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风,总是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宫闱秘辛。那年春日,一道圣旨降下,
我被指婚给当朝太子萧承衍,不是正妃,而是侧妃。传旨太监尖细的嗓音在秦府厅堂回荡,
我跪在地上,手心掐出了血痕。“臣女接旨,谢陛下隆恩。”声音平静得连我自己都惊讶。
父亲秦尚书面色复杂,母亲早已泪湿罗帕。没人知道,我与萧承衍,早已相识。
1那是两年前的元宵灯会,我偷溜出府,在护城河畔放莲花灯。一不小心,灯被风吹远,
我急着去够,险些落水,却被一只有力的手拉住。“姑娘小心。”月光下,他眉眼如星,
一身青衫也掩不住通身气度。我们聊了起来,从诗词歌赋到天下民生,他眼中有惊艳,
我心中有悸动。分别时,他没问我的名字,只说:“我们会再见的。”再见时,是在宫宴上。
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子,我是尚书之女。四目相对,他眼中无波无澜,仿佛从不认识我。
后来听说,他与威武大将军之女林楚楚情投意合,皇上也乐见其成。
原来那句“我们会再见的”,不过是客套。如今,他要娶林楚楚为太子妃,而我,
成了这场政治联姻的陪衬。---大婚那日,东宫张灯结彩,却只开了侧门迎我。
洞房花烛夜,我独坐婚房,红盖头自己掀了,凤冠也卸了。直到深夜,萧承衍才推门而入,
带着一身酒气。“你倒是自在。”他声音冷冽。我起身行礼:“殿下。”他走近,
挑起我的下巴:“秦尚书好算计,明知孤欲娶楚楚,还让父皇将你指给孤。怎么,
觉得一个太子妃之位不够,还想争更多?”我心中刺痛,却依然平静:“殿下误会了,
这门婚事,非我所求。”他冷笑:“最好如此。记住,在东宫,安分守己便是你的本分。
”那夜,他拂袖而去。我望着大红喜烛,泪终于落下。原来,心动一场,不过是自作多情。
2翌日敬茶,我终于见到了林楚楚。她确实美艳不可方物,眉目间自带将门虎女的英气。
“妹妹请起。”她笑容温婉,递过茶盏时却低声道,“秦映雪,
别以为进了东宫就能翻云覆雨,太子心中,只有我一人。”我垂眸:“妾身明白。
”萧承衍坐在她身旁,目光始终温柔地落在她身上。那一刻,我彻底死心。也好,
既来之则安之。不做夫妻,便做君臣。我开始深居简出,每日读书习字,偶尔抚琴作画。
萧承衍每月会来我院里两次,不过是例行公事,每次都是对坐无言,片刻便离开。直到那天,
边关急报,北狄犯境。朝堂上,主战主和两派争论不休。萧承衍主张亲征,皇上犹豫不决。
那晚,他却突然来到我院中。“听说你读过《北狄志》?”他开门见山。我有些惊讶,
放下手中的书:“略读过。”“说说你的见解。”我斟酌片刻:“北狄善骑射而不善攻城,
往年犯边多在秋冬,如今春夏之交来犯,必是内部有变。其王庭争斗已久,三王子弑父篡位,
急需战功立威,才会冒险出击。若能分化其内部,辅以精兵击其不备,可事半功倍。
”萧承衍眼中闪过惊艳:“继续。”“妾身听闻,北狄大王子遗有一子,流落在外。
若能找到他,扶持其为新王,北狄必内乱自解。”他久久凝视我,第一次,
眼中没有冷漠与疏离。“你可知,满朝文武,无一人想到此策。”我垂眸:“妾身妄言了。
”三日后,萧承衍奉命监军,前往边关。临行前,
他特意来我院中:“孤已安排人寻找北狄王孙。若此策成功,你当记首功。
”我行礼:“殿下保重。”他转身欲走,又停住:“孤不在时,小心楚楚。”我愣住,
他已大步离去。---萧承衍离京后,林楚楚果然开始动作。
先是我的膳食中发现了相克之物,接着我院中的丫鬟被抓到私通外男的罪名。
若非我早有防备,只怕早已中计。但我没想到,她会如此狠毒。那日,她邀我游园,
行至池塘边,突然抓住我的手,自己向后倒去。“秦侧妃,你为何推我!”她凄厉呼喊,
落入水中。众人闻声赶来时,我站在原地,看着她被救起,身下鲜血染红了裙摆。她小产了。
消息传到边关,萧承衍连夜回京。他冲进我房中时,眼中是从未有过的暴怒。“毒妇!
