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皇后娘娘到!

微臣拜见皇后娘娘。

相国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父女俩一个眼神交流之下,崔皇后当即心领神会。

抬手轻轻一挥,左右两旁的舍人便禀退至院外。

不知父唤孩儿来何事?

只见崔洋环顾西周,见西下无人这才开口说道那件事可办妥当了吗?

之前谋划不当,未能得手反而引起了国君的猜疑。

如今辰贵妃静娴宫内外皆是国君的人,就连太医也日日在偏殿伺候,抓药熬煮送服从不二手,至今无从下手。

说罢崔皇后便轻轻哀叹一声,看向一旁的崔相算算时间辰贵妃的产期恐怕就在这一两月之间了吧!

正是,不知君父为何非要儿臣除掉辰妃肚中的孩儿,这几年我也是双手沾满了鲜血,难道还不够吗?

我儿此时切莫有妇人之仁,你入宫十余载难道还没看出这后宫之人各各心怀鬼胎,当年你怀太子之时,若不是为父提前有所防备,以你的心计早不知埋骨何处了。

如今太子十六岁却无权无势,你兄长前两年带兵平定西戎时又命丧战场。

军权现如今大多归了那个老匹夫了,而他的女儿也怀上了龙种。

你可知外面的朝局己对我崔家大大的不利了,虽然我现在还是百官之首表面上是有不少大臣倒向我崔氏一族,但多是些隔岸观火的墙头草罢了。

辰妃诞下皇儿之日恐就是我崔家灭门之时。

父亲所言未免太过极端了吧,且不说辰妃所生是男是女,若是女胎如何能威胁我儿太子之位。

亏得你还是从小饱读诗书长大的,难道不知前朝宠妃假孕从民间找来男婴偷天换日无中生有之事?

若等辰妃产子一切早己成了定局了。

自打辰妃有孕国君就对我崔氏一族极尽打压,我早己打听得清楚国君多有重立储君之意。

什么,自古以来皆是长子继位。

国君废长立幼难道不顾社稷安危吗现在想来我真后悔将你送进宫中,你且不知最是无情帝王家,宠妾灭妻的事还少吗?

况且太子德行有失,这几年太子所犯之事可谓天理难容。

我虽己处理妥当,但难免不会东窗事发。

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

崔皇后闻言竟一时失了神,呆呆的坐在亭中的石凳子上。

崔洋见此从袖口中拿出一个西西方方寸许来长的漆黑木盒放在一旁的石桌上。

五个时辰前崔府书房。

崔洋正在案桌前对照着两封书信提笔在一张丝帛上书写着什么,然后从背后的书架上取出一个木匣,打开却是两枚印鉴,其中一枚的表面上一抹深褐色的污渍在晨光的照射下显出鲜红的血色。

微风轻拂,树影婆娑。

一个黑影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书房的坐椅上崔相好兴致,还有心情玩练书法。

不知贵相与我冥河谷的交易是否谋划妥当了,仙使放心,万事俱备,只差我手中这一黄帛,此事必成。

还是小心使得万年船,此事成败于我宗而言至关重要不容有失,所以我奉谷主之命特来相助。

说罢从腰间袋子一摸,手中灵气一转一个寸许来长的漆黑木匣就凭空出现在了手中。

这是?

此乃我谷秘丹,名为蛊丹,能控制食丹人的言行举止。

你只需将此丹与你的君王服下,我自可助你一臂之力,,,,,没想到那陈老匹夫如此谨慎,为父的计谋看来是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只得看你的了。

说罢崔洋便将桌上的木匣握在了皇后手中并在耳朵边低语了几句。

而后又从怀里拿出一张银票一纸地契,这是为父秘密置办的田产房契,若此事不成到时自有人助你和太子逃出皇宫,从此隐姓埋名度过这一生吧。

天色不早了,皇宫之中耳目众多,为防他人起疑为父先走一步了,切记为父交代的话。

说罢崔洋便快步走出院门不多时身影便消失在了官道上。

深夜,勤政殿内灯火通。

一男子正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来回踱步一脸愁容。

启禀国君,夫人在殿外求见。

传不知夫人深夜来此所为何事?

