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拆石膏那天的阳光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时间在规律的康复训练中悄然流逝,十西天的“基础康复训练(二)”任务,林辰同样完成得一丝不苟。

增加的腿部肌肉收缩训练,看似简单——躺在床上,绷紧大腿肌肉,保持几秒再放松,反复进行——但对久卧病床、肌肉开始萎缩的他来说,并不轻松。

最初几天,练完之后整条腿都在微微发颤,酸胀感比关节活动更甚。

系统的“训练计划生成”功能展现了价值,它会根据林辰每天的状态调整训练强度:如果前一天训练后肌肉反应过大,第二天的收缩时长就会缩短10%;如果恢复情况良好,就会适当增加组数。

肌肉收缩幅度达标,发力均匀,继续保持。

注意呼吸节奏,收缩时吸气,放松时呼气。

今日训练效果:下肢肌肉耐力提升0.5%。

冰冷的提示音成了林辰最忠实的伙伴,陪伴他度过一个个枯燥的训练时段。

母亲看着他每天按时按点地“折腾”那条伤腿,从最初的担忧变成了默许,只是偶尔会唠叨一句“别太用力”。

任务完成那天,系统的奖励如期而至:基础康复训练(二)完成,任务评价:良好(肌肉激活度76%)。

奖励:体能+2(当前61),力量(下肢)+1(当前48)。

“基础盘带感”训练模块己解锁,当前可用度10%(需肢体活动恢复至一定程度后启用)。

新任务:康复过渡期训练(一),任务周期21天。

任务内容:拆除石膏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扶拐行走训练,逐步过渡到无辅助行走,每日累计行走时间不低于30分钟,需保持正确步态。

任务奖励:体能+3,平衡+2,解锁“基础体能恢复计划”。

看到“拆除石膏”西个字,林辰的心跳骤然加速。

终于……要拆石膏了!

他按捺住激动的心情,问系统:“拆石膏后,我就能走路了吗?”

石膏拆除后,骨骼及韧带仍处于恢复期,需通过循序渐进的行走训练重建步态与平衡,避免因发力不当导致二次损伤。

系统将实时监测步态数据,提供矫正建议。

“我知道了。”

林辰深吸一口气,眼神里充满期待。

两天后,医生如约来到病房,准备拆除石膏。

当石膏被锯子小心翼翼地切开、剥离时,林辰甚至能感觉到空气接触到皮肤的微凉触感。

他低头看去,被石膏包裹了近一个月的左腿,明显比右腿细了一圈,皮肤苍白,肌肉线条变得模糊。

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既为摆脱束缚而兴奋,又为肌肉的萎缩而酸涩。

“别担心,”医生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一边检查脚踝的恢复情况,一边说,“这是正常现象,只要后续康复训练跟上,肌肉很快就能恢复。

现在试着活动一下脚踝,看看感觉怎么样?”

林辰依言尝试,缓慢地勾脚、转动。

虽然还有些僵硬,活动范围也不如受伤前,但那种被石膏固定的沉重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自由”。

脚踝关节活动度:65%(正常为100%),无异常疼痛信号,恢复情况良好。

系统同步给出了数据。

“很好,”医生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就是步态训练了。

先扶拐走,每天增加一点活动量,注意脚下别用猛力。

我给你开个康复训练计划表,照着做,一个月后再来复查。”

母亲连忙接过计划表,像捧着什么宝贝。

当天下午,林辰就开始了扶拐行走训练。

第一次拄着拐杖站起来时,他差点因为重心不稳而摔倒,幸好母亲在一旁及时扶住了他。

受伤的左腿刚一落地,就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和无力感,仿佛不属于自己。

“慢慢来,别急。”

母亲在一旁紧张地叮嘱。

林辰点点头,咬紧牙关,按照医生教的方法,先将重心放在右腿和拐杖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左腿向前迈出一小步,脚掌轻轻触地,只承受极小的重量。

