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几乎空无一人,只剩下呼啸的北风和簌簌落下的雪片。
江珝己经回到了邻市的父母家。
屋里暖气很足,母亲在厨房里准备年货,父亲在阳台侍弄几盆耐寒的绿植,电视里播放着热闹的节目,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
他窝在柔软的沙发里,身上盖着母亲手织的毛毯,一本地理杂志摊在膝头,却许久没有翻页。
窗外的雪勾起了他的心事。
办公室里那缸鱼成了他唯一的牵挂。
虽然走之前做了万全准备,但这样寒冷的天气,万一办公室空调出点岔子,或者……他不敢深想,心头像压着一小片沉甸甸的云。
下午,他正心不在焉地陪母亲看着电视,手机屏幕忽然亮了一下。
是一条微信消息,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秦怿。
Qin:江老师,首日执勤报告。
附图.jpg;视频.mp4江珝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几乎是屏住呼吸点开了消息。
图片是鱼缸的全景,玻璃擦得锃亮,水质清澈见底,几条小鱼正悠闲地游弋,状态看起来比在他手里时还要精神。
他稍稍安心,又立刻点开视频。
镜头先是平稳地扫过鱼缸,细致地展示了每一个角落,然后对准了自动喂食器,清晰地显示出投喂量设置正确,接着镜头一转,拍了一下牢牢吸附在缸壁的温度计——稳定的25摄氏度。
视频里没有拍到人,但能听到秦怿低沉的画外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仿佛完成了一件重要任务后的轻松笑意:“水温正常,过滤器工作正常,投食器设置检查完毕。
江老师请验收。”
他悬着的心瞬间落回实处,胸腔里被一种巨大的、混杂着安心与感激的情绪填满。
没想到秦怿如此细心负责,不仅去了,还事无巨细地拍了视频,仿佛知道他会担心似的。
江珝:秦老师!
太麻烦你了!
下雪天还特意跑一趟!
它们看起来状态很好,谢谢你!
还拍了视频,太周到了!
他打字飞快,语气由衷,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脸颊因为激动而微微发烫。
消息几乎是被秒回的。
Qin:不麻烦,正好来学校健身房。
举手之劳。
Qin:不过江老师,这个自动喂食器,万一停电是不是就麻烦了?
需要备用方案吗?
后面跟了个微微歪着头、爪垫抵着下巴思索的猫咪表情包。
江珝一看,立刻坐首了身体,连旁边母亲递过来的橘子都忘了接。
他神情变得严肃,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敲击,仿佛此刻正站在对方面前,进行一项重要的技术交底。
江珝:秦老师考虑得太周到了!
确实有这个风险!
办公室左手边第一个抽屉里,我放了一小瓶薄片饲料,万一停电或者喂食器故障,可以手动投喂,每次一小撮就行,千万别多!
他生怕秦怿不了解情况,一连发了好几条,每个字都透着焦急,恨不得穿过屏幕去亲自指点。
屏幕那头的秦怿,看着手机上瞬间刷屏的、带着无数感叹号的叮嘱,几乎能想象出江珝此刻一定蹙着那双清秀的眉,表情认真得如同在批改最重要的试卷。
他靠在自家柔软的沙发里,低低地笑出了声,胸腔传来愉悦的震动。
他慵懒地回复:Qin:收到。
备用饲料己定位。
[OK/手势]Qin:江老师真是养鱼专家,以后要多向你请教了。
江珝看到回复,才意识到自己刚才似乎太激动了,有点不好意思。
他摸了摸鼻尖,放缓了语气。
江珝:专家谈不上,只是养久了有点经验。
秦老师你太客气了,应该是我谢谢你。
Qin:那我们就算互相学习?
[微笑]Qin:对了,那条尾巴像扇子一样、游起来特别飘逸的红色小鱼,是叫孔雀鱼吗?
很漂亮。
“嗯?”
江珝看着屏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秦老师居然能准确认出孔雀鱼,还观察得这么仔细?
一种找到同好般的微小雀跃,像小鱼吐出的泡泡,轻轻在他心底漾开。
江珝:是的,是孔雀鱼,公鱼的尾巴比较艳丽。
秦老师观察真仔细。
于是,因为这个小小的、关于鱼种的共鸣,两人的聊天很自然地从一个简单的“报平安”,延伸到了关于不同观赏鱼习性、水温PH值控制的讨论。
秦怿的问题总是恰到好处,既显示了他的用心和新手身份,又不会过于基础显得刻意,完美地勾起了江珝的分享欲。
而秦怿偶尔冒出的、与他清冷外表极具反差感的细心(比如注意到某条鱼似乎更偏爱某处水草)和那个可爱的猫咪表情包,让隔着屏幕的交流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接收秦怿的“养鱼日报”成了江珝假期里一个固定的、带着隐隐期待的环节。
秦怿似乎真的对养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会固定每隔一两天去一次办公室,每次都会发来精心拍摄的视频或照片,有时是光线绝佳的全景,有时是某条鱼灵动的特写,然后附上一两个经过思考的问题。
“江老师,今天按笔记换了三分之一水,提前晾晒过的,水温温差控制在了一度内,没问题吧?”
“这条小精灵(他指着一条清道夫)好像格外喜欢沉木的这个角落,需要额外为它补充什么吗?”
“这两天持续低温,但办公室空调运行正常,鱼缸温度很稳定,放心。”
江珝总是回复得极其认真负责,详细解答,有时觉得文字说不清楚,还会发去长长的语音条。
他的声音透过电流传输过来,比平时当面说话时更显温和,尾音带着一点不自觉的、柔软的语调,认真地解释着硝化系统的重要性或是水流缓急的影响。
秦怿会把那些语音条反复听上几遍。
他发的视频也越来越讲究,镜头平稳运镜自然,甚至会耐心地追踪某条胆小的鱼拍一段小短片,仿佛不是在完成例行任务,而是在进行某种充满乐趣的水下摄影创作。
不知从何时起,聊天的内容也逐渐不再局限于那方小小的鱼缸。
秦怿会在换完水后,“顺手”拍一张窗外银装素裹的校园雪景:“雪又下大了,路上行人很少。
江老师那边呢?”
会在某次“顺路”去学校附近那家以海鲜粥出名的店后,“偶然”提起:“路过陈记,买了碗招牌粥,味道很鲜。
突然想起江老师好像是邻市人?
你们那边的海鲜是不是更是一绝?”
会在江珝某次因为帮母亲置办年货回复慢了时,发来一个可怜巴巴盯着鱼缸的猫咪表情包:“[猫猫盯缸/jpg]江老师,你快看看,这条孔雀鱼的尾巴尖是不是有点耷拉?
(其实并没有)”江珝会认真地回复家乡的雪况,会惊讶而开心地介绍起家乡的海产,并由此聊起海边小镇的风土人情,会在看到那个可怜表情包时,忍不住对着手机屏幕笑出来,然后快速地回复:“你看错啦秦老师,它那是正常的游姿,舒展着呢!
放心!”
他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拿起手机查看消息的频率变高了,回复秦怿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和秦怿闲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甚至偶尔在饭桌上,听到手机提示音,也会下意识地瞥过去一眼,心底隐隐期待着那个熟悉的星空头像跳出来,带来关于他的鱼,或者……关于那个人的只言片语。
他觉得秦老师真是个外冷内热的好人,不仅人长得赏心悦目,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而且还很细心,很好学,懂得也多。
和他聊天是件很愉快的事情,仿佛冬日里捧着一杯暖手的热茶,舒适而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