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同的餐桌清晨七点的铂悦府,天刚蒙蒙亮,小区里的路灯还透着点昏黄的光,
可李婉家的厨房已经亮得跟正午似的。保姆张姐系着洗得发白的白色围裙,站在灶台前,
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平底锅里的三文鱼——鱼皮已经煎得金黄,边缘微微卷起来,
冒着淡淡的油香。她手里的铲子轻轻碰了碰鱼身,
心里还记着李婉早上特意叮嘱的“一定要七分熟,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这样才能留住最多的DHA,对小宇脑子好”。旁边的蒸锅“咕嘟咕嘟”冒着白汽,
掀开盖子就能看见里面卧着两个圆滚滚的鸡蛋,蛋壳是淡淡的褐色,
那是李婉托人从国外带回来的有机蛋。灶台角落的盘子里,摆着切得方方正正的芒果块,
橙黄鲜亮,每一块都去了核、剔了筋,是昨天刚从海南空运来的。李婉说过,
普通芒果农药多,只有这种空运的才安全,小宇吃着放心。
十岁的小宇坐在餐厅的实木餐桌前,
面前的盘子堆得像小山:一块三文鱼、一个剥好的鸡蛋、大半盘芒果,
旁边还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进口牛奶,杯沿上沾着点奶泡。可他皱着眉头,
手里的银叉子在盘子里拨来拨去,把三文鱼块戳得乱七八糟,就是不往嘴里送。
他盯着那块鱼,心里偷偷犯嘀咕:这鱼一点味道都没有,还不如楼下小卖部买的辣条好吃,
可妈妈说辣条是“垃圾食品”,碰都不让碰。“小宇,快吃啊!”李婉端着平板电脑走过来,
屏幕上是她昨晚熬到两点查的“儿童营养清单”,上面红笔标着“三文鱼:补DHA,
提升记忆力”“有机蛋:高蛋白,促发育”,“你上周数学测验才考了八十多分,
多吃点鱼补补脑子,下次争取考九十以上。”她把平板凑到小宇眼前,语气里带着点急。
小宇撇了撇嘴,慢吞吞拿起叉子,叉了一小块芒果放进嘴里,嚼了两下就咽了。
他觉得芒果挺甜,可一想到后面还要吃没味道的鱼和鸡蛋,就没精打采的。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胳膊,细得跟竹竿似的,手腕上的骨头都凸出来了。上个月他感冒住院,
躺在病床上输液,看着别的小朋友能跑能跳,心里也挺羡慕,可出院后妈妈更能“补”了,
顿顿都是高蛋白,吃得他有时候都想吐。李婉看着儿子这模样,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疼。
她从怀孕起就研究“科学喂养”,小宇出生后,奶粉要选欧洲进口的,辅食得是有机蔬菜泥,
三岁起就开始吃维生素、蛋白粉,光每月买营养品就得花几千块。她总想着,
把最好的都给儿子,儿子就能健健康康的,可偏偏小宇体质差,还越来越挑食,
上次因为粥里有颗米粒没煮烂,当场就把碗摔了,哭着说“妈妈做的饭不好吃”。
张姐把最后一盘蔬菜沙拉端上来,生菜叶子上撒着芝麻,旁边放着一小盒沙拉酱。
她小声劝李婉:“李姐,小宇今天好像没胃口,要不先少给他吃点?等中午他饿了再补也行。
”“不行!”李婉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点,吓得小宇手里的叉子“当啷”掉在盘子里,
眼圈瞬间就红了。李婉见状,心里又软了,赶紧蹲下来,摸了摸小宇的头,
放柔声音:“妈妈不是凶你,是怕你营养跟不上,再生病啊。你上次住院,
妈妈在医院守着你,一夜都没合眼,你忘了吗?”小宇没说话,只是低着头,
用手指抠着盘子的边缘。同一时间,城市另一头的老旧小区里,
李奶奶家的厨房飘着浓浓的小米粥香,顺着窗户缝飘到楼道里。“李奶奶,您又蒸馒头呢?
