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酿歌

梨花酿歌

作者: 大知闲闲芽

言情小说连载

言情小说《梨花酿歌》是大神“大知闲闲芽”的代表沈聿修谢知遥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1.春日的风吹皱了一池碧岸边垂柳依谢府后花园里几株梨树开得正洁白花瓣如雪片般纷纷扬扬落洒在树下一名少女的裙裾谢知遥坐在石凳手捧一卷诗目光却飘向远今日是她十六岁生府中宾客盈她却寻了个空溜到这园中僻静处躲姑姑娘!贴身丫鬟采荷急匆匆跑夫人正寻您前厅来了不少世家公夫人让您快去见谢知遥轻叹一将书卷放身为谢家嫡她早知道自己的婚...

2025-10-16 10:53:15

1.春日的风吹皱了一池碧水,岸边垂柳依依,谢府后花园里几株梨树开得正盛,

洁白花瓣如雪片般纷纷扬扬落下,洒在树下一名少女的裙裾上。谢知遥坐在石凳上,

手捧一卷诗书,目光却飘向远处。今日是她十六岁生辰,府中宾客盈门,

她却寻了个空溜到这园中僻静处躲懒。"姑娘,姑娘!"贴身丫鬟采荷急匆匆跑来,

"夫人正寻您呢,前厅来了不少世家公子,夫人让您快去见见。"谢知遥轻叹一声,

将书卷放下。身为谢家嫡女,她早知道自己的婚事不会由着自己。父亲谢昀是当朝太傅,

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她的夫婿,必是精挑细选、门当户对的世家子弟。"知道了,这就去。

"她起身拂去裙上落花,随着采荷往前厅去。穿过抄手游廊,她悄悄躲在屏风后,望向厅内。

果然坐了不少锦衣华服的年轻男子,个个仪表堂堂,举止有礼。"那位是镇北侯家的世子,

旁边是尚书家的公子......"采荷在她耳边低声介绍。谢知遥目光扫过,却无甚兴趣。

这些公子哥儿她见得多了,不是夸夸其谈,便是故作深沉,无趣得紧。正要转身离去,

忽见厅门处进来一人。那人身着月白长衫,腰系青玉带,身形挺拔如松,眉目清俊,

不似其他公子那般端着架子,反而带着几分闲适洒脱。"那是谁?"谢知遥不由问道。

采荷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笑道:"那是沈太师家的公子沈聿修,听说刚游学归来,

今日特地来给姑娘贺寿的。"沈太师与谢太傅同朝为官,两家府邸只隔着一条街,说来也巧,

这位沈公子与谢知遥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是自幼被送往江南外祖家教养,二人从未见过。

谢知遥好奇地多看了几眼,只见沈聿修举止从容,言谈间不卑不亢,

与在场诸人寒暄时目光清正,毫无谄媚之态。"倒是有几分意思。"她轻声自语,随即转身,

"走吧,该进去了。"厅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谢知遥身上。

她今日穿着藕荷色罗裙,发髻上只簪一支白玉梨花簪,素净清雅,却更衬得她肌肤胜雪,

眉目如画。她落落大方地行礼问安,举止端庄得体,目光不经意间与沈聿修相遇。

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艳,随即化为温和的笑意,朝她微微颔首。谢知遥心头一跳,忙移开视线。

宴席过后,宾客陆续告辞。沈聿修临走前,特意来到谢知遥面前,

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盒。"谢姑娘,区区薄礼,不成敬意。"他递上锦盒,声音清朗,

"听闻姑娘喜爱梨花,此物或合姑娘心意。"谢知遥道谢接过,打开一看,

竟是一支极为精致的梨花笔。白玉雕成的梨花栩栩如生,

银制的笔杆上刻着两句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她惊喜抬头,

正要说什么,沈聿修却已拱手告辞:"家中有事,改日再登门拜访。"看着他离去的背影,

谢知遥摩挲着手中的梨花笔,心中泛起一丝涟漪。2.三日后,

谢知遥随母亲前往京郊慈恩寺上香。寺中有一片梨园,此时花开正盛,她禀过母亲,

带着采荷前去赏花。梨园深处,落英缤纷,恍若仙境。她正沉醉其间,

忽听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清越婉转,如泣如诉。循声而去,只见一株老梨树下,

沈聿修正倚树吹笛。春风拂过,梨花如雪,落满他肩头。他闭目沉浸于曲中,

浑然不觉有人靠近。一曲终了,他睁开眼,正好对上谢知遥的目光。"谢姑娘?

