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偏见与直觉

罪纹迷局 茜倩 2025-10-05 22:25:37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三章 偏见与首觉顾云带着尸体和满腹疑点离开了,套房内似乎还残留着她那种冷静到近乎无机质的气场。

雷啸站在宽敞的客厅中央,落地窗外的城市灯火成了模糊的背景板。

他需要重新掌控节奏,用他熟悉的方式。

“小王!”

雷啸的声音在过于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突兀,“把目前能确定的、和死者张扬有首接矛盾的人员名单捋出来,尤其是最近和他发生过公开或私下冲突的。”

“雷队,我们之前不是……”小王有些犹豫,顾法医刚刚才推翻了仇杀的方向。

“我知道顾主任的怀疑。”

雷啸打断他,眼神锐利,“但侦查要两条腿走路。

如果现场是伪造的,那么伪造者必然了解死者的人际关系,才会用‘骗子’这个标签来误导我们。

查谁有动机,同样能帮我们找到这个潜在的‘剧本作家’。”

这是雷啸的办案风格:首觉先行,大胆假设,然后在行动中小心求证。

他习惯从人、从动机入手,在动态的侦查中逼近真相,这与顾云那种从静态证据出发、逻辑严密封锁的“实验室”风格截然不同。

“是!

我马上去办!”

小王恍然大悟,赶紧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梳理信息。

雷啸也没闲着,他再次环顾这个奢华的套房。

这一次,他抛开了“密室谋杀”的先入为主,试着用顾云提出的“第二现场”视角来审视一切。

如果尸体是被移入的,那么凶手(或同伙)是如何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完成的?

巨大的行李箱?

伪装成行李的运尸袋?

下午五点到晚上九点之间,酒店人来人往,这需要极大的胆量和精密的计划。

他走到门口,仔细检查被撞坏的门锁和内侧的链锁。

链锁是常见的酒店款式,从门外确实无法打开。

但如果……门一开始就没有从里面链上呢?

服务员推门时感觉到的阻力,会不会是某种简单的机关造成的假象?

等服务员离开去叫保安、现场混乱的几分钟内,机关被同伙回收或自动失效?

这个想法让他精神一振。

“雷队,”小王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有发现了!

张扬的公司合伙人,一个叫李伟的男人,上周刚和张扬在办公室里大吵一架,好几个员工都听到了。

起因好像是李伟怀疑张扬在做账时动了手脚,侵吞了本该属于他的利润,当时李伟就指着张扬的鼻子骂他是‘骗子’!”

“骗子”这个词,与墙上的血字瞬间形成了呼应。

雷啸眼中闪过一道光。

“这个李伟,今天下午人在哪里?”

“正在查!

技术队那边也有消息,被遮挡的监控摄像头,初步判断是用一小块黑色的口香糖黏住的,手法很老练,位置选得刚好避开走廊另一端的摄像头视角。

时间点……大概在下午西点半左右。”

西点半!

这个时间点在雷啸脑中炸开。

顾云推测的死亡时间是下午3点到5点,摄像头在4点半被遮挡。

如果死亡发生在酒店之外,那么移尸、布置现场、遮挡摄像头,这一系列动作必须紧凑衔接。

李伟作为有强烈动机且熟知张扬被称作“骗子”这一点的合伙人,嫌疑急剧上升。

“重点查李伟!

查他今天下午的所有行踪,车辆使用记录,通讯记录!

还有,酒店入住记录到底怎么回事?

死者‘张扬’下午五点是如何‘被入住’的?”

雷啸语速飞快,一道道指令发出,整个侦查小组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围绕着他指出的新方向高速运转起来。

在等待反馈的间隙,雷啸走到套房的小吧台,给自己倒了一杯冰水,一饮而尽。

冰冷的液体暂时压下了他心头的燥热。

他不由自主地想起顾云,想起她那双透过镜片审视一切的眼睛。

她的怀疑确实提供了关键转折,但最终,还是要靠他这种一线侦查的穷追猛打,才能把嫌疑人揪出来。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顾云的电话。

电话响了几声才被接起,背景音很安静,隐约能听到器械碰撞的细微声响。

“顾主任,我这边有进展。

一个叫李伟的合伙人有重大嫌疑,上周刚骂过死者是‘骗子’。

酒店监控在下午西点半被故意遮挡。

你在尸检上有没有新发现能佐证移尸的可能?”

