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电子名单与无形牢笼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早上八点五十五分,锐锋科技电话销售中心,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焦灼。

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和压低嗓音的通话声,构成背景音。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每个人的业绩排名、通时、通次数据,像一张冰冷的审判榜。

林晓静的名字,一如既往地徘徊在末尾的灰***域。

她快速登录自己的工号,冰冷的系统界面弹出今日任务指标:通时:2小时通次:50次目标销售额:8000元看似比传统印象中的指标轻松,但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这2小时的“有效通话时长”和50个“有效接通”(对方接听并有一定对话)背后,是数倍时间的投入和无数的拒绝。

公司采用智能外呼系统,客户名单由中央数据库根据算法自动分配,等级森严。

S级客户首达顶尖销售的座席,A/B级依次下分,而像林晓静这样的“稳定后进生”,系统“贴心”地为她匹配的大多是意向模糊、己被多次拨打或难以沟通的C级及以下名单。

她刚坐定,旁边工位的张薇己经对着麦克风发出了今天第一声热情洋溢的问候:“王总早上好!

我是小薇啊,关于昨天的方案……”声音甜腻自信,显然是接到了熟客的S级回访。

那是林晓静无法触及的世界。

林晓静深吸一口气,点击了系统“开始呼叫”的按钮。

耳机里传来规律的拨号音,然后,大多是短暂的接通后被迅速挂断的忙音,或是冰冷的“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

电子屏幕上,她的“有效通次”数字缓慢地跳动着,而“通时时长”几乎停滞。

挫败感像潮水般细细密密地涌上。

她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视线右上角——那个只有她能看到的微蓝色能量条 10/10000 依然存在,提醒她昨晚的一切并非虚幻。

就在这时,一个电话被接通了。

“喂?”

一个略显苍老和迟疑的声音。

“您好,我是锐锋科技的林晓静,工号1087,请问是李建国先生吗?”

她立刻提起精神,用标准话术回应。

“是我,什么事?”

对方语气警惕。

“了解到贵司目前正在使用基础的办公软件,我们锐锋新推出了一款智能协作平台,想为您介绍一下……不需要不需要!

整天打电话烦不烦!”

对方不等她说完,语气变得不耐烦,随即挂断。

通话时长:37秒。

算一个有效通次,但对通时的贡献微乎其微。

叮!

宿主成功完成一次有效通次,能量点+0.5。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能量条变成了 10.5/10000。

0.5?

林晓静有些愕然,这奖励微薄得可怜,却精准地对应了她刚才那微不足道的“成果”。

这系统,仿佛在冷酷地量化着她的每一分努力。

她甩甩头,继续投入这场与机器、与数据、与无数陌生声音的搏斗。

大多数电话石沉大海,偶尔有几个愿意多听几句,也往往在她介绍到核心付费功能时便失去兴趣。

中午,她只用了十五分钟快速吃完外卖,又回到座位上。

下午的名单似乎更糟,连续十几个呼叫都是无效号码或无法接通。

眼看着时间流逝,通时才勉强凑够半小时,通次还差一大截,焦虑开始啃噬她的内心。

就在她几乎要绝望时,一个电话接通后,对方是一位小型创业公司的老板,似乎正被团队沟通效率低下困扰。

林晓静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痛点,没有急于推销产品,而是耐心倾听,并结合早上刚刚被基础产品知识强化过的记忆,提出了几个简单的建议。

这次通话持续了八分钟!

挂断后,对方虽然没有当场成交,但表示会考虑试用版。

这对林晓静来说,己是巨大的进展。

叮!

宿主完成一次高质量需求沟通,能量点+10!

通时任务进度显著提升!

当前能量:20.5/10000一股比之前明显许多的暖流融入身体,驱散了些许疲惫。

她看到通时数据猛地跳了一截,通次也达标在望。

下班时,她完成了通时通次,销售额依旧是零。

但看着电子屏幕上自己名字后面那终于变成绿色的基础指标,和系统里那20.5点的能量,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主管在群里发消息:“周末冲刺目标己发布,请大家‘自愿’加班完成,周一检查进度。”

若是以前,林晓静只会感到压抑。

但此刻,她看着那20.5/10000的能量条,心中竟生出一丝古怪的平静,甚至是一丝微弱的挑战欲。

这个由数据和指标构建的无形牢笼,似乎因为她脑中那个更诡异的系统,出现了一道小小的裂缝。

光,正从那里透进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