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连载
《信息素存在过吗》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邵虞”的创作能可以将林砚江屿等人描绘的如此鲜以下是《信息素存在过吗》内容介绍:1 惊鸿 - 那颗名为“好奇”的种子九月末的午阳光像被揉碎的金透过图书馆三楼的落地在深棕色实木书架上铺开细碎的光林砚背着洗得泛白的黑色双肩指尖轻轻掠过一排《建筑材料学》的书指腹摩挲着烫金书名的纹目光在书架间精准游走——他要找的是1998年修订版《建筑结构与材料特性图书馆借阅系统显这本稀缺旧书此刻正藏在顶层书是他为了完成课程论蹲了三天才确认的“宝藏资料”。...
1 惊鸿 - 那颗名为“好奇”的种子九月末的午后,阳光像被揉碎的金箔,
透过图书馆三楼的落地窗,在深棕色实木书架上铺开细碎的光斑。
林砚背着洗得泛白的黑色双肩包,指尖轻轻掠过一排《建筑材料学》的书脊,
指腹摩挲着烫金书名的纹路,
目光在书架间精准游走——他要找的是1998年修订版《建筑结构与材料特性》,
图书馆借阅系统显示,这本稀缺旧书此刻正藏在顶层书格,是他为了完成课程论文,
蹲了三天才确认的“宝藏资料”。他微微踮起脚,小臂向上伸展,棉质白衬衫的袖口滑落,
露出腕骨处淡青色的血管,阳光落在手腕上,衬得皮肤愈发通透。
就在指尖即将触到旧书粗糙书脊时,另一道温热的触感突然撞了上来,带着清冽的凉意,
像初春融雪落在手背上,让林砚下意识顿住动作。“抱歉。”清润的声音在头顶响起,
比午后穿堂风更让人心尖发颤。林砚缓缓抬头,撞进一双亮得惊人的眼睛里——眼尾微挑,
瞳仁是深褐色的,盛着揉碎的星光,阳光落在男人柔软发梢,染出浅金光晕,
连他垂在身侧、封皮泛黄的《刑法案例汇编》,都被这股气质衬得格外有分量。
男人穿件洗得发白的浅灰衬衫,领口松着颗黑纽扣,露出清晰锁骨,
身形挺拔得像株雨后雪松,站在堆满书籍的书架间,没被厚重书脊压得沉闷,
反而透着干净耀眼的气息。林砚瞬间认出他——江屿,法学院大三风云人物,
辩论赛上能凭一己之力扭转局势的王牌辩手,篮球场上每次进球都引来看台欢呼的7号前锋。
这些标签,他从Alpha室友嘴里听了无数次,却还是第一次这么近地见真人。
可此刻占据林砚思绪的,不是江屿的容貌气质,而是一阵突然钻进鼻腔的陌生气味。
那不是图书馆的旧书油墨香,不是窗外樟树的淡绿气息,
更不是走廊咖啡机的焦香——是雪后初晴的山林里,松针凝结的寒气混着干燥木质香,
清冽干净,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存在感,像把温柔的钥匙,
蛮横冲破他二十年来的“感官空白”。林砚僵在原地,指尖力道骤松,
手里攥着的普通版《建筑材料学》“啪嗒”撞在书架上,又弹回掌心。他是Beta,
天生的“信息素绝缘体”,医生早说过他的感知神经处于休眠状态,
既不会像Alpha释放攻击性气味,也不会像Omega被信息素牵引情绪。
“信息素”于他,只是教科书上的名词,是与人生无关的规则。可现在,
雪松味真实萦绕鼻尖,顺着呼吸钻进胸腔,在心脏处轻轻敲击,留下陌生悸动。
他甚至能分辨出,气味里藏着淡淡的纸墨香,该是长期抱书留下的痕迹,混着雪松味,
竟格外好闻。“这本我查完案例就还回来,你要是急着用,我可以先借你。”江屿见他失神,
语气带着温和歉意,同时后退半步,刻意拉开距离,
像是怕自己的气息打扰到眼前拘谨的男生。林砚找回声音,喉结滚动,
攥紧书脊试图压下反常悸动:“不用,我等你。”他靠在书架上,后背抵着冰凉书脊,
才找回熟悉的冷静。大脑飞速运转,列出三个诱因又逐一推翻——图书馆三公里内无松树,
通风系统上周刚检修;指尖相触仅一秒,
“吊桥效应”不至于让气味留存这么久;低头嗅手里的书,只有陈旧纸张的霉味,
无半分雪松清冽。江屿点头,抬手取下旧书,指尖划过书脊时格外轻柔,像对待珍贵藏品。
他转身走向靠窗座位,阳光追着他的脚步,投下挺拔影子,雪松味淡了些,却像根透明细线,
