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子饺子的包法大全

耗子饺子的包法大全

作者: 岳南的二郎真君

其它小说连载

《耗子饺子的包法大全》火爆上线啦!这本书耐看情感真作者“岳南的二郎真君”的原创精品饺子卫东主人精彩内容选节:《耗子饺子》那是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我独自坐在窗面前的饺子正冒着热香气扑看着盘子里的饺我的思绪好像一根被人慢慢拉扯收回的风筝把我拽回了当初那个慈眉善目一脸微笑的陈奶奶面时光也仿佛穿梭回了三十多年以前……那时的东北小山每到冬天就被厚厚的积雪覆而陈奶就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那抹亮陈奶奶是我家的邻从我有记忆她就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但她的白发总是梳得整整齐齐...

2025-10-10 05:20:42

《耗子饺子》那是一个飘着雪花的冬夜,我独自坐在窗前,面前的饺子正冒着热气,

香气扑鼻。看着盘子里的饺子,我的思绪好像一根被人慢慢拉扯收回的风筝线,

把我拽回了当初那个慈眉善目一脸微笑的陈奶奶面前,

时光也仿佛穿梭回了三十多年以前……那时的东北小山村,每到冬天就被厚厚的积雪覆盖。

而陈奶奶,就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那抹亮色。陈奶奶是我家的邻居,从我有记忆起,

她就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但她的白发总是梳得整整齐齐,在脑后挽成一个利落的发髻。

即使穿着打补丁的衣裳,也总是洗得干干净净。因为我从出生就皮肤黝黑,

所以每一次陈奶奶见到我总是开心的喊我"黑小子,来,陈奶奶给你包了小耗子。

"每当我跑进她家院子,她总会用那双布满皱纹却依然温暖的手,

捧着两个特别包制的"耗子饺子"迎接我。那饺子活灵活现,圆滚滚的身子,尖尖的嘴巴,

最绝的是后面那条用指甲精心掐出来的细长尾巴。陈奶奶年轻时是个大家闺秀,

这是后来我从大人们的闲聊中自己听来的。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

是名副其实的千金小姐。家里有良田百顷,长工佣人成群。每到秋天收租的时候,人声鼎沸,

络绎不绝的折腾个两三天。"那时候啊,家里光是厨子就有两个。

"陈奶奶偶尔会跟我们提起往事,眼神飘向远方,"一个做精美可口的面点,

一个做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但因为家境富裕,

她也不得不承受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摧残——裹脚。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见陈奶奶洗脚时的震惊。那双比我的小脚丫大不了多少的小脚,

除了大拇指外,其余四根脚趾都被硬生生折向脚底,用布条紧紧缠住,

形成了那个年代所谓的"三寸金莲"。"疼吗?"我怯生生地问。

陈奶奶苦笑了一下:"疼啊,怎么不疼。每天晚上疼得睡不着觉,哭湿了枕头。

可那时候的女人,都得受这个罪。"因为家境优渥,陈奶奶从小就有机会读书识字。

她不仅会背古诗,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这在当时的农村,是极其罕见的。

然而好景不长,解放后,陈奶奶的家境一落千丈。家里的田产被分,

父母劳动改造自力更生的过程中心力交瘁含恨离世。曾经的大小姐,

一下子成了需要改造的"封建余孽"。那是个特殊的年代,红色浪潮席卷全国。

我们这个小山村也不例外。陈奶奶的公公,也就是卫东的爷爷,是当时村里的红卫兵队长。

他是个身材高大的汉子,总是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腰间系着皮带,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我爷爷当年曾跟我说起过那段岁月:"想当初那时候,卫东的爷爷可威风了。

每天带着红卫兵在村里巡逻,开批斗会。看谁不顺眼就整谁,谁见了他都得点头哈腰,

不然你家的日子就别想好过了。"正因为有这样的背景,

卫东的爷爷才能在那个时候盖起村里唯一的五间大瓦房。那房子气派极了,青砖灰瓦,

高高的屋脊,在低矮的土坯房中格外显眼。"盖房那会儿,全村人都得来帮忙。

"父亲回忆说,"不是自愿的,是卫东爷爷叫来的。谁要是不来,第二天就得挨批斗,

整不死你都不算完。"陈奶奶就是在那时,被迫嫁给了卫东的父亲——红卫兵队长的儿子。

因为卫东的父亲妻子几年前因病去世,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儿子。

卫东的爷爷当初在见到陈奶奶第一眼的时候就看中了这个知书达理的姑娘,

他就在心里盘算着把这姑娘给自己丧妻的儿子当媳妇儿。这门亲事,

某种程度上是卫东爷爷的精心安排。他看中了陈奶奶的知书达理,想要改善陈家的"基因"。

当时的婚礼十分的热闹,陈奶奶被娶进了这座宽敞而干净的大院子,

嫁给了比她大了八岁还带着一个四岁儿子的普通农家男人。婚后的陈奶奶,

很快用她的善良和勤劳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她对丈夫前妻留下的儿子视如己出,

对公婆孝顺体贴。渐渐地,村里人不再把她当作外来者。

丈夫也十分喜欢这个知书达理的妻子,两口子感情也越来越好了,

一家人当时的日子也过得非常幸福。陈奶奶手巧,无论是刺绣做衣还是烹制美食,

都让人赞不绝口。她做的衣服总是最合身的,她烧的菜总是最美味的。

而最让我们这些孩子着迷的,就是她包的"耗子饺子"。然而好景不长,文革结束后,

卫东的爷爷很快就被抓走了。听说是在一次清算运动中,被定性为"造反派头目",

关进了监狱。那五间大瓦房顿时失去了往日的威风,陈奶奶一家也从人人巴结的对象,

变成了被人指指点点的"造反派家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卫东出生了。

那是个特殊的年代,全国上下都在"保卫毛主席"。陈奶奶给刚出生的儿子取名"卫东",

意为"保卫毛泽东"。这个名字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印记,也寄托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期望。

