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铁马是何物?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江洛和李锐走出宿舍楼,重新汇入熙攘的人流。

九月的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空气中弥漫着青春的气息。

两人按照新生指引牌的指示,前往下一个办理点。

“这学校真大啊。”

李锐扶了扶眼镜,看着远处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建筑感叹道。

“是啊,感觉比我们高中大十倍不止。”

江洛深有同感,目光好奇地西处打量。

他看到路边停着一排排整齐的自行车,还有几辆颜色鲜艳的共享单车,几个学生正拿着手机扫描车上的二维码,“嘀”的一声后,便推车骑走。

这寻常的一幕,落在另一个时空的帝王眼中,却再次掀起了波澜。

大汉,未央宫前。

汉武帝刘彻负手而立,仰望着天幕。

相较于始皇嬴政对学子“文弱”的震怒,他的注意力更多地被那些精妙的“器物”和后世展现出的庞大组织能力所吸引。

“妙!

甚妙!”

当看到学生用那发光的小方块对着一个黄黑相间的双轮车一晃,便能解锁骑走时,刘彻忍不住抚掌称赞,“此物用以传讯、调度,岂非神速?

远胜烽火台与快马!”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若大汉斥候能配备此等“千里传音”之神物,匈奴动向岂不如指掌?

若大军调度能如此便捷……然而,紧接着,他的目光被另一个景象牢牢抓住。

只见校园宽阔的主干道上,一辆车身印着“校园巡逻”字样的白色西轮车辆正缓缓驶过。

它行驶平稳,无声无息,只有轻微的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

驾驶座上是一名穿着制服的保安,神情轻松。

“此……此乃何物?!”

刘彻猛地向前一步,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不需牛马牵引,自行奔走之车?!

铁马乎?”

他自幼习骑射,深知马匹对于帝国的重要性,也更清楚马匹的局限性——需要饲养、会生病、有耐力极限。

而天幕上这辆“铁马”,看起来不知疲倦,结构紧凑,若能用于军中……“众卿!”

刘彻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回身看向身后的卫青、霍去病等将领,“观此铁马,若能载我汉军甲士,驰骋大漠,何愁匈奴不灭?!”

卫青性格沉稳,虽也心惊,但仍谨慎道:“陛下,此物神奇,然似需特定路径方可疾行,且观其大小,载重恐不及驷马之车。”

霍去病则少年心性,眼中满是炽热的光芒:“舅父所言虽有理,然此物迅捷平稳,若用于精锐斥候,传递军情,或载轻甲锐士突袭敌后,必建奇功!

比之匈奴马队,恐更胜一筹!”

刘彻连连点头,越想越觉得这“铁马”潜力无穷。

他紧紧盯着天幕,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这“铁马”的细节,比如它是如何动起来的,需要“吃”什么,能跑多快,多久。

但天幕的视角依旧跟随着江洛和李锐。

两人路过一个集中的报到点,各大学院的帐篷前都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穿着统一颜色院服的学长学姐们忙碌着,一切井然有序。

刘彻看着这高效而有条理的组织场面,再联想到之前看到的宏大校门、整齐的宿舍楼、宽阔平坦的道路,不禁感叹:“此华国,物力之丰沛,组织之严密,远超朕之想象。

区区一学府,便有如此气象……”他注意到那些学子们,虽然如始皇所言,不见勇武之气,但个个面色红润,身材匀称,显然营养极好,且神态从容,眉宇间带着一股未曾被生活重压磨砺过的舒展与自信。

“民富而国强……”刘彻喃喃自语,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帝王,他太清楚“富”与“强”之间的关系。

没有充盈的国库,何来强大的军队?

没有健康的子民,何来征战的本钱?

这华国,似乎在这条路上走得极远。

这时,天幕中,江洛和李锐办完了一项手续,拿到了一叠材料和一张卡片。

旁边有学姐热情地指引:“食堂在那边,可以用卡消费,很方便的。”

“食堂?”

江洛眼睛一亮,坐了许久火车,他早就饿了,“李锐,我们先去吃饭吧?”

“好。”

李锐也表示同意。

两人的对话和决定,通过天幕,清晰地传到了未央宫前。

“食堂?”

刘彻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乃用膳之所?

寡人倒要看看,此等学子,平日皆食用何物?”

他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

大汉虽经“文景之治”,国力有所恢复,但普通百姓乃至军士,饮食也远称不上丰盛。

这华国学府的“食堂”,会是什么样子?

大唐,长安城。

李世民与群臣也在密切关注。

当看到那“电动巡逻车”时,李世民同样震惊,但他思考的角度又与刘彻略有不同。

“此‘铁马’,似乎并非依靠畜力或人力……”李世民沉吟道,“观其行驶,平稳异常,噪音极小,若用于皇城禁苑巡逻,或大臣往来宫禁,是否更显威仪且不扰民?”

房玄龄点头道:“陛下圣明。

此物确有其独到之处。

只是不知其动力来源,若能量产,于国于民,善莫大焉。”

而当听到江洛二人要去“食堂”用膳时,李世民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朕亦想知晓,何等餐食,能养育出如此精神饱满之学子。”

大明,紫禁城。

朱元璋对“铁马”和“手机”的兴趣不大,他更关注的是那“校园一卡通”。

“那小娃手中之卡,似乎一卡便可通行各处,还可用于采买?”

朱元璋眯着眼睛,对太子朱标说道,“此物若用于管理户籍、征收税赋、发放俸禄,是否可防贪腐、提效率?

这华国,于吏治管理之上,似也有些门道。”

朱标恭敬回道:“父皇明鉴,后世器物之巧,往往出乎意料,其背后或许正有更精妙之制度支撑。”

大清,北京城。

乾隆皇帝依旧对学子们的“衣冠不整”耿耿于怀,但对那无需牲畜的“铁马”也难掩惊讶。

和珅在一旁低声道:“皇上,此物若能量产,于漕运、驿传或有大用,能省下大量畜力与草料开销啊……”乾隆哼了一声,不置可否,但目光却未曾离开天幕。

……此刻的江洛,自然感受不到这些跨越时空的注视。

他和李锐顺着人流和指示牌,很快来到了一栋巨大的、有着透明玻璃幕墙的建筑前,上面挂着醒目的牌子——第一学生食堂。

空气中己经开始弥漫着各种食物混合的诱人香气。

江洛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和李锐一起,迈步走进了这栋即将再次颠覆古人认知的食堂大门。

而各朝代的帝王将相、黎民百姓,也都屏息凝神,等待着通过天幕,一窥这后世华国的“寻常”餐食,究竟是何等模样。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