这香味儿都飘到我家了!”邻居王阿姨的声音从楼道里传来,带着笑意。“是啊,
小磊爱吃甜口的,我特意多放了点面糖!”李奶奶笑着应着,手里正揉着发酵好的面团。
面团是乳白色的,软乎乎的,在她手里被揉成一个个圆乎乎的馒头,
表面光滑得像小娃娃的脸。她的厨房不大,瓷砖有些旧,边角还沾着点面粉,可擦得锃亮,
连灶台都没有一点油污。窗台上摆着几盆小葱,绿油油的,叶子上还挂着早上刚浇的水珠。
小磊背着蓝色的书包,坐在厨房的小桌前,手里拿着个刚出锅的热馒头,烫得他左手换右手,
嘴里还“呼呼”地吹气。他掰开馒头,里面的面芯软软的,还带着点甜味儿。
他从旁边的玻璃罐里夹了点自家腌的咸菜——咸菜是青绿色的,脆生生的,
是李奶奶秋天用自家种的萝卜腌的,咸淡正好。小磊把咸菜夹进馒头里,咬了一大口,
嘴里塞得鼓鼓的,含糊地说:“奶奶,今天的馒头比昨天的还甜!太好吃了!”“慢点吃,
别噎着,先喝口粥。”李奶奶把一碗小米粥放在他面前,粥熬得黏糊糊的,
上面浮着一层厚厚的米油,看着就香。小磊端起碗,仰着头喝了一大口,
粥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浑身都舒服。他嘴角沾了点粥渍,李奶奶用手背轻轻给他擦掉,
又叮嘱:“今天去学校记得跟同学好好相处,别吵架。放学奶奶去接你,
咱们顺便给楼下张爷爷送报纸,他昨天还说想小磊了呢。”“知道啦!
”小磊三口两口就把馒头吃完了,又喝了半碗粥,拿起书包往肩上一甩,抹了抹嘴就往外跑,
“奶奶我走啦!下午我帮张爷爷浇花!”他皮肤黝黑,是夏天在外面跑晒出来的健康色,
眼睛亮得像星星,跑起来脚步轻快,楼道里都是他清脆的笑声。李奶奶收拾着碗筷,
看着窗外的太阳慢慢爬上来,把院子里的梧桐树照得金灿灿的,心里踏实得很。
她退休金不多,每月就几千块,没法给小磊买那些“高级营养品”,
可她总跟小磊说:“粗茶淡饭养人,心里快活比啥都强。
”每天早上她五点就起来熬粥、发面蒸馒头,晚上吃完饭,就带着小磊去公园跑步,
小磊跑在前头,她跟在后头,看着孙子的背影就开心。周末她还会带小磊去社区做志愿者,
帮孤寡老人买菜、读报纸,小磊也乐意去,每次都跟老人聊得乐呵呵的。李奶奶觉得,
这些比吃多少补品都有用。02 健康迷思周五晚上,小宇躺在沙发上看动画片,
突然捂着肚子“哎哟哎哟”地喊疼,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额头上冒出一层冷汗,
连嘴唇都没了血色。李婉正在厨房收拾营养品的盒子,听见声音跑出来,一看儿子这样,
吓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她赶紧拿出手机打120,手忙脚乱地找医保卡,
还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蛋白粉罐子,白色的粉末撒了一地。救护车很快就到了,
医护人员把小宇抬上担架,李婉跟在后面,一路上都紧紧攥着儿子的手,
嘴里不停地说:“小宇别怕,到医院就好了,妈妈在呢。”她脑子里乱糟糟的,
突然想起昨天的事——昨天她刷短视频,看见一个育儿博主说“海参能增强肠胃功能,
孩子吃了不生病”,就赶紧去海鲜市场买了最贵的海参,炖了粥让小宇吃了两大碗。
难道是海参吃坏了?可博主说海参是“滋补圣品”啊,怎么会让儿子肚子疼?到了医院,
医生给小宇做了检查,说是急性肠胃炎,需要挂水。输液室里,小宇躺在病床上,
手背上扎着细细的针头,眼泪汪汪地看着李婉:“妈妈,
我疼……我想回家……”李婉坐在床边,握着儿子冰凉的手,心里又急又悔,
眼眶都红了:要是昨天没给小宇吃海参就好了,都怪自己瞎跟风。医生拿着检查报告走过来,
皱着眉对李婉说:“孩子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消化功能弱,平时别给孩子吃太多补品,
那些东西太滋腻,反而增加肠胃负担。平时让孩子吃点清淡、家常的饭菜,按时吃饭睡觉,
比啥补品都强。”李婉有点不服气,小声反驳:“医生,我给孩子吃的都是进口的有机食材,
还有专门的营养师推荐的补品,怎么会消化不好呢?我每个月花好几千块买这些,
就是想让他身体好点。”她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怎么还会出问题?医生叹了口气,
指了指小宇的舌苔:“你看孩子这舌苔,又白又厚,明显是积食了。
有机的、贵的不一定适合孩子啊。孩子的肠胃还没发育好,哪能承受这么多补品?