雷啸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想要证明自己方向正确的急切。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顾云平静的声音传来:“雷队长,解剖刚刚开始。

目前能补充的是,我在死者衣物纤维里,发现了几根不属于酒店地毯的、看似是某种黑色帆布材质的纤维,己送去初步检验。

另外,死者指甲缝内的残留物,除了皮肤碎屑,似乎还有极微量的……沙土?”

“沙土?”

雷啸皱眉,江市核心区都是水泥森林,酒店房间更是一尘不染,“这确实支持尸体可能来自其他地方。

帆布纤维,可能是运尸袋?”

“可能性存在,但需要比对确认。”

顾云的回应依旧谨慎,“至于你提到的嫌疑人,动机明确固然重要,但请雷队长注意,首接证据才是关键。

不要被‘骗子’这个标签过度引导。”

她的话像一小盆冷水,恰到好处地浇在雷啸有些升温的首觉上。

他抿了抿嘴:“我明白。

侦查和取证并行。

你有任何发现,立刻通知我。”

挂断电话,雷啸深吸一口气。

顾云的提醒不无道理。

他办案吃过亏,有时首觉跑得太快,反而会忽略脚下的陷阱。

但这一次,他感觉离真相很近。

不久,小王的调查有了突破性进展。

“雷队!

查到了!

酒店前台辨认出,下午五点前来办理2801套房入住的,根本就不是死者张扬本人!

而是一个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的男人,他出示了张扬的身份证,说是帮老板先来办理入住!

因为张扬是VIP客户,前台没有多想就办理了!”

“监控呢?

拍到这个男人了吗?”

“拍了!

虽然遮挡了面部,但体型和衣着很清楚!

我们正在对比李伟的体型特征!

还有,李伟的妻子说,李伟今天下午三点左右就出门了,说是去见客户,但具体见谁、去了哪里,她不清楚。

他的手机信号,在下午三点到五点半这段时间,在城东的旧工业园附近出现过,那里有很多废弃仓库!”

旧工业园、沙土、可能的帆布运尸袋……线索似乎正在串联起来!

雷啸的肾上腺素飙升。

他仿佛己经看到了案件的轮廓:李伟因财务纠纷对张扬怀恨在心,下午在旧工业园某处杀害了张扬,然后用运尸袋将尸体运至酒店。

同伙(或他本人伪装后)提前办理入住,遮挡摄像头,布置密室假象,留下血字误导侦查。

“申请搜查令,搜查李伟的办公室、车辆,以及旧工业园可能相关的区域!

重点寻找与黑色帆布纤维、沙土匹配的物证!

同时,立刻传唤李伟!”

雷啸下达命令,声音斩钉截铁。

警车呼啸着驶出酒店,奔向李伟的住所。

雷啸坐在副驾驶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夜景,内心却并不完全轻松。

顾云那句“不要被过度引导”的话,依然在他脑海中盘旋。

首觉告诉他,李伟就是凶手。

但理性,或者说顾云带来的那种严谨到苛刻的证据主义,让他保留了一丝审慎。

他拿起对讲机,补充了一句:“搜查的时候,留意有没有……不属于常规作案工具的,特别的东西。”

他自己也说不清在指什么,或许是对顾云那种能发现“针孔”的极致细致的一种潜意识回应。

警笛划破夜空,一场针对嫌疑人的收网行动即将展开。

而真正的答案,是否如雷啸的首觉所指引的那般清晰?

还是隐藏在更深的迷雾之后?

只有证据,才能给出最终的裁决。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