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申请表上的 “小插曲” 与默契
孩子皱着眉咽药,小舌头往外顶了顶,攥着草莓糖的手却没松 —— 刚才体温飙到 38.5℃时,他缩在被子里哭,说 “怕像村里的狗蛋一样,烧退不了就再也见不到妈妈”。
“不会的,” 苏清沅用湿巾擦去他额角的汗,指尖碰到发烫的耳垂时,动作放得比平时更轻,“阿姨每小时都来看你,烧很快就退了。”
身后传来脚步声,她回头看见陆时衍走进来,手里攥着个热乎的肉包,另一只手夹着打印好的材料,腕间旧手表的表盘上,那道石子路磕出的划痕在晨光里很显眼。
“小宇妈妈说从昨天晚上就没吃东西。”
陆时衍把肉包递给守在门口的女人,又将材料递向苏清沅,“救助申请要补充出生证明复印件,阿姨说证明在青山村卫生院,没带来。”
苏清沅接过材料,目光扫过 “必填项” 三个字,眉头微蹙:“山区信号差,您试着联系过村支书吗?
要是能让卫生院拍张照片发过来也行。”
小宇妈妈的手瞬间攥紧了衣角,指节泛白:“我…… 我没村支书电话,上次去卫生院还是半年前。”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眼泪砸在户口本上,晕开一小片湿痕,“都怪我慌着带孩子来,什么都没准备好,要是耽误了手术……阿姨别急,我来试试。”
陆时衍打断她,掏出手机点开通讯录。
上次去青山村筛查时,村支书王大爷说过 “白天都在地里,电话不一定能接上”,果然,拨号后响了十声,听筒里只传来忙音。
他没放弃,又翻出 “山区驻村干部联络表”,找到村卫生院李医生的号码:“李医生,麻烦您帮我喊下王支书,有个叫小宇的患儿要手术,急需出生证明……”等待的间隙,苏清沅扶着小宇妈妈坐到长椅上,从白大褂口袋里摸出笔,在病历本上记下 “10:00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 4ml”。
笔尖划过纸页时,她才发现自己又带上了那支旧钢笔 —— 笔帽内侧 “知知” 两个字被摩挲得发亮,像妹妹当年总攥着她的手时的温度。
“通了!”
陆时衍突然抬高声音,把手机开了免提。
王支书沙哑的声音从听筒里传出来,还带着喘:“陆先生啊,刚在玉米地摘穗子,让你等急了!
我这就去卫生院拿证明,拍完就发你微信!”
小宇妈妈的眼泪又掉下来,这次是笑着的,咬着肉包的手还在抖。
苏清沅递过纸巾,目光落在陆时衍握着手机的手上 —— 他指腹有层薄茧,是常年握笔记录患儿信息磨出来的,和她自己的手很像。
“苏医生,” 陆时衍挂了电话,看向观察室里的小宇,“我能进去跟他说说话吗?
孩子怕发烧,跟他聊两句或许能放松些。”
苏清沅点头,侧身让开位置,补了句:“别聊太久,他刚吃完药,需要休息。”
陆时衍轻手轻脚走到病床边,先从口袋里掏出张小熊贴纸,贴在小宇手背上:“你看,这只小熊会保佑你,烧很快就退了。”
孩子的眼睛亮了亮,小声问:“叔叔,手术会疼吗?
我想好了就帮妈妈喂牛。”
“手术时会打麻药,就像睡一觉。”
陆时衍蹲下来,从手机里找出赵阳弹钢琴的视频,“这个小朋友叫赵阳,之前也做过一样的手术,现在都能弹钢琴了,还帮我整理玩具呢。”
“赵阳术后随访做了几次?
有没有肺动脉高压反复?”
苏清沅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
她走到病床边,目光落在小宇的监护仪上 —— 血氧饱和度 96%,心率 110,比刚才稳多了,但医疗细节不能含糊。
陆时衍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术后每季度一次,随访了 8 个月,肺动脉压力一首稳定在 30mmHg 以下,上个月做彩超,医生说恢复得跟正常孩子一样。”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巴掌大的笔记本,翻开给苏清沅看 —— 上面记着赵阳每次随访的时间和数据,字迹整整齐齐。
苏清沅的指尖顿了顿,没再追问。
这时,张萌萌抱着一摞化验单跑过来,这次比上次稳多了,还特意把小宇的那张开在最上面:“苏医生,小宇的血常规和心肌酶谱出来了!
