拉美疯狂撒钱,用廉价基建和贷款捆绑穷国,编织‘发展安全网’。
他们想用经济渗透削弱我们的全球主导。
而‘冥王星之眼’…就是我们的答案——告诉他们,规则,依然由我们在书写!
金融固然重要,但最终捍卫规则的,只有无可置疑的武力优势!”
福斯特抿了口酒,没说话。
北约联合部队最高司令官托马斯·布莱克威尔上将开口:“武力优势需转化为战略收益,斯特拉顿。
俄乌战场还在放血,我们需要那里的资源维持对龙国的技术压制。
萨丁地区的‘表演’精彩,但如何确保我们真的拿到坐标?
或让龙国相信我们拿到了?”
“下一步计划,‘捕网行动’(Operation Snare)。”
斯特拉顿成竹在胸,调出数据流,指向沙盘上的里海区域。
“‘影子’传回消息,龙国外交部正全力推动‘里海能源环线’谈判,想绕开中东湾建新通道。
他们很着急,说明萨丁地区被打中了要害。”
他在里海区域画了个圈:“我们在这里有更深的‘合作伙伴’。
让财政部和能源部行动,对参与环线谈判的国家施加‘规则压力’——提高关税、审查债务、暂停技术合作。
同时,放出风声,说我们己在萨丁港获得‘关键信息’,不排除对某些节点进行‘预防性精确打击’。
恐慌,就是最好的催化剂。
当里海环线因压力停滞或夭折,而龙国又无法短期内重建中东湾节点时…”斯特拉顿笑容冰冷,得意的晃了晃脑袋,“要么他们接受我们主导的‘能源安全新规则’,要么…他们的经济引擎,就得熄火。”
沙盘上,代表“里海能源环线”的虚拟光带开始闪烁,这是黄色警报。
福斯特缓缓放下酒杯,浑浊眼中精光一闪:“恐慌…确实是好东西。
恐慌能让资本逃离,货币贬值,几十年积累在金融市场上灰飞烟灭。
‘冥王星之眼’制造物理恐慌,而华尔街…”他看向窗外那片璀璨的金融丛林,“负责把恐慌,变成我们需要的‘规则’。”
“瓦坎达村的灯火”几乎在“奥林匹斯”灯光熄灭的同时,万里之外的东非高原。
夜幕低垂,繁星高远。
远离战火与金融漩涡的瓦坎达村,却点亮了前所未有的光明。
十几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沿着村中土路延伸,散发出柔和稳定的白光,驱散浓厚黑暗。
村中心空地上,一台投影仪将清晰的影像投射在白色幕布上。
几乎全村老少聚集在一起,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新奇与渴望。
幕布上,龙国农业专家用当地语言讲解着抗旱玉米种植技术。
“亮了!
晚上也能看清路了!”
赤脚小男孩兴奋地指着路灯。
“以前天黑只能睡,或者点那冒着黑烟的油灯,熏眼睛…”老奶奶眯眼看着金黄的玉米棒子,“他们说…用这法子,玉米能多收一倍?
真的?”
“是真的,阿嬷!”
穿着“光明之路”工装服的本地青年技术员,用斯瓦希里语肯定,脸上满是自豪,“龙国工程师帮我们装了太阳能板,修好水泵,现在晚上都能学新知识了!
这电,太阳给的,不要钱!
龙国人说,这叫‘发展共享’!”
村子边缘新架设的信号基站土坡上,项目负责人、年轻龙国工程师林薇,和瓦坎达酋长并肩站立。
酋长面容沧桑,眼神睿智,望着山下灯火通明的村落和聚精会神的村民,眼中光芒是复杂的。
“林工程师,”酋长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缓缓道,“感谢你们带来的光。
这光…不止照亮夜路。
它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他望向远处大片被黑暗笼罩的贫瘠土地,“我们太穷,太远。
以前只有战争、饥荒、疾病的消息。
那些大洋彼岸的‘援助’,总带着听不懂的‘条件’,最后留下更深的债务和混乱。”
他转头,目光灼灼看着林薇:“你们的‘光明之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东西:电、水、新知识。
没有高高在上的‘规则’,只有一起流汗、解决问题的伙伴。
这让我想起祖先的教导:真正财富不是抢来的金子,是能让整个部落吃饱穿暖、生生不息的土地和智慧。”
他指着山下,“这光,这知识,就是新的土地和智慧。
它让我们相信,即使是最边缘的角落,也有权利拥抱未来,而不是永远被遗忘在黑暗里。”
暖流和沉甸甸的责任涌上林薇心头。
她知道,“光明之路”电网延伸的每一公里,背后都是“昆仑”基地里秦振邦所说的“韧性藤蔓”在与“奥林匹斯”斯特拉顿构筑的“排斥壁垒”艰难角力。
瓦坎达村这点微光,在华尔街巨鳄和“冥王星之眼”注视下,渺小的如风中之烛火。
但正是这无数点由信任与合作点燃的微光,构成了对抗“规则安全”大棒的真正根基——一种基于共同发展的、坚韧的“命运共同体”网络。
“酋长,”林薇郑重道,“这光,刚开始。
‘光明之路’会继续延伸,连接更多村庄,带来更多技术知识。
我们相信,发展的权利,属于所有渴望美好生活的人。”
她望向星空下广袤的非洲大地,仿佛看到无数像瓦坎达这样的微光,正顽强刺破战争阴云与金融的铁幕,微弱,但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