别再盲目进补了,先把肠胃调理好再说。”从医院回家后,李婉不仅没听医生的话,
反而更焦虑了。她坐在沙发上,翻来覆去地想:肯定不是补品的问题,
是我没找到“对的”营养品。她打开手机,翻遍了各种育儿论坛,
加了好几个“高端育儿群”。
群里的妈妈们都在晒给孩子吃的“天价补品”——有人晒从瑞士代购的蛋白粉,
说孩子吃了三个月就长高了五厘米;有人晒日本进口的益生菌,说孩子以前总拉肚子,
吃了就好了;还有人晒用燕窝、人参熬的药膳,说孩子喝了免疫力特别强。
李婉看着群里的消息,心里更慌了:别人的孩子都在吃这么好的东西,我家小宇要是不吃,
岂不是更跟不上?她咬咬牙,打开购物软件,
又下单了几千块的补品——两罐瑞士蛋白粉、三盒日本益生菌,还有一盒进口的维生素片。
付款的时候,她看着订单金额,心里也有点肉疼,但一想到小宇的身体,
又觉得值了:“别人孩子吃了都好,我家小宇吃了肯定也能好。”周日,小区组织亲子活动,
在中心广场上搭了帐篷,还准备了风筝、跳绳这些玩具。李婉想着让小宇多跟别的孩子玩玩,
就带着他去了。刚到活动场地,就看见李奶奶牵着小磊的手走过来。小磊穿着蓝色的运动服,
手里拿着个彩色的风筝,脸上带着笑,看见小宇,就挣脱李奶奶的手跑过来:“小宇,
我们一起放风筝吧!”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饼干,递到小宇面前,“这是我奶奶烤的,
可香了,你尝尝。”小宇往后躲了躲,把脸扭到一边。他平时吃的都是进口饼干,
奶香味特别浓,眼前这块饼干是普通的全麦饼干,看起来没什么味道,他不想吃。
李婉赶紧打圆场:“小磊真乖,谢谢啊。我们小宇刚吃过东西,现在不饿,不吃啦。
”她怕小磊看出小宇的嫌弃,赶紧把话题岔开,“你们也来参加活动啊?
”李奶奶看了看小宇没精打采的样子,
又看了看李婉手里拎着的保温桶——桶里装着给小宇准备的“营养加餐”,
是她早上特意做的牛油果泥。李奶奶笑了笑,语气温和地说:“李女士,
我看你总为孩子的身体操心,其实我也没啥秘诀,就是每天让小磊吃粗茶淡饭,早上喝粥,
中午吃面条,晚上炒两个青菜。按时睡觉,下午带他出去跑跑步,周末跟我去社区帮帮老人。
孩子心情好了,身体自然就结实了。”李婉嘴上说着“谢谢奶奶提醒”,心里却不屑一顾。
她觉得李奶奶就是家境普通,买不起好的营养品,才用“心情好”这种虚的东西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