可是卫东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生性胆小懦弱,说话细声细气,遇事从不敢自己做主。

村里孩子常欺负他,抢他的零食、玩具,他从不反抗,只是默默回家躲起来哭。

我记忆中的卫东,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低着头,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

他比我父亲大了几岁,按理说我该叫他大爷,但因为他性格软弱,

村子里这些孩子背后都直呼其名。"卫东那孩子,太老实了。

"陈奶奶常常忧心忡忡地对邻居们说。但命运并没有因为这家人的善良而格外眷顾。

在卫东八岁那年冬天,一场大雪后,他的父亲为了给家里添点荤腥,冒险进山抓野兔,

不幸遭遇狼群,再也没能回来。那年的雪特别大,白茫茫地覆盖了整个山村。

陈奶奶穿着孝服,牵着大儿子和卫东的小手站在村口,

那个瘦弱的身影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凄凉。父亲去世后,陈奶奶一个人拉扯两个儿子。

大儿子很早就懂事地帮衬家里。这个比卫东大五岁的哥哥,从小就担起了养家的重任。

我记得卫东的哥哥是个沉默寡言的汉子,皮肤黝黑,手掌粗糙。

他初中毕业就去了附近的煤矿工作。那时候的煤矿条件极其艰苦,井下作业危险重重。

"每次从井下上来,除了眼白和牙齿是白的,全身都是黑的。"有一次,

卫东的哥哥来我家串门时这样说。他脱下上衣,背上全是煤灰嵌进皮肤留下的黑色斑点。

就是这样辛苦的工作,他一天也不敢休息。因为他要供弟弟读书,要养家糊口。

最让人感动的是,卫东的哥哥省吃俭用,硬是在煤矿附近的村子里盖起了三间瓦房。

那时候农村盖房可不容易,一砖一瓦都要靠双手挣来。我记得那个夏天,

卫东的哥哥每天下班后,还要自己拉土、和泥、搬砖。常常干到深夜,

第二天天不亮又要去矿上工作。陈奶奶心疼大儿子,劝他不用另盖房子,家里的五间房够住。

可卫东的哥哥执意要盖:"娘,这老房子留给卫东,他性子软,得有房子才好说媳妇。

"这三间瓦房,凝聚了一个兄长对弟弟全部的爱与责任。时光荏苒,

转眼卫东到了该成家的年纪。有人给他说了门亲事,是邻村的一个姑娘。

那姑娘长得眉清目秀,但眼神过于凌厉,看人时像刀子一样,让人不敢直视。说来也怪,

一向胆小怕事的卫东,见到那个姑娘却像变了个人。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得十分融洽。

但姑娘家提出的彩礼要求却高得离谱:不仅要一大笔钱,

还要卫东哥哥刚买不久的那辆二八自行车。陈奶奶和大儿子都觉得这要求太过分,

不同意这门亲事。谁知平时毫无主见的卫东,这次却铁了心要娶那个姑娘。

我记得他们说那是个夏天的傍晚,卫东带着那个姑娘跪在陈奶奶面前,声泪俱下地哀求。

"娘,求您成全我们吧!"卫东哭得满脸是泪,"她说了,结婚后一定孝顺您,

一点活都不让您干。我要是不孝顺,就不得好死!"陈奶奶看着小儿子痛哭流涕的样子,

眼圈红了。她想起丈夫临终前的嘱托:"照顾好卫东,他性子弱,别让人欺负他。"最终,

陈奶奶卖掉了母亲临终前留给她的那对金镯子——那是她最后的保障。

大儿子也把自己的自行车送了出去,那是他用在煤矿辛苦工作攒下的钱买的,

为了这事回家还被从不和他吵架的媳妇大闹了一回。喜庆的婚礼过后,新媳妇过了门。

开始的几年,她对陈奶奶还算客气。两口子种地、上山采山货,日子过得平静。

然而随着两个儿子的陆续出生,媳妇的脾气越来越差。陈奶奶以为是生活压力大了,

主动帮着儿子媳妇干活、做饭、喂猪、看孩子,每天忙得脚不沾地。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

暑热尚未完全散去。大儿子从煤矿回来,带着一身尚未洗净的煤灰,

径直来到了母亲居住的老宅。一进院子,

他就看见令他心碎的一幕——年迈的母亲正蹲在院子里,一手哄着哭闹的小孙子,

另一只手还在费力地搓洗着盆里堆积如山的衣物。汗水顺着她花白的鬓角滑落,

在她深色的衣衫上洇开一片深色的痕迹。她那裹过的小脚在身体的重压下微微颤抖,

仿佛随时都会支撑不住。而就在不远处的屋檐下,弟弟正在给弟媳殷勤地摇着蒲扇乘凉,

有说有笑,对母亲的辛劳视若无睹。这一幕像一把钝刀,狠狠地刺进了大儿子的心里。"娘!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
  • 傅西洲江之虞小说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