牵着林砚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过去。接下来半小时,林砚的书一页没翻。他靠在书架上,
看似整理背包,余光却始终锁着那个靠窗的身影——江屿低头翻书时,睫毛在眼下投出淡影,
随翻书动作轻颤;遇重点内容,用黑钢笔在书页边缘批注,
指尖敲桌面的节奏轻快规律;偶尔揉眉心,侧脸线条从下颌线到耳尖,
利落得像精心设计的建筑轮廓。连阳光落在他书页上的光斑,都比别处显眼。
而雪松味像有了生命,隔着几米距离缠绕在林砚身边。有时淡得像烟,
需静心捕捉;有时清晰得触手可及,带着江屿的温热体温,让他耳尖发烫。林砚还发现,
江屿嘴角上扬时,雪松味会更轻快,像风吹松林;皱眉思考时,气味又沉下去,
多了几分沉稳。江屿离开时,特意绕到林砚身边,递过旧书,指尖再次与林砚相触,
温热触感混着雪松味,让林砚心跳漏拍。“好了,给你。里面有些标注,
要是不影响你用的话。”“谢谢,不影响。”林砚接过书,想说点什么,最终只化作道谢。
他看着江屿走出图书馆,直到那道身影消失在阳光里,才低头翻开旧书。
书页间夹着片干枯松针,浅棕色,边缘卷曲,该是窗外飘进来、被江屿不小心夹进去的。
林砚捏起松针轻嗅——无任何味道,只是普通松针。他忽然笑了,拿出黑色笔记本,
笔尖落下工整字迹:“异常感官体验:疑似雪松味,持续40分钟,诱因待查环境?错觉?
未知干扰?”。笔尖顿了顿,林砚看向窗外,樟树叶子在风里摇晃,投下斑驳影子。
他犹豫一秒,在末尾添了两个字,字迹更轻,却格外清晰:江屿。那颗名为“好奇”的种子,
落在他逻辑严密的心里,被阳光与雪松味悄悄浇灌,等着在时光里发芽生长。
2 发酵 - 模糊情感的野蛮生长林砚开始“制造巧合”。这个行为,
本身就违背他的理性准则——他从不做无逻辑的事,作息精确到分钟,
周末时间提前规划成“查资料”“画图纸”“整理笔记”,从不会浪费一分钟。可现在,
他特意把图书馆自习时间调到下午三点,只因前一天“偶然”听到法学院学生说,
江屿习惯此时来查案例;周末绕远路去篮球场,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阴影里,
看穿蓝色球衣的江屿奔跑跳跃,哪怕看不懂篮球规则,
也能盯着那个身影看一下午;甚至提前十分钟去图书馆便利店,
等江屿买不加糖不加奶的美式,再装作“偶遇”,举着自己的拿铁说“好巧,
你也来买咖啡”。他把这些“偶遇”当成严谨实验,在笔记本上记录“观测结果”,
字迹像建筑图纸标注般工整,逻辑不容置疑:“周一15:10,法学院自习室。
目标:江屿,着装:浅灰连帽卫衣+黑运动裤。感官:雪松味淡,无压迫感,情绪稳定。
行为:每20分钟翻书,批注习惯划横线。”“周三12:00,食堂三楼。目标:江屿,
同行2人1Alpha+1Beta。感官:雪松味混糖醋排骨香,气息轻快,
心情愉悦。行为:主动夹菜,吃饭不玩手机。”“周五16:30,篮球场。
目标:江屿7号,进球4次+助攻2次。感官:汗水混雪松味,温热无攻击性,
运动后放松。行为:进球击掌,下场拧干球衣领口汗水。”“周日14:40,便利店。
目标:江屿,购美式+全麦面包。感官:雪松味清晰,带麦香,饥饿状态。行为:谢店员,
接咖啡先抿一口。”只有林砚自己知道,他早已不是“验证感官异常”。
他会记住江屿辩论时眉峰微挑的模样,记住他进球后露虎牙的笑,
记住他喝美式先抿一口再皱眉的习惯——不是讨厌苦味,是坦然接受。
他甚至能通过雪松味变化,精准判断江屿情绪:气味沉闷带凉意,是遇难题;轻快如风,
是心情好。更让他察觉不到的是,江屿的疲惫烦躁,会让他心里发紧。有次在图书馆,
江屿坐对面,手里攥着《刑事诉讼法》却半天不翻页,指尖摩挲书页,眼神涣散。
雪松味变得沉闷,像乌云罩住松林,藏着不易察觉的烦躁。林砚犹豫许久,
从背包拿出柠檬糖——平时用来提神的,酸甜能缓解疲劳。他把糖放江屿手边,指了指糖,
又低头画图纸,耳尖悄悄泛红。江屿愣了,看了看糖,又看了看林砚的发顶,拿起糖拆开,