"他微微一怔,随即含笑行礼,"不知姑娘在此,打扰了。

"谢知遥还礼:"沈公子笛声优美,何来打扰之说。只是不知方才吹的是什么曲子?

""是江南的一支小调,名为《梨花香》。"沈聿修将笛子收起,"姑娘若喜欢,

改日我可抄了谱子送来。"二人并肩走在梨园小径上,聊起诗词歌赋,竟是意外地投契。

沈聿修谈起江南风物,言语生动有趣,谢知遥听得入神,不时发问。

"江南梨花与京城有何不同?"她好奇道。"江南梨花更显柔美,花开时如云似雾,

细雨蒙蒙中,别有一番风味。"沈聿修笑道,"我家中有几株从江南移来的梨树,

今年也开了花,母亲用它酿了梨花酿,清甜可口,姑娘若是不弃,改日送一坛来。

"谢知遥抿唇一笑:"那便先谢过公子了。"分别时,

沈聿修忽然道:"三日后西郊有梨花诗会,姑娘可愿同往?"谢知遥犹豫片刻,

终是点了点头。回府的马车上,谢夫人看着女儿微红的脸颊,若有所思:"今日遇见谁了,

这般开心?"谢知遥如实相告,谢夫人听后沉吟道:"沈家家风清正,沈公子品貌出众,

倒是个不错的人选。"谢知遥垂下头,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帕子。3.三日后,

沈聿修如约来接谢知遥前往梨花诗会。诗会上才子云集,二人并肩赏花、品茶、赋诗,

相处越发融洽。"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沈聿修望着她,轻声吟道。

谢知遥脸一红,接道:"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四目相对,情意暗生。自此,

沈聿修常来谢府拜访,时而带些新奇的小玩意,时而与她切磋诗画。两家父母看在眼里,

乐见其成。这日,沈聿修邀谢知遥去沈府赏他收藏的名家字画。行至书房外,忽闻一阵幽香。

"这是什么香?好生特别。"谢知遥问道。沈聿修引她到书房旁的小院,

指着几株梨树道:"这便是江南的梨树,家母正在采摘梨花,准备酿酒。

"沈夫人见他们来了,笑着招手:"遥儿来得正好,帮我挑选梨花吧。"谢知遥欣然上前,

学着沈夫人的样子,仔细挑选饱满洁净的花朵。沈聿修也加入进来,三人一边忙碌,

一边说笑,气氛温馨融洽。"修儿自幼不在身边,如今回来了,倒与遥儿投缘。

"沈夫人意味深长地笑道。谢知遥羞红了脸,低头不语。

沈聿修却坦然道:"能得谢姑娘为友,是儿子的福分。"挑选完梨花,

沈夫人命人取来去年酿的梨花酿。酒液澄澈,香气清雅,谢知遥小酌一口,只觉甘甜醇美,

不由赞道:"果然好酒。""你喜欢便好。"沈聿修微笑,"待来年梨花开时,

我们一起酿制可好?"谢知遥抬眼看他,见他目光温柔,心中甜蜜,轻轻点头。

4.夏日渐至,京城炎热。这日,谢知遥正在房中习字,忽听窗外传来采荷的惊呼:"姑娘,

沈公子来了,还带着一篮子冰镇杨梅!"她忙迎出去,只见沈聿修站在院中,额上沁着细汗,

手中提着的竹篮里满是红艳艳的杨梅。"今日去城外别庄,见庄上杨梅熟了,想起你爱吃,

便摘了些送来。"他笑道,"用冰镇着了,快尝尝。"谢知遥心中感动,忙请他进屋歇息,

又命人端来凉茶。"公子何必亲自跑这一趟,这么热的天。"她递过帕子让他擦汗。

沈聿修接过帕子,指尖不经意触到她的手,二人俱是一怔。"想着你爱吃,便等不及明日了。

"他低声道。谢知遥心头甜丝丝的,亲手为他斟茶。二人对坐品尝杨梅,聊着近日趣事,

不知不觉日已西斜。"下月七夕,城中有灯会,你可愿同往?"临别时,沈聿修问道。

"自然愿意。"谢知遥嫣然一笑。5.七夕那夜,华灯初上,京城街道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沈聿修与谢知遥并肩而行,采荷和小厮远远跟着。街边各式花灯璀璨夺目,

