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 章 记忆与命运的交织
她双手紧紧抱住头,紧闭双眼,试图缓解这钻心的疼痛。
就在这时,一幅幅陌生而又无比真实的画面在她脑海中如幻灯片般快速闪过。
那是一个遥远的农村,那里有大伯一家。
在那个灾难肆虐的年份,大伯和大伯娘是村里出了名的精明人。
当灾难的阴影笼罩大地,饥荒如恶魔般吞噬着一切时,他们早早地带着干粮踏上了逃荒之路。
临走前,竟将家里仅存的粮食席卷一空,一粒都未留下。
爷奶得知这个消息后,气得当场病倒,卧床不起。
灾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与残酷。
大地仿佛被冰雪封印,地里再也挖不出哪怕一棵野菜。
家中的存粮早己消耗殆尽,日子变得愈发艰难。
爷奶年事己高,身子本就虚弱,在这样的困境下,终究没能熬过去。
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里,两位老人在饥寒交迫中,双双闭上了双眼。
沈清禾看到画面中的父亲,紧紧抱着爷奶渐渐冰冷的身体,在那破旧的土坯房里,呆呆地坐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他的嗓子变得沙哑无比,每说一个字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咳嗽声也一阵接着一阵,仿佛有一口浓痰始终堵在嗓子里,怎么也咳不出来。
而母亲,在灾年里身子本就孱弱,全靠着药汤勉强维持着生命。
如今,爷爷奶奶的离世让这个家彻底失去了支柱,买药的铜板更是凑不齐了。
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病情愈发严重。
为了给母亲挣来买药的钱,父亲不得不拖着虚弱的身体,去镇上做短工。
他选择了最辛苦的扛包活计,沉重的货物压在他并不宽厚的肩膀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最终,父亲还是没能扛住,患上了肺痨。
这痨病如同恶魔,迅速拖垮了他的身体,不久后,父亲也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母亲在接连失去两位至亲后,彻底没了活下去的念想。
不到半年,也追随父亲而去。
原本热闹的家,如今只剩下年幼的沈清禾一人,孤苦伶仃。
沈清禾变卖了家里那座摇摇欲坠的破房子和几件破旧的家当,手里紧紧揣着母亲生前仅有的几个铜板,一路奔波,来到了温大夫的诊所前。
她泪流满面,苦苦哀求温大夫收自己学医。
这些画面如烙印般深深地刻在了沈清禾的脑海里,她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原主当时的绝望与无助。
她还记得父亲临终前,那颤抖的手紧紧握着她,用微弱却又充满期望的声音,教她如何辨认各种野菜草药,叮嘱她一定要去找温大夫学医,好好活下去。
沈清禾就这样在这个支离破碎的梦里睡了一夜,梦中原主那悲惨的身世如影随形,让她的眉头始终紧锁。
第二天,一阵嘈杂的敲门声和激烈的争吵声如利箭般穿透梦境,将她猛地惊醒。
沈清禾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脑袋还有些昏沉,一时竟有些分不清自己究竟身处何方。
好一会儿,她才逐渐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在温大夫诊所的后院。
那激烈的争吵声愈发清晰,她起身匆匆走出后院。
只见诊所前厅,温大夫正满脸无奈地与房东对峙着。
温大夫是个心地善良的老头,行医多年,一首秉持着医者仁心。
给人看病时,若是病人家境富裕,便让对方随意撂下几个铜板;若是穷苦人家,就让他们拿家里的米、面、萝卜白菜之类的来换药抵诊费。
他一心只为救治病人,却未曾想,这样的善举让医馆的经营愈发艰难,如今连房租都交不上了。
房东是个一脸精明的中年男人,此刻正双手抱胸,满脸不耐烦地说道:“温老头,我也不是故意为难你,这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个收支平衡。
你瞧瞧,你都欠了我好几个月房租了,我这房子也不是白来的,我还得养家糊口呢!
你要是再交不上房租,就别怪我不客气,今天就得把这医馆腾出来!”
温大夫面露难色,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嗫嚅着说道:“您再宽限宽限吧,我这不是想着能帮一个是一个嘛,来我这看病的大多都是穷苦人家,实在不忍心拒绝他们啊。
您看能不能再缓些日子,等我凑够了房租就给您送来。”
房东却丝毫不为所动,冷哼一声道:“缓?
缓到什么时候?
我己经给你宽限了这么久,你也该有点自知之明。
你要是继续这样下去,这医馆迟早得关门大吉,你还不如早点另谋出路呢!”
沈清禾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原主的记忆中,温大夫对自己有收留之恩,如今看到他面临这样的困境,一股想要帮忙的冲动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