酸甜气息混着雪松味,格外和谐。他轻声说“谢谢”,眼底闪过笑意。那天下午,
两人没说话,却格外融洽,江屿的雪松味渐渐轻快,林砚的图纸也画得格外顺利。真正熟络,
始于跨专业小组合作。学校办“法治与建筑伦理”论坛,需建筑系与法学院组队答辩。
林砚是建筑系代表,当在分组名单看到“江屿”时,指尖微顿,心跳不受控加速,
笔差点握不住。第一次小组会议在四楼空教室。林砚提前十分钟到,分发案例、调试投影仪。
弯腰连数据线时,门被推开,江屿走进来,看到他眼底亮了:“来这么早?”“提前准备,
省得浪费时间。”林砚直起身,耳尖发烫,鼻尖萦绕着带墨水香的雪松味。“想得周到。
”江屿凑过来,看了眼电脑上的案例,“这些我看过,和法学伦理能对上,整合不难。
”会议开始,林砚打开PPT,条理清晰阐述建筑合规性要点,
结合简易图纸说明美学与伦理的平衡。他声音平静,逻辑严密,组员纷纷点头。可刚说完,
江屿就抬手暂停:“林砚,你漏了关键问题。”他拿出《建筑法》条文,
“第37条规定土地使用需符合区域规划,你方案里地下停车场扩建,刚好触到条款边界,
答辩时会被动。”林砚愣了,翻书对照图纸,发现确实考虑不周。他抬头看向江屿,
眼里满是认可:“你说得对,我会修改范围,确保合规。”“还有环保标准。”江屿补充,
“你只提国标,却没算上市里去年的地方细则,外墙材料甲醛要求更严,细节会被质疑。
”两人一来一回争论,从条款到伦理,再到答辩重点,思维碰撞出火花。组员不敢插话,
林砚却觉得畅快——第一次有人跟上他的节奏,精准提出质疑,让他忍不住想更深入交流,
想了解这个耀眼Alpha藏着的更多面。会议结束,
林砚回去拿落下的银色钢笔——父亲送的生日礼物,格外爱惜。刚走到教室门口,
就看到江屿靠在窗边,攥着手机,指节泛白,指腹快捏碎屏幕。雪松味变得沉重,
带着压抑的暴戾,像即将爆发的暴雨,路过的学生都绕着走,生怕被Alpha气息波及。
林砚犹豫片刻,走过去递过钢笔,声音放轻:“你的钢笔,落桌上了。”目光落在江屿手腕,
能看到青筋凸起。江屿猛地抬头,眼底戾气瞬间收敛,像被雨水浇灭的火苗。他接过钢笔,
摩挲笔身:“谢谢。”声音沙哑,带着长时间紧绷后的疲惫。“你没事吧?”林砚问,
指尖蜷缩。他能“闻”到雪松味里的痛苦,不是Alpha的攻击性,
是藏在强大外表下的无助,像个没人倾诉的孩子。江屿张了张嘴,最终摇头,
看向窗外:“家里的事,没什么。”他没多说,拿起文件夹,“方案修改后发我,
我们再核对。”“好。”林砚点头,看着江屿背影消失在走廊,雪松味的沉重还留在空气里,
压得他心口发闷。那之后,两人交集多了起来。一起泡图书馆,江屿看案例,林砚画图纸,
累了就抬头对视,无需说话便懂彼此;食堂偶遇后拼桌,林砚把不爱吃的胡萝卜夹给江屿,
江屿把排骨肉挑给林砚;微信聊方案到深夜,兴起时分享日常,林砚说图纸细节,
江屿说辩论趣事。林砚渐渐发现,江屿并非完美无缺。他会熬夜赶报告,眼底挂着红血丝,
雪松味沉闷;会因家族压力烦躁,指尖无意识摩挲书页;在吃到糖醋排骨时,
眼底闪着孩子气的光,雪松味变得轻快。那份源于信息素的好奇,悄悄变质。
不再是“实验观测”,而是掺了心疼、理解,还有说不清的渴望——渴望靠近他,
抚平他的痛苦,成为他能卸下防备的人。转折点在一个暴雨夜。林砚改方案到深夜,
走出教学楼时,雨砸在地面溅起水花,他没带伞,正想叫车,却看到空教室亮着灯。
走近一看,江屿趴在桌上,肩膀轻颤,像在哭泣。雪松味失控扩散,满是痛苦暴戾,
强大的Alpha压迫感让路过学生绕着走,有Omega被吓得脸色发白,快步离开。
林砚冲进雨里,去便利店买了杯热咖啡,特意加了糖——不像江屿平时喝的那样苦。
推开门时,江屿猛地抬头,红血丝爬满眼眶,信息素朝着他涌来。可林砚没退。
他能清晰“听”到气味里的悲伤,是深入骨髓的无助,是对现实的妥协,
像迷路孩子在黑暗里哭泣。他把咖啡放桌上:“喝点热的,加了糖,不苦。”江屿愣住了,
看着林砚,又看了看咖啡,眼里满是错愕。他的信息素失控到连Alpha都避开,
这个Beta却一脸平静,眼里只有理解,还细心加了糖。“为什么……你不受影响?
