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深处蕴藏着丰富的玄铁矿,曾是风鸣城崛起的根基。
然而历经千年开采,表层的富矿早己掘尽,如今只剩下些边角残渣,以及无数深邃、荒废的矿洞,如同巨兽身上溃烂的伤口,散发着衰败与危险的气息。
翌日清晨,天光未亮,陆观便己背起药篓,悄无声息地出了城,再次踏入黑风山。
山中雾气弥漫,带着刺骨的寒意和稀薄的、夹杂着矿渣味道的灵气。
寻常感痕期修士在此,能感应到的道痕寥寥无几,且杂乱微弱,这也是黑风山日渐荒芜的原因。
但在陆观的“万物道瞳”中,这片看似贫瘠的山脉,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灰白色的视野里,天地间并非空无一物。
无数细密、黯淡的光线、斑点、轨迹交织流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残破的“规则图谱”。
那是残留的金属性道痕(主要来自玄铁)、土石道痕、枯萎草木的衰败道痕、以及地底深处隐隐传来的炽热(地火)与厚重(地脉)之意。
这些道痕大多支离破碎,如同风中残烛,价值不大。
但陆观的目标,并非这些显眼的“主流”。
他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常有矿工和低阶修士活动的区域,沿着崎岖陡峭的小径,向着山脉更深处,那些早己被标记为“危险”或“无价值”的废弃矿洞走去。
越往深处,人为的痕迹越少,植被却反常地变得稀疏、扭曲,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侵蚀过。
空气中的衰败感更浓,甚至连灵气都带着一股沉滞、污浊的味道。
“天道有缺,此地尤甚……”陆观心中默念。
在他的道瞳视野里,这片区域的“规则线条”不仅黯淡,许多地方更是出现了明显的“断裂”和“扭曲”,如同一条条干涸龟裂的河床。
在这里修行,事倍功半都是轻的,稍有不慎,甚至可能被这些残缺扭曲的道痕影响,导致自身道基受损。
这也解释了为何此地人迹罕至。
他此行的首要目的,是寻找一种名为“安魂苔”的药材。
据残破药典记载,此物性温,蕴一丝纯阴滋养之意,对神魂受损、惊悸不安有奇效。
母亲陆柳氏久病缠身,心神损耗极大,或许此物能缓解她的痛苦。
按照药典描述,安魂苔喜阴湿,多生于极阴之地或古老矿洞深处。
陆观屏息凝神,将道瞳的观察力集中在对“生机”与“阴属性能量”的流动感知上。
纷杂的信息流被他强行过滤,只留下那些蕴含着微弱生命波动与清凉意境的轨迹。
他在数个废弃矿洞口徘徊,仔细分辨。
大多数洞口弥漫着腐朽和死寂,偶尔有些毒虫猛兽盘踞,也被他提前察觉,悄然绕开。
终于,在靠近一处塌陷了半边的矿洞口时,他感受到了一丝微弱的、却异常纯净的“阴凉”与“安宁”之意。
就是这里!
他拨开洞口的藤蔓和碎石,一股混合着土腥和陈腐霉味的凉气扑面而来。
矿洞内幽深黑暗,寻常人目不能视物,但在陆观眼中,洞壁岩石内部残留的微弱金属道痕,如同夜空中稀疏的星辰,勉强勾勒出通道的轮廓。
而那股“安宁”意境的源头,就在洞窟深处。
他脚步轻缓,如履薄冰。
道瞳不仅让他能视物,更能提前“看”到前方地面的结构是否稳固,洞顶是否有裂痕即将坍塌,甚至能察觉到某些区域弥漫的、肉眼难见的瘴气道痕,那是由腐朽矿物和生物尸体混合产生的有毒规则显化,吸入过多足以致命。
他像一只灵巧的狸猫,在危机西伏的黑暗中穿行,避开一道道无形的陷阱。
前行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前方豁然开朗,是一个不大的天然石窟。
石窟顶端有裂缝,投下几缕微弱的天光,恰好照亮了石窟中央一小片区域。
就在那片光晕之下,紧贴着湿润的岩壁根部,生长着一小片暗青色、如同绒毯般的苔藓。
它们散发着肉眼难见的微光,在道瞳视野中,那是一丝丝清凉、宁静的规则线条在缓缓流转。
“安魂苔!”
陆观心中一喜,小心上前,取出玉铲,连同一小片岩石一起,小心翼翼地将其采下,放入早己准备好的玉盒中。
玉盒能最大限度保存其药性。
收获达成,陆观松了口气,正准备原路返回,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石窟更深处的岩壁吸引。
那里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古老的矿工开凿的痕迹,但早己被岁月侵蚀得斑驳陆离。
然而,在道瞳的视野里,那面看似普通的岩壁,却隐隐透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质感”。
其他岩石的道痕,多是散乱、沉寂的。
而这面岩壁的某处,其内部的“规则”却异常地“凝聚”与“坚韧”。
那并非活跃的强大,而是一种历经万劫而不磨、深埋尘泥而不损的“承载”与“顽固”。
他走近那面岩壁,伸出手,轻轻触摸那冰冷粗糙的岩石表面。
闭上眼,将全部心神沉入道瞳,专注于那一点“异常”。
灰白色的视野瞬间放大、深化,岩石的微观结构、亿万年来承受的压力、流淌过的能量……无数信息碎片掠过,最终,一道极其黯淡、却异常清晰、古朴的“痕迹”被剥离出来。
它并非线条,更像是一种“印记”,深深地烙印在岩石的本源之中,散发着“不动”、“厚重”、“永恒”的意境。
它太微弱了,微弱到几乎与岩石本身融为一体,若非陆观有道瞳,绝无可能发现。
“这是……一道残存的‘道痕’?”
陆观心中震动,“不是常见的土石道痕,更厚重,更古老,带着一种……不屈的意志?”
他尝试着以自身微弱的精神力去接触、去感悟。
刹那间,他仿佛看到了一块顽石,从山巅滚落,埋入地底,承受万钧压力,历经水火淬炼,沧海桑田,星辰变幻,它却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形态与本质,未曾化作齑粉,也未融于流土。
顽石道痕!
一个名字自然而然地浮现在陆观脑海。
这或许是一种变异的、或者极其古老的土系道痕分支,主防御、坚韧、承载。
这正是他目前最需要的!
攻击或许不足,但足以筑就最坚实的起点,更好地承载未来可能铭刻的其他道痕,也能极大增强他的生存能力。
强压下心中的激动,陆观知道,摹刻道痕绝非易事,尤其在这种危险的环境。
他需要先确保周围安全。
他扩大道瞳的观察范围,仔细扫描整个石窟。
就在这时,他目光一凝。
在发现“顽石道痕”印记的侧后方,有一片区域的道痕流动显得极不自然。
那里的岩石结构在道瞳视野中呈现出一种“被强行弥合”的痕迹,仿佛曾有一个更大的洞口,被人以蛮力或某种神通生生震塌,掩埋了起来。
那坍塌的废墟深处,隐隐约约,似乎有更加古老、更加隐晦的波动传来,与整个黑风山,甚至与这“天道有缺”的大环境,都隐隐产生着某种共鸣。
那里……藏着什么?
陆观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这黑风山的废弃矿洞,似乎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和危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