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秩序之下的注视

:无声的告白 浩科 2025-10-10 14:41:20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接下来的几天,张宇科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同时又因为那个即将到来的会议,而充满了慢镜头般的特写。

他反复阅读陈薇微信发来的信息,里面是关于校园文化节的往届资料、本次初步构想以及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他将这些资料打印出来,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做标记,在页边写下注释和疑问。

他甚至根据往届流程,自己提前草拟了一份可能需要的物资清单和人员分工表,尽管他知道这很可能多此一举。

他的“三次原则”在这种正式场合面前似乎失效了。

他需要在脑海里预演无数遍,才能确保自己到时候不会失态。

会议当天,张宇科提前了十五分钟到达指定的会议室。

他选择了一个靠近门口、不那么起眼的位置坐下。

这样既能清晰地听到所有人的发言,又不会过于引人注目。

他将笔记本和笔放在桌上,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只有微微蜷缩的手指泄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各部门的部长和负责同学陆续到来,会议室里渐渐热闹起来。

文体部的同学在讨论节目创意,外联部的在商量拉赞助的策略,宣传部的则在初步构思海报风格。

张宇科默默地听着,感觉自己像个误入大佬会议的无关人员。

就在这时,门口的光线暗了一下,一个挺拔的身影走了进来。

是林浩。

他今天依旧穿着校服,但衬衫的领口挺括,看不出丝毫褶皱。

他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笔记本和一台平板电脑,脸上是惯常的、用于处理公务的温和而疏离的表情。

他一进来,会议室里的嘈杂声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几分。

几个部长主动跟他打招呼。

“学长。”

“浩哥。”

“主席。”

林浩一一颔首回应,目光在会议室里扫视一圈,似乎在确认到场人员。

他的目光掠过门口的张宇科时,几乎没有停留,仿佛他只是会议室里一件熟悉的摆设。

张宇科的心,在那不到零点一秒的对视里,先是猛地提起,然后又轻轻落下,带着一丝微小的、预料之中的失落。

“好,人都到齐了,我们开始吧。”

林浩在主位坐下,打开平板,会议正式开始。

会议的过程,如同张宇科预想的一样,高效而充满交锋。

各个部门为了预算、为了场地、为了优先级,各抒己见,偶尔会有激烈的争论。

林浩则扮演着引导者和决策者的角色,他大部分时间在倾听,偶尔插言,总能切中要害,将偏离的议题拉回正轨,或者在僵持不下时,提出折中的、富有建设性的方案。

他的思维敏捷,逻辑清晰,语气虽然平和,却自带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张宇科努力让自己专注于记录,笔尖在纸面上快速滑动。

他记录下每一个关键的讨论点,各方的分歧,以及最终达成的共识。

但更多的时候,他的笔迹会不自觉地围绕着林浩的发言展开。

“林浩认为,开幕式应侧重氛围营造,而非单纯节目堆砌。”

“林浩指出,预算分配需考虑投入产出比,建议外联部提供更详细赞助方案。”

“林浩总结,宣传部需在本周五前提交主视觉初稿,文体部同步开始节目初审。”

他的记录,几乎成了林浩决策思路的实时转译。

会议进行到一半,讨论到活动物资存储和管理的责任归属时,文体部和后勤部产生了分歧。

“往年都是我们文体部演出的服装道具堆得到处都是,管理混乱,最后丢失损坏都要我们负责,这不公平。”

文体部部长是个急性子。

“场地和仓库是我们在协调,但具体物品的清点和保管,理应由使用部门负责。”

后勤部的同学也不甘示弱。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了几句,场面一时有些僵持。

林浩微微蹙起了眉头,显然在思考如何打破这个僵局。

就在这时,张宇科看着自己笔记本上提前草拟的那份物资清单,又看了看眼前争论的双方,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

他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擂鼓。

他知道,按照他的性格和“三次原则”,他绝不应该在这种场合开口。

但鬼使神差地,他举了一下手,动作很轻,幅度很小。

然而,在林浩正环视全场寻找解决方案的目光下,这个微小的动作,还是被捕捉到了。

林浩的目光再次落在他身上,这一次,带上了些许询问的意味。

“办公室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他的声音平静,听不出情绪。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