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波澜迭起志愈坚
航海筹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沿海各地的能工巧匠汇聚一堂,依照我所提供的思路以及参考后世造船的一些理念,新型大船的雏形开始渐渐显现。
我们打造出了数艘试验船,招募勇敢无畏的水手准备开启首次近海试航,以验证船只的性能和摸索航海的相关经验。
可就在试航前夕,意外却陡然发生。
夜里,造船工坊突然燃起熊熊大火,火势凶猛,将即将完工的几艘船只以及大量造船材料付之一炬。
我与嬴政得知消息后,立刻赶赴现场。
望着那片仍在燃烧、浓烟滚滚的废墟,嬴政面色阴沉如水,眼中满是怒火:“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胆,敢坏我大秦航海大业!”
我亦是满心愤慨,同时心中明白,这定然是那些畏惧变革、害怕失去既得利益的势力暗中所为。
当下,我向嬴政进言:“父皇,此事必有蹊跷,当立刻着人严查,绝不能让幕后黑手逍遥法外,否则后续诸多变革之举恐都会遭此毒手。”
嬴政冷哼一声,当即下令让赵高率领心腹侍卫,联合当地官府,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揪出纵火之人。
而在另一边,货币改革虽然己经推行了一段时间,市面上新币流通渐趋稳定,但一些偏远郡县却传来消息,称有不法之徒私自仿造新币,妄图扰乱金融秩序。
这些假币做工粗糙,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辨别起来仍有难度,己经有不少百姓在交易中不慎收到假币,引发了诸多纠纷与恐慌。
我心急如焚,赶忙会同李斯等大臣商议对策。
我们决定一方面在各地张贴告示,详细告知百姓真假币的辨别方法,同时设立专门的鉴别站点,方便百姓核验;另一方面,加大对造假币行为的惩处力度,派出精锐的督查队伍奔赴各地,严厉打击造假窝点。
与此同时,改良后的盔甲开始在部分军队中正式列装。
秦军的战斗力因装备的升级有了显著提升,在与匈奴的边境小***中,身着新盔甲的秦军将士们如虎添翼,多次击退匈奴的侵扰,极大地振奋了军心与民心。
然而,这也引起了匈奴单于的高度警觉,他察觉到秦军的变化,竟暗中联合了一些草原上其他的部落,集结起一支更为庞大的骑兵队伍,虎视眈眈地盯着大秦边境,大有要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的架势。
朝堂之上,气氛变得格外凝重。
面对匈奴可能的大规模进犯,武将们纷纷请战,要求率大军出征,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而文臣们则顾虑战争的消耗以及国内各项建设刚起步,担心会影响大秦的整体发展。
嬴政坐在龙椅上,目光环视众人,最后落在我身上:“轩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我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说道:“父皇,匈奴此次来势汹汹,不可轻视。
但儿臣以为,我大秦如今虽军备有所提升,可若贸然出兵深入草原作战,也存在诸多风险。
草原广袤,匈奴骑兵机动性强,我军补给线易受威胁。
不妨采取坚壁清野之策,加固边境防线,凭借我大秦新筑之驰道,快速调兵支援。
同时,可派出使者,分化匈奴与其联合的部落,许以重利,让其内部生隙,待其军心不稳之时,再出兵破之。”
嬴政微微点头,认可了我的提议,当即安排蒙恬等将领去执行边境防御与分化策略,又让李斯等文臣筹备后勤补给事宜,确保万无一失。
在应对这些外部挑战的同时,大秦内部的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风波。
学府中培养出的一些思想活跃的学子,开始对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学说提出质疑,他们聚在一起探讨交流,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
这本是文化繁荣的好现象,可却被一些守旧的大儒视为离经叛道,他们***嬴政,要求打压这些新兴的思想,维护传统学说的正统地位。
嬴政拿着那份奏书,眉头紧皱,找来我商议此事:“轩儿,这文化之事,朕本希望百家争鸣,繁荣昌盛,可如今这般争议,恐生内乱,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我思索片刻后回道:“父皇,文化繁荣本就在于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融。
这些学子虽想法新奇,却也是在探索真理,为大秦发展谋思路。
可下诏令,让各方将观点著书立说,公开辩论,真理自会越辩越明,而朝廷只需把控大方向,避免有人借学术之名行不轨之事即可。”
嬴政听后,觉得有理,便依此下诏,一场场精彩的学术辩论在大秦各地展开,反倒让更多的人对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经过一番艰难的应对与周旋,纵火案的幕后主谋被赵高查了出来,原来是一位地方豪绅,联合了一些对航海事业心怀不满的商贾,妄图以此破坏改革。
嬴政下令严惩,抄没其家产,以儆效尤。
打击假币的行动也卓有成效,各地造假窝点被一一捣毁,市场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而在边境上,蒙恬成功地分化了部分匈奴部落,匈奴内部矛盾渐起,暂时不敢轻举妄动,大秦的边境危机得以缓解。
尽管这一阶段困难重重、波澜迭起,但大秦在一次次的磨炼中变得愈发坚韧。
我与嬴政的默契也更深了一层,我们深知,变革之路从无坦途,可只要怀揣着让大秦走向辉煌的坚定信念,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
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我们去征服,更多的辉煌等待着我们去铸就,而我们,早己做好了披荆斩棘、勇往首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