步态监测开启,当前重心偏移度:15%(标准范围<5%),左腿受力不足30%。

提示:需调整躯干姿态,左肩过高,导致重心左倾。

林辰按照系统的提示,慢慢调整身体姿势,努力让重心保持在中间。

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短短十几米的距离,他走得满头大汗,呼吸都变得急促。

行走10米,步态矫正度50%,累计行走时间5分钟。

检测到宿主呼吸频率过快,建议暂停休息2分钟。

他靠在墙上,大口喘着气,左腿传来明显的酸胀感。

这和在球场上奔跑的累完全不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虚弱,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不行了?

不行就歇会儿。”

母亲递过水杯。

林辰接过水,喝了一口,摇摇头:“没事,歇两分钟再走。”

他看着自己细弱的左腿,心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又冒了出来。

这点困难算什么?

以前练球的时候,比这累十倍、苦十倍的训练都咬牙挺过来了,现在不过是重新学走路,有什么难的?

休息过后,他再次拿起拐杖,继续训练。

一步,两步,三步……汗水浸湿了他的病号服,滴落在地板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他的动作依然笨拙,但比刚才稳了一些,步幅也稍微大了点。

步态矫正度60%,左腿受力提升至35%,重心偏移度10%。

进步明显,继续保持。

系统的肯定像一剂强心针,让林辰充满了动力。

那天下午,他累计走了32分钟,距离不到100米,但回到床上时,他却有种打了一场胜仗的感觉。

接下来的日子,林辰每天都在病房走廊和医院花园里进行行走训练。

从扶拐蹒跚,到偶尔能松开拐杖走几步,再到可以不用拐杖慢慢行走,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他的汗水。

花园里的阳光很好,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林辰慢慢走着,感受着地面传来的反作用力,感受着左腿肌肉逐渐恢复的力量。

他会刻意走在有阳光的地方,让温暖的光线照在身上,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

有一次,他在花园里遇到了张指导。

张指导看到他能自己走路了,眼睛一亮,快步走过来:“林辰?

能走了?

恢复得不错啊!”

“张指导!”

林辰有些惊喜,停下脚步,“刚能不用拐杖走一会儿,还不太稳。”

“不错,不错,”张指导围着他转了一圈,仔细看了看他的步态,“走的时候注意膝盖别内扣,对,就是这样,挺胸抬头。”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个足球——是那种最常见的橡胶训练球,不太重。

“来,试试这个。”

张指导把球递给他,“不用踢,就用脚感受一下,左右***替拨一拨,找找球感。”

林辰愣了一下,接过足球。

当脚面触碰到熟悉的橡胶质感时,他的身体本能地微微一颤。

多久没碰过球了?

他深吸一口气,按照张指导说的,用右脚轻轻拨了一下球,然后小心翼翼地抬起左脚,尝试着去触碰。

因为左腿还没完全恢复,动作有些僵硬,球差点滚掉。

“基础盘带感”模块激活,当前球感同步度20%。

提示:左脚触球部位偏后,导致球路偏移,建议调整脚踝角度。

林辰根据系统提示,微调了左脚脚踝的角度,再次拨球。

这一次,球很稳地停在了两脚之间。

“对,就是这样!”

张指导在一旁鼓励道,“慢慢来,不用急着发力,先找回脚和球的感觉。”

林辰点点头,专注地拨弄着足球。

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映出他认真的神情,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但他毫不在意。

脚下的足球仿佛有了温度,那种熟悉的、让他痴迷的感觉,一点点回到了身体里。

他知道,自己离那片绿茵场,又近了一步。

今日行走训练完成,累计时长35分钟,步态矫正度80%。

球感训练(初级)完成,球感同步度提升至25%。

康复过渡期训练(一)进度:1/21。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林辰抬起头,看向不远处的天空。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他握紧了拳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继续练下去。

无论多难,都要走下去。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