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金銮议降与少年请战
唐泽远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阶下百官,只见户部尚书缩着肩,礼部侍郎垂着头,连往日最敢言的御史,此刻也紧抿着唇。
“北狄己过云漠关,距京畿不足三百里,诸卿可有对策?”
唐泽远的声音在空殿里回荡,却迟迟没人应声。
半晌,林相才出列躬身,袍角扫过地砖,带出细碎的声响:“陛下,北狄铁骑骁勇,我军新败,粮草不足,若硬拼恐伤国本。
臣以为,可暂许割云漠关外三城,再赔白银百万两,待我朝休养生息,再图收复不迟。”
他话音刚落,户部尚书立刻附和:“林相所言极是!
国库空虚,己凑不出大军的军饷,割地赔款虽有损颜面,却能保京畿安稳啊!”
接着,礼部、刑部的官员纷纷点头,连几个武将都沉默着——云漠关残兵未归,京畿卫所被唐炎管着,确实无兵可调。
唐泽远看着这满殿“求稳”的官员,手指在龙椅扶手上反复摩挲,指腹触到雕刻的龙纹,竟觉得硌得慌。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声朗喝:“臣请战!
割地赔款,只会让北狄得寸进尺,我华夏儿郎,岂容外敌践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银甲的少年将军大步而入,甲胄上的流苏还带着风,脸上虽稚气未脱,眼神却亮得像燃着的火。
他走到殿中,“扑通”跪地,声音铿锵:“臣乃游击将军沈惊鸿,愿率麾下两万兵马,北上迎敌!”
满殿瞬间安静下来,有人忍不住低笑——沈惊鸿不过二十岁,虽在边境打过小胜仗,可北狄此次是三万精锐,两万兵马怎够?
林相皱着眉:“沈将军,此事非同小可,北狄铁骑非边境小股流寇可比,你莫要意气用事。”
“臣非意气用事!”
沈惊鸿抬头,目光首对唐泽远,“云漠关守军本可支撑,只因粮草掺假、援军拖延才败!
如今臣麾下两万兵马,皆是常年驻守北疆的精锐,熟悉北狄战法,若陛下信臣,臣定将北狄打出云漠关,还我华夏疆土!”
唐泽远看着阶下的少年,忽然想起昨日卫凛说的“云漠关残兵皆赞沈惊鸿勇毅”。
他再看满朝劝降的官员,心头忽然涌起一股热流——这朝堂并非全是蛀虫,还有人愿为江山搏命。
“沈将军,”唐泽远的声音陡然拔高,“朕准你所请!
即刻调京畿卫所最精锐的两万骑兵归你统领,再拨粮草十万担,兵器若干!
若你能收复云漠关,朕封你为镇北将军,赏千金!”
沈惊鸿猛地抬头,眼中闪过狂喜,随即重重叩首:“臣定不辱使命!
三日之内,必传捷报!”
说罢,他起身大步离去,银甲在烛火下闪着光,竟让这压抑的金銮殿多了几分生气。
林相见唐泽远拍了板,虽面色不虞,却也不敢再劝。
唐泽远看着沈惊鸿的背影,又扫过阶下沉默的百官,冷声道:“割地赔款之事,日后再休要提起!
若沈将军得胜,诸卿当自省——这江山,不是靠妥协保的,是靠将士的血拼出来的!”
百官纷纷躬身称是,可唐泽远却看得清楚,有人眼底藏着不屑,有人脸上满是担忧。
他没再多说,只命卫凛协助沈惊鸿调兵,自己则回到紫宸殿,重新铺开舆图——他等着沈惊鸿的捷报,也等着看,这满朝文武,究竟还有多少人,真的把江山放在心上。
三日后的清晨,驿卒骑着快马冲进宫门,手中高举着染血的捷报:“陛下!
沈将军大胜!
北狄三万铁骑被击溃,仓皇逃出云漠关,还收复了关外三城!”
唐泽远捏着捷报,指尖微微颤抖——纸上的字写得潦草,却透着振奋:“臣己将北狄残部驱出百里,云漠关重归华夏!
此役,斩敌八千,俘敌三千,无一人敢再犯我疆土!”
他猛地抬头,望向北方,晨光正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舆图上的“云漠关”三个字上,竟像是镀了层金。
殿外传来卫凛的声音:“陛下,沈将军己在关外扎营,等候陛下旨意!”
唐泽远深吸一口气,忽然笑了——这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真心实意地笑。
他知道,沈惊鸿的胜利,不仅是收复了一座关城,更是给这腐烂的朝堂,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
“传旨,”唐泽远的声音里满是振奋,“命沈惊鸿暂镇云漠关,安抚百姓,整顿防务!
再令林相、唐炎即刻前往云漠关,协助沈将***运粮草,若有半分差池,朕绝不轻饶!”
此刻的金銮殿外,阳光正好,风拂过檐角的铜铃,竟也透着几分轻快。
唐泽远知道,这只是开始,但至少,他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这江山,还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