”江屿声音沙哑,像抓住救命稻草。林砚没说话,心里却有答案:因为我听见了,
听见你藏在气味里的所有情绪。那一刻,雨声渐远,雪松味渐渐平静,多了温热气息,
像雪后阳光落在松林。林砚看着江屿眼底的依赖,忽然明白,那份在意早已不是好奇,
是爱情。江屿拿起咖啡,指尖触到温热杯壁,看向林砚的眼里,渐渐亮起星光。他知道,
从这个暴雨夜开始,一切都不一样了。3 沉溺 - 信息素编织的幻梦他们的交往,
没有告白,没有仪式,只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像两颗轨道不同的星球,
绕着各自的轨迹运行许久,终于找到彼此,悄悄靠近,相互牵引,在无人察觉的角落,
绽放出独有的光芒。暴雨夜后的清晨,林砚刚走出宿舍楼下的单元门,
就看到了站在梧桐树下的江屿。男人穿件浅蓝色的薄外套,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银色胸针,
手里拎着两个纸袋,看到他的瞬间,眼底立刻亮了起来,
像清晨驱散阴霾的第一缕阳光:“昨天的咖啡,还你一杯。特意让店员加了两勺糖,
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林砚走过去,接过江屿递来的热美式,指尖相触的瞬间,
熟悉的雪松味温柔地裹住了他,像清晨的薄雾,带着一点微凉的暖意,让他的耳尖悄悄发烫。
“谢谢,我不挑口味。”他低头抿了一口,微甜的口感在舌尖散开,中和了咖啡的苦涩,
比他平时喝的拿铁更合心意。江屿看着他低头喝咖啡的模样,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些,
连身上的雪松味都变得轻快起来,像风吹过松梢,带着细碎的欢喜:“那就好,
以后我都按这个甜度给你买。”他又把另一个纸袋递过去,“里面是三明治,
加了煎蛋和火腿,你早上没吃早餐吧?”林砚愣了一下,才想起自己为了赶早课,
出门时只拿了背包,确实没来得及买早餐。他接过纸袋,指尖碰到温热的包装,
心里也泛起一阵暖意:“你怎么知道我没吃?”“猜的。”江屿挠了挠头,
眼神里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羞涩,“你上次说过,早上要是赶时间,就会跳过早餐,
我想着你今天应该也一样。”林砚抬头看向江屿,正好对上他的目光。男人的眼神很亮,
藏着满满的在意,像盛着星光的夜空。他忽然觉得,
那些曾经让他坚信不疑的“逻辑”“规则”,在这一刻都变得不重要了,
只有指尖的温热和鼻尖的雪松味,才是最真实的存在。没有多余的话,却像一句无声的承诺。
两人并肩走向教学楼,阳光透过梧桐树叶的缝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影子,
雪松味混着早餐的香气,在空气中悄悄蔓延,连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
这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秘密。在ABO世界的规则里,
Beta与Alpha的爱情是“异类”,是不被世俗认可的——尤其是江屿,
作为赵家唯一的Alpha继承人,身上扛着家族联姻、延续血脉的重任,
他的婚姻从出生起就被打上了“利益”的标签。所以他们从不敢在公开场合表现得亲密,
最多只是在图书馆里坐得近一点,在食堂里拼桌吃饭。在微信上聊到深夜,
连牵手都要选在校园无人的角落,像偷尝糖果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甜蜜。
可这份秘密,却让林砚觉得格外珍贵。他的世界,从此多了一层独有的“气味维度”,
这是Beta感官的奇迹,是别人无法察觉的宝藏。他能通过雪松味的变化,
读懂江屿藏在心里的情绪,能在人群中,仅凭那阵熟悉的气味,就精准找到江屿的身影。
清晨,江屿会提前十分钟在宿舍楼下等他,手里拎着热豆浆和三明治,
雪松味混着食物的香气,是一天最温暖的开始;午后,两人并肩坐在图书馆靠窗的座位,
江屿低头看法律案例,林砚专注地画建筑图纸,阳光落在书页与图纸上,泛着淡淡的金光,
雪松味轻轻萦绕在两人之间,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