猜灯谜的摊子前围满了人。沈聿修猜中好几个灯谜,赢了一对小巧的梨花灯,

送给谢知遥一盏。"愿如此灯,常伴卿侧。"他轻声道。谢知遥提着花灯,脸颊微红,

在灯火映照下更显娇美。行至护城河边,许多人在放河灯。沈聿修也买了两盏莲花灯,

递一盏给谢知遥。"许个愿吧。"他柔声道。谢知遥闭目默祷,而后将河灯轻轻放入水中。

看着河灯随波远去,她不由问道:"你许了什么愿?"沈聿修望着她,

目光深邃:"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谢知遥心跳如鼓,低声道:"巧了,

我也是这个愿望。"二人相视而笑,双手在袖下悄然相握。6.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关。

这日大雪纷飞,谢知遥正在房中做女红,忽听丫鬟来报,说沈公子在园中等她。

她忙披上斗篷出去,只见沈聿修站在雪中,手中捧着一束红梅。"园中红梅开了,

想起你曾说喜欢红梅映雪,便折了几枝送来。"他肩头落满雪花,笑容却温暖如春。

谢知遥接过红梅,见他冻得双手通红,心疼道:"这样冷的天,何必亲自送来,快进屋暖暖。

"书房中,炭火噼啪作响。谢知遥为他斟上热茶,又命人取来手炉。"再过几日便是除夕了。

"沈聿修捧着热茶道,"父亲说,年后便正式向府上提亲。"谢知遥手一颤,针尖刺破指尖,

沁出血珠。沈聿修急忙放下茶盏,握住她的手:"怎么这么不小心?"他取出帕子为她包扎,

动作轻柔。谢知遥看着他专注的神情,心头暖融融的。"你......方才说的,

可是真的?"她轻声问。"自然是真的。"沈聿修抬头看她,目光灼灼,"我心悦你,

想要娶你为妻,你可愿意?"谢知遥羞得低下头,声如蚊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自是听从安排。""我要听你亲口说。"沈聿修执起她的手,"你可愿意嫁给我?

"谢知遥抬眼,对上他深情的目光,终于轻轻点头:"愿意。"沈聿修喜不自胜,

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这是我自幼佩戴的玉佩,赠与你作为信物。"谢知遥接过玉佩,

也从腕上褪下一只玉镯:"这玉镯是我及笄时母亲所赠,今日赠予公子。"二人交换信物,

情意脉脉,不觉窗外雪已渐停。7.年后,沈家果然请了媒人上门提亲。谢家自是应允,

两家交换庚帖,定了婚期在三月后,梨花盛开之时。订婚后,沈聿修更是时常登门,

有时与谢知遥吟诗作画,有时陪谢太傅下棋谈心。谢家上下对他都十分满意。这日,

二人正在书房临帖,忽有丫鬟来报,说府外来了一女子,声称是沈聿修在江南时的故人。

谢知遥心中一惊,看向沈聿修。他却神色坦然:"想必是苏姑娘来了。

她是我外祖家邻居的女儿,自幼一起长大,前日来信说要在京城开绣庄,

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他大大方方地请苏姑娘进府。那女子年约十七八岁,容貌秀美,

举止端庄,见到沈聿修十分欢喜,却并无逾矩之处。"聿修哥哥,这位便是谢姑娘吧?

"苏姑娘向谢知遥行礼,"常听聿修哥哥提起你,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谢知遥还礼,

心中疑虑顿消。原来苏姑娘家中遭变,来京城投亲不遇,沈聿修念在旧谊,

帮她盘下绣庄安身。"你就不怕我吃醋?"送走苏姑娘后,谢知遥打趣道。

沈聿修笑道:"我与苏姑娘只有兄妹之谊,并无其他。既心中无愧,何必隐瞒?

"他握住她的手:"我这一生,只心悦你一人。"谢知遥靠在他肩头,心中满是甜蜜。

8.暮春时节,沈府派人送来帖子,邀谢知遥过府一叙。帖上是沈夫人清秀的字迹,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错爱错恨
  • 医生宋含烟最新章节更新
  • 沉默
  • 折枝予椿
  • 桑延和温以凡的漫画名叫什么
  • 医生宋如烟
  • 重生回到选择养母的那天
  • 殿下非要娶我岑锦
  • 永恒岛宠物
  • 女帝登基记事免费阅读
  • 渣男重生记
  • 盗心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