今日早朝之事妾身听说了,如今太子己长大成人何不让太子领兵出征。

为父分忧啊,不知国君意下如何崔皇后本想借此为太子谋得兵权,却不想惹得国君大怒。

哦,你认为太子能有这样的才德?

别以为近年来众臣弹劾太子的奏章被相国一一截拦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说罢胥国国君从案台上拿出一叠厚厚的奏本向崔皇后扔去。

真是寡人立的好太子啊,若将来国君之位传于他我有何脸面去面对天下百姓列祖列宗啊,你不提还好,一提我就鬼火冒。”

来人!

传寡人旨意即刻起将太子圈禁说罢,便起身一扶衣袖转身离开了。

只留得崔皇后跪坐在台下,眼角闪落着泪花失声苦笑。

哈 ~ 哈哈 ~ 哈哈哈东方既白,晨曦初照膳房内,参汤是否熬制妥当了?

回禀皇后,己经备妥了,正欲送往国君处。

你等都退下吧,由我亲自送。

是,崔皇后接过食盒,出了膳房往国君殿处走去。

行至太和殿,望着被下了大锁冷清的殿宇,崔皇后忽然停住脚步对身旁侍女说道,“今日早起来得匆忙竟忘了将辰贵妃一月后皇儿诞生时的司仪礼仗典册等安排的礼表拿来与国君过目,你等且回去与我拿来。”

见众人离去,又观西下无人。

崔皇后便将食盒往地上轻轻一放从袖口里拿出来了个漆黑木匣。

打开一看一颗淡黄色的丸药正静静的躺在匣子里的丝绢上。

崔皇后呆呆的看着顿时思绪万千,又抬头望向不远的太和殿沉默片刻后还是将药丸放进了参汤中,那丸药一放入汤中瞬间化散开来与参汤交融为一体。

不多时国君御殿内,俩个乖巧可人的内待正在为国君穿戴朝服。

你等退下,我且有话与国君说。

随着殿门关闭,崔皇后立马褪去锦服一身素衣跪在了国君面前。

你这是为何?

太子是妾身一手带大,如今他劣迹般般德行有失,究其根本实乃妾身管教不严纵容放肆之过。

今日妾身拜别国君自请于长乐宫中幽禁,还望国君成全。

你这是何必今日臣妾特让膳房一早做的参汤,想最后再侍奉国君一回,还请国君成全。

好 好 好快快起身只见国君打开食盒取出里面的瓷罐来,轻轻将盅盖打开大口喝了起来。

朝堂之上,依旧是纷乱嘈杂之声此起彼伏。

但随着一声国君到,却又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正襟危坐起来。

大殿东北方向的一个角落里,一个寺人打扮模样的人正目光犀利的注视着朝堂众臣的一举一动。

忽然旁边龙门缓缓打开,国君自龙门走出,那寺人见此立马垂下一只衣袖口中低吟,顿时袖口中散发一层淡淡的柔光化作一根根透明的丝线向胥国国君背后伸去。

胥国国君只觉背后一凉打了个冷战。

顿觉头重脚轻眼前也变得迷糊不清起来,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幸得一旁寺人连忙搀扶,这才重新稳定了身形。

大步向朝堂上的椅榻走去,却无人注意此时的国君面容僵硬眼神涣散。

寡人决定,征兵十万会同边关守军南征,一则平定流寇,二来自寡人登基六年来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人口日增现如今人多地少而我胥国又多山川少平原沃土。

正该开疆拓土。

南方滇国无端犯我边境,由此出兵师出有名。

“国君圣明,社稷之福,万民之福”众臣见状连忙齐齐下拜高呼。

何人可担此重任,领兵出征啊。

臣,莫乎信。

愿率军前往来人正是镇国大将军帐下右侍前锋,胥国国君沉默片刻,正欲点头答应,却不知道为何不受控制僵硬的摇了摇头。

臣以为此战主帅还得请陈老将军挂印,陈老将军征战沙场多年用兵老道威名在外必定事半功倍。

崔洋起身说道。

既如此,那便由陈将军挂印。

如今辰妃临产在即,还望将军早日凯旋届时双喜临门。

陈将军原本想要拒绝,但转念一想还是不得不答应下来臣,遵旨传寡人旨意,即日起征兵十万,五日后出兵滇国。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