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家中仅有几亩薄田,难以维持生计,无奈之下只能租种地主家的土地,从此全家便被地主的重重压迫所笼罩。
地主刘财是村里出了名的刻薄之人,他那尖嘴猴腮的脸上总是挂着一丝狡黠与凶狠。
他的大院在村子里显得格外突兀,高大的围墙将其与外界隔开,院内是雕梁画栋的房屋,而墙外则是像王艳霞家这样的佃农们破旧不堪的茅屋。
这一年,王艳霞所在的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旱灾,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
王艳霞的父亲看着家中空空的米缸,心急如焚,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地主刘财,祈求他能减免些租金,或者宽限些时日。
刘财坐在自家奢华的太师椅上,一边剔着牙,一边听着王艳霞父亲的哀求。
他那绿豆般的小眼睛里闪过一丝轻蔑:“哼,这灾年又不是我造成的,租金一分都不能少。
如果交不上,你们全家就都给我去干活抵债。”
王艳霞的父亲苦苦哀求,甚至跪在地上磕头,额头都磕破了皮,渗出鲜血。
可刘财却无动于衷,他站起身来,掸了掸身上的衣服,冷笑道:“别在这儿给我装可怜,我可不吃这一套。
三天后,如果还看不到租金,你们就等着瞧吧。”
王艳霞的父亲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看着年幼的女儿和病弱的妻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他知道,为了家人能够活下去,他只能让年仅六岁的王艳霞去地主家干活。
王艳霞记得那天清晨,天还未亮,父亲就带着她来到了地主家的大院。
刘财看到王艳霞,皱了皱眉头:“这么小的丫头,能干什么?
别在这儿偷懒,去把院子打扫干净,还有那些水缸,都给我挑满水。”
六岁的王艳霞,身体瘦弱,小小的胳膊还没有地主家的扫把柄粗。
但她不敢违抗,只能费力地拿起那比她还高的扫把,开始清扫院子。
她的小手紧紧握住扫把,每扫一下,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
由于个子太矮,她只能一点一点地挪动着扫把,不一会儿,额头上就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扫完院子后,王艳霞又来到了水井边。
那口水井很深,井口的辘轳对于她来说又大又重。
她学着大人的样子,将水桶系在辘轳上,然后双手用力转动辘轳。
可是,她的力气实在太小了,水桶刚下到一半,就因为她的手滑而掉进了井里。
王艳霞吓得脸色苍白,站在井口不知所措。
地主家的管家看到后,走过来对着她就是一顿呵斥:“你这个小蠢货,连个水桶都提不上来,是不是想偷懒?”
说着,拿起一根木棍就朝王艳霞打去。
王艳霞的手臂上被打出了一道红红的印子,她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又不敢哭出声来。
她咬着牙,再次尝试着将水桶提上来。
这一次,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终于将水桶提到了井口。
可是,当她试图将水桶拎到水缸边时,却因为力气不够,水桶重重地砸在了她的脚上。
王艳霞疼得“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但她知道,哭是没有用的,她必须继续干活。
就这样,王艳霞在地主家从早忙到晚。
中午时分,其他的长工们都在休息吃饭,她却只能在角落里啃着一块硬邦邦的窝头。
那窝头又冷又硬,难以下咽,但她实在是太饿了,只能强忍着泪水一口一口地吃下去。
除了打扫院子和挑水,王艳霞还要给地主家洗衣裳。
她站在高高的洗衣盆前,那盆里的水对于她来说就像一个小池塘。
她的小手在冰冷的水里浸泡着,搓洗着那些又脏又重的衣服。
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她的小手变得红肿粗糙,像个小老太婆的手。
晚上,当王艳霞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时,母亲看到她那满是伤痕和疲惫的样子,心疼得抱住她放声大哭。
王艳霞却懂事地安慰母亲:“娘,我没事,只要能帮家里,我不怕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艳霞在地主家的活计越来越多。
她不仅要干家务,还要去田里干活。
在田里,她跟着大人们一起除草、施肥、浇水。
那沉重的锄头对于她来说就像一座大山,她每挥动一次,都要费好大的力气。
而且,由于她年纪小,跟不上大人们的节奏,常常被地主家的监工责骂和殴打。
有一次,在除草的时候,王艳霞不小心拔错了苗。
监工看到后,走过来一脚踢在她的肚子上,王艳霞疼得倒在地上打滚。
监工却还不罢休,嘴里骂骂咧咧地:“你这个小赔钱货,这点活都干不好,是不是想把我家的庄稼都毁了?”
王艳霞躺在地上,感觉自己的肚子像被火烧一样疼痛。
她望着天空,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小就要遭受这样的苦难,为什么地主的心肠如此狠毒。
在这样的压迫下,王艳霞的身体越来越差。
她经常生病,但却没有钱去看病。
她只能拖着病弱的身体继续干活,每一次的劳作对于她来说都像是一场噩梦。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
这一年,村里来了一支革命队伍。
他们宣传着人人平等、土地革命的思想,号召广大农民站起来反抗地主的压迫。
王艳霞的父亲听到这些消息后,心中燃起了希望。
他积极地参加了农民协会,和其他的农民们一起,向地主刘财发起了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王艳霞也勇敢地站了出来。
她站在人群中,大声地诉说着自己在地主家所遭受的苦难。
她的声音虽然稚嫩,但却充满了力量和愤怒。
最终,地主刘财被打倒,土地被分给了广大农民。
王艳霞家也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从此,王艳霞终于摆脱了地主的压迫,开始了新的生活。
如今,王艳霞己经白发苍苍,但每当她回忆起自己六岁时的那段苦难岁月,心中仍然会涌起一阵疼痛。
她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她也希望,这样的苦难永远不要再发生在孩子们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