”一巴掌落下,我踉跄倒地,脸颊***辣地疼。“我没有推她。”我平静道。
他一把掐住我的脖子:“那孩子是孤的骨肉!”我看着他猩红的双眼,
心冷如冰:“殿下既已定罪,何必多问?”他松开手,冷声道:“禁足院中,没有孤的命令,
不得踏出半步。”那夜,我坐在窗前,看着天上孤月,忽然笑了。原来,真心错付,
是如此滋味。3我被禁足一个月后,边关传来捷报。萧承衍分化北狄之计成功,大败敌军,
携北狄降书凯旋。他也查明了真相。林楚楚贴身丫鬟不堪良心谴责,
供出实情:那日本就胎象不稳,林楚楚故意设计陷害我。萧承衍来时,我正在抄写佛经。
他站在我面前,久久不语。“是孤错怪你了。”他终于开口。我放下笔:“殿下言重了。
”“你怨孤吗?”“妾身不敢。”他叹了口气:“那日,孤得知有孕时有多欢喜,
失去时就有多痛心。”我抬头看他:“那殿下可知,妾身也曾有过殿下的骨肉?
”他愣住:“什么?”“殿下出征前,来我院中那晚。妾身本欲告知,
却得知殿下将林良娣有孕的消息。”我语气平静,“后来,在林良娣设计的落水事件那日,
妾身也小产了。太医说,是个成形的男胎。”萧承衍脸色瞬间苍白:“你为何不说?
”我笑了,眼中含泪:“说什么?说殿下那日是如何为了另一个女人和她的孩子,
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吗?”他踉跄后退,眼中满是震惊与痛楚。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失态。
“映雪...”他伸手想碰我,却被我避开。“殿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我重新拿起笔,“妾身还要抄经,恭送殿下。”他在我房中站了一炷香的时间,
最终沉默离去。那晚,东宫传来消息,林楚楚被移居别院,无诏不得出。---自那以后,
萧承衍对我态度大变。他开始常来我院中,有时是讨论朝政,有时只是***。我不冷不热,
他却越发执着。那年江南水患,我提出以工代赈之策,他采纳后效果显著。那年科举舞弊,
我帮他分析案情,找出真凶。那年藩王异动,我助他谋划,不费一兵一卒平息风波。渐渐地,
他看我的眼神,有了温度,有了欣赏,也有了...爱意。但我始终保持着距离。
直到那场宫变。二皇子联合禁军统领发动兵变,夜围东宫。危急时刻,
萧承衍将我推入密道:“走,去找京畿大营。”我抓住他的手:“一起走。
”他摇头:“孤若走了,他们必会怀疑。你熟读兵书,知进退,能搬来救兵。
”我看着他眼中的信任,心中坚冰开始融化。“等我。”我说。穿过黑暗的密道,
我避开叛军,连夜出城。途中遭遇追兵,肩头中箭,却不敢停留。三日後,
我带领援军杀回东宫时,萧承衍已身负重伤,仍在苦苦支撑。见到我,他眼中闪过惊喜,
随即昏死过去。我守在他床前三天三夜,他终于醒来。“映雪,”他虚弱地握住我的手,
“对不起,还有...谢谢你。”我泪如雨下。那一刻,所有怨恨与隔阂,都烟消云散。
4宫变平定后,皇上病重,萧承衍监国。他力排众议,让我参与朝政。我助他整顿吏治,
推行新政,朝野上下无不佩服。但我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林楚楚家族与二皇子余党勾结,意图在皇上驾崩时发动兵变。我与萧承衍精心布局,
在他们动手之时一网打尽。天牢中,林楚楚看着我,眼中满是不甘:“秦映雪,
我早该杀了你。”我平静道:“你错在太过自信,以为太子心中只有你一人,
从不在意他人感受。”她大笑:“难道不是吗?若非你狐媚惑主,衍郎心中永远只会有我!
”我摇头:“真心不是靠争来的。你本已拥有他的真心,是你自己,
用嫉妒和算计将它消磨殆尽。”她愣住,继而泪流满面。走出天牢,萧承衍在门外等我。
“都结束了。”他说,将我的手握在掌心。先皇驾崩,萧承衍即位。册封皇后那日,
满朝哗然。他力排众议,立我为后。册封大典上,他握着我的手,轻声道:“映雪,
这一路走来,委屈你了。”我微笑摇头。大典后,他带我登上宫墙,俯瞰京城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