C 反应蛋白 18mg/L,参考值 0-10mg/L,是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肌酸激酶同工酶 3ng/mL,正常,没损伤心肌。”
她指着化验单上红笔圈出的数值,“我跟检验科对过了,还把参考值写在旁边了,您看着方便。”
“很好。”
苏清沅点头,又补充,“术前给孩子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按体重算剂量,避免炎症带到术中。”
张萌萌赶紧掏出笔记下,比上次掉病历的样子沉稳了不少。
“对了苏医生,” 张萌萌突然想起什么,从文件夹里抽出张泛黄的超声报告,“这是赵护士长让我转的,小宇半年前在县里做的报告 —— 缺损 12mm,跟咱们医院昨天做的一样,说明没扩大,手术方案不用调整。”
报告边缘用红笔写着 “旧:12mm / 新:12mm”,标注得很清晰。
苏清沅接过报告的瞬间,陆时衍的手机震了 —— 王支书发来的出生证明照片。
他快步走到大厅的打印机旁,几分钟后拿着打印纸回来:“字迹能看清,现在能填补充材料了。”
两人一起凑到长椅旁的小桌前。
阳光斜斜落在纸上,把 “心希望基金会” 的字样晒得暖融融的。
苏清沅握着银色钢笔填小宇的出生日期,陆时衍用黑色中性笔写家庭收入,笔尖偶尔碰到一起,她下意识想缩手,却看见纸上 “小宇” 的名字被两人的笔影裹着,像被小心护着的宝贝,心里最后一点紧绷慢慢松了。
“阿姨说家里年收入大概一万五,主要靠孩子爸打工。”
陆时衍指着表格上的 “家庭收入” 然,轻声确认。
小宇妈妈点头:“去年天旱,玉米地收成都不好,还欠着亲戚几千块。”
“那这里填‘低收入家庭’,审核会优先通过。”
陆时衍快速填完,又从笔记本上撕了张纸,记下 “小宇,3 岁,怕疼、怕发烧,偏好:小熊贴纸、草莓糖”。
趁苏清沅核对信息的间隙,他悄悄给麻醉科的老周发消息:“明天上午小宇的手术,麻烦准备个小熊图案的麻醉面罩,再备支草莓味的口腔安抚剂,谢谢。”
发完消息,他的目光落在苏清沅手里的钢笔上 —— 笔身不算粗,露出的部分大概一厘米。
他悄悄伸出手指比了比,掏出手机在备忘录里记:“苏医生的钢笔,首径约 1cm,软硅胶笔套,浅灰色(搭白大褂)”,还搜了两家销量高的店收藏。
“陆先生,” 苏清沅突然抬头,刚好撞见他收手机的动作,“这支笔是我妹妹的。”
她的声音很轻,目光落在小宇刚画的画上 —— 纸上是个大大的太阳,下面站着穿白大褂、浅灰衬衫和扎辫子的三个小人。
陆时衍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瞬间懂了。
十年前,苏清沅的妹妹大概也像小宇这样,爱画太阳,盼着心脏好起来。
他没追问,只轻声说:“小宇的画真好看,等他好了,我们可以把画贴在基金会的墙上。”
说着,他掏出手机拍下画,发在基金会工作群里,配文:“小宇的心愿:手术好后,和医生、志愿者一起晒太阳。
这幅画可以印在新宣传册上,比文字更有力量。”
没两分钟,负责宣传的同事就回复:“明天出设计稿!”
下午三点,陆时衍的手机震了 —— 审核组发来 PDF 版结果:“经核查,小宇符合紧急救助标准(1. 确诊先天性房间隔缺损;2. 家庭年收入低于 2 万元;3. 无其他重大疾病),同意拨付手术及术后监护费用 6.8 万元,明日 9 点前转入医院共管账户。”
他把手机递到苏清沅面前,指着 “审核依据” 栏:“每一项都标得很清楚,您可以截图存着。”
苏清沅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钢笔 —— 笔身好像没那么凉了。
观察室里,小宇正拿着铅笔给太阳涂颜色,嘴里哼着山里的童谣。
陆时衍站在她身边,目光落在孩子的画上,轻声说:“明天善款到账,就能安排手术了。”
苏清沅点头,抬头时刚好撞见他眼里的光 —— 像小宇画里的太阳,暖融融的,让她突然觉得,或许这次真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