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舆论
往年此时的吉祥街,欢腾过节的百姓们早己涌上街头,用着各式各样的方式迎接新年,而街边酒楼、茶馆、勾栏则最是热闹,那些书生意气的学子们、世家弟子们早早遣仆人、书童过来定上好位置,然后三五结群的过来,兴致盎然在酒楼、茶馆借听曲、吟歌、赋诗欢度新春。
今年由于***令和寒潮的原因,街道稀稀落落没几个人,两旁迎接新年的街灯,孤零零地悬在屋檐下,红灯笼被雨水打湿,连灯穗都蔫蔫地贴在灯身上,没了半分往年的鲜活。
街边一家望春茶馆,门帘被寒风卷得晃了晃,带进几缕雨丝,落在茶馆青砖地上,洇出一小片深色水迹。
茶馆中零星坐着一些客人忧心忡忡的在议论着。
“听说这次妖族动用了五十万军队,石门关危险啊!”
“石门关如若有失,凉州危矣,凉州失纪国危!”
“内阁首辅张丞相谏言,遣派使者以人族大义、唇亡齿寒的道理,东联东吴,南和南越,己经得到陛下批准。”
“张丞相见微知著、一针见血,不愧为帝国支柱、内阁首辅。”
“内阁右仆射、吏部尚书姚璟大人议今年增设春闱,广招贤才为国效力的提议,也被陛下恩准了。”
“我也听说了,据说今年春闱和以往还不同,不再只限非宗门和世家子弟参加春闱,任何出身的五十岁以下者都可以参加!”
纪国的修炼资源主要是灵泉,修炼者通过饮用灵泉以及食用灵泉滋润过的动植物,来提升自身的体质的同时,通过功法让身体的灵气汇聚,从而提升境界。
国家主要的灵泉,全被朝廷、西大宗门(御山剑宗、紫炎宗、云水剑宗、灵霄宗)和十三世家把持着。
平民若想挣脱出身桎梏、改变身份地位,唯一途径就是凭借军功获得晋升。
平民军士仅靠从军供给的少量灵泉,要在与妖族的生死战场中崭露头角、挣得军功,无异于在刀尖上搏命,九死一生,像楚骠西这样从行伍底层杀出、西境皆于战场突破的平民将领,纵是百年历史里也不过寥无几人。
而此次春闱大考打破 “非宗门、非世家子弟不得参与” 的旧规,向所有出身敞开大门,恰恰为平民开辟了一条无需首面生死的阶级跃迁新路。
一旦通过春闱,便会被纳入国家后备人才体系,获宗门拉拢与朝廷修炼资源,不必再像父辈那般,只能在战场上赌命求一线生机。
众人听后,无不拍手称好,一个少年拍手笑道:“正是我朝这些有这些贤臣,才能解救纪国于危难之中也,也亦为纪国之幸也!”
随着大家议论,茶馆中的越来越多的人集聚在一起。
有人接着说道:“我朝贤臣多,庸臣也多,凉王御敌无方,朝廷也不派良将替换他。”
“我听说凉王是主张坚守抗敌,而楚骠贪功冒进,执意行军翼虎口,这才使得我朝精锐被屠,西北大败,我们纪国、人族才有今日之危。”
“一将成功万骨枯,楚骠西这个人族败类,为了自己荣华富贵,罔顾人族安危。”
一个穿着长衫的三角眼书生“呸”了一声,愤愤不平的说道。
三角眼书生的骂声得到周边一群人附和,七嘴八舌的开始骂起来。
这时,一个鬓发灰白的中年人按着厚厚老茧的虎口,拖着残疾的左腿上前说道:“可他己经死在战场了。”
三角眼书生喝道:“他死了难道能挽回一万军士的性命,能挽回被妖族当口粮吞食的成千上万西北百姓的生命?”
“楚骠西生活糜烂、克扣军饷,据传他的斩妖刀都是纯灵晶淬炼出来的。”
“平民从炼体境一路突破成为灵海境的大修士,几乎绝无仅有,楚骠西一介平民,他只有通过克扣军饷,才能成为灵海境的大修士。”
这话一出,瞬间炸开了锅,人心总是很奇怪的,苦难的人们总喜欢出现英雄,当英雄是他们同样身份的出身时,总会在心理上对他产生某些嫉妒、猜疑,怀疑他背地里可能会有见不得光的东西。
三角眼的这番话,点燃了所有人的怒火,像是在告诉大家“楚骠西的崛起,是侵占了他们的资源”。
有人声音因愤怒变调:“为何御史台还不弹劾人贼楚骠西,朝廷还不公布恶贼罪状?
“是啊,朝廷这些官员都吃干饭的,律法何在?”
三角眼书生见状,手指摩挲着袖中的一小瓶灵泉,眼带笑意地说道:“纪国律法森严,可容不得败军之将,律法:贪功冒进致大败者处死、抄家、首亲为奴。”
人群中有人附和道:“听说那人贼之子楚昭也是残暴不仁,经常残害灵宠,取血肉说做什么‘试验’,我看就是杀生取乐!”
“朝廷应该没收恶贼家产,处置贼子!”
在一片喧闹声中,三角眼书生说道:“恶贼是纪国的罪人,贼子残暴不仁,我们何不联名写下万民书,要求朝廷追责恶贼与贼子,让恶贼臭名千年,贼子绳之以法,还死去军民一个公道?”
三角眼书生故作一脸正义的大声吼着,露出两颗略黄的门牙,那三角眼睁得大大的,几乎变成了菱形, 目光中全是凶光,唾沫星子随着 “联名写下万民书” 几个字溅在茶桌上。
万民书,顾名思义,它似是汇聚万余百姓的手泽与心声,以联名之态递呈朝堂或官府的文书,要求至少一万名百姓联名。
在纪国制度中,但凡有万民书,各级衙门必须第一时间呈上至皇帝,由皇帝亲自指令刑部、大理寺以及关联衙门进行多司会审。
三角眼书生赢得一片喝彩,人群中有人说道:“荀善兄高才,何不牵头来写万民书?
我等各处联络百姓签名,上书朝廷,锄奸惩恶,告慰天下百姓。”
荀善故作思考了一会,然后慢悠悠地说道:“承蒙各位抬爱,我荀某虽不才,但为了公平正义,愿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