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水的分配与第一个守夜计划
喉咙发干的感觉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这……这点水,怎么够分啊?”
一个女生小声嘀咕,声音里带着绝望。
“就是,一人一口就没了。”
有人附和道。
教室里的气氛又开始变得躁动不安。
“安静!”
班长张强吼了一嗓子,维持秩序。
李思睿走到白板前,在待解决问题第一条“食物与饮用水严重短缺”下面画了一条线。
她转身,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正因为它少,才必须分配。
混乱的争抢只会让情况更糟,而且可能一口都喝不到。”
她拿起一支粉笔,“我们现在有53个人。
瓶装水加上半桶纯净水,总量大约11升。”
她在白板上写下:总水量:约11L。
人数:53。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在找到新的水源之前,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配给制度。”
李思睿继续说,“目标是,在找到新水源前,维持最基本生存。
我提议,每人每天分配100毫升水。”
“100毫升?”
体育委员赵峰立刻叫了起来,“那还不够我一口喝的!
这么热的天,怎么可能够?”
“是啊,太少了!”
几个好动的男生也跟着抱怨。
李思睿看向赵峰,眼神锐利:“那么,赵峰,你有更好的、能保证所有人都活得更久的分配方案吗?
或者,你现在就能出去找到水?”
赵峰张了张嘴,哑口无言,悻悻地低下头。
“100毫升,是维持生命不脱水的最低限度之一。”
李思睿环视众人,“我们没得选。
同意这个分配方案的,举手。”
这一次,举手的过程慢了一些,但最终,除了少数几个人低着头,大部分人都举起了手。
生存的残酷现实,让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个苛刻的条件。
“好。”
李思睿看向生活委员刘小雅,“小雅,水由你负责保管和分配。
用那个空矿泉水瓶做量杯,每天早晚各分配50毫升。
记录好每一次分配。”
刘小雅用力点头,表情严肃地抱起了那半桶水,像抱着什么绝世珍宝。
解决了最紧迫的水问题,李思睿转向下一个议题:“接下来是守夜。
我们不能所有人都睡觉,必须有人保持清醒,警戒外部可能出现的危险,同时观察环境变化。”
她在白板上写下:守夜安排· 时段:暂定每晚分两班,前半夜(日落-午夜)、后半夜(午夜-日出)。
· 人员:每次至少西人,两人一组,轮流休息。
优先安排体力较好的同学。
· 职责:监视窗外动静,注意教学楼内异响,记录异常情况。
“班长,赵峰,守夜人员的具体排班由你们来定,尽快拿出名单。”
李思睿分配任务。
“明白。”
张强和赵峰同时应道。
就在这时,之前一首沉默地坐在角落里的一个短发女生,名叫孙静的,突然站了起来。
她平时在班里不太起眼,是生物课代表。
她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走到窗边,对着窗台上从外面缝隙里飘进来的一点暗红色尘土仔细观察。
“李思睿,”孙静转过头,声音不大但很清晰,“这些红色物质,看起来不像是普通的沙子或者铁锈。
结构……有点奇怪。”
她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刮了一点下来,放在一张白纸上。
“有什么发现?”
李思睿走过去。
“还不确定,需要进一步观察。”
孙静推了推鼻梁上并不存在的眼镜(她平时戴隐形),“如果能弄到一点外面的样本,也许能分析出点什么。
比如,里面会不会含有水分,或者……别的成分。”
她的话提醒了李思睿。
了解这个世界,或许能从最微小的东西开始。
“样本的事情,我们再想办法,安全第一。”
李思睿对孙静说,“你先记录下你的观察。”
她走回白板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条目。
食物、水、安全、信息……一个个问题像山一样压过来。
窗外,紫色的太阳似乎开始缓慢地向地平线移动,给这片死寂的红色荒漠投下更长的、扭曲的影子。
第一个夜晚,即将来临。
未知的黑暗,往往比己知的危险更让人恐惧。
“今天先这样。”
李思睿放下笔,声音里透出一丝疲惫,但依旧稳定,“大家尽量休息,保存体力。
守夜的同学打起精神。
明天……我们还有更多事情要做。”
同学们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或趴在桌上,或靠着墙壁,试图入睡。
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以及窗外那完全陌生的夜空(如果还有夜晚的话),让闭眼都成了一种挑战。
李思睿也找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她没有立刻睡觉,而是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借着窗外诡异的紫光,开始记录今天发生的一切,以及明天需要优先处理的事项。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这片过于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