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创业咖啡馆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空气里混着浓烈咖啡香和一点点都市疲惫感。

李朝程拎着电脑包,在三楼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切割着玻璃,打在他的杯口白色泡沫上。

他刚在技术公司交了辞职信,桌上侍应生刚送来的一份账单像是明示:创业,先要学会算账。

“你迟到了,比我还迟。”

曾瑞青穿着深色衬衫,一边放下手机,一边吸溜着杯盖上的咖啡痕迹,“我寻思着你不会连自家闹钟都创业失败了吧?”

李朝程笑,“我不是老板还没习惯时间给我打卡。

咱们要开的餐馆以后肯定要准点。”

曾瑞青抬头看他,眼里像藏着几句没说完的话。

“你想得太美了。

时间准点,资金准点容易吗?

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定菜单,是凑钱。”

咖啡馆虽小,却像个微缩都市沙盘。

靠窗女孩儿低头敲着键盘,背后挂着“咖啡创业者分享会”的海报,一面墙贴满无数的小纸条,写满申请融资的电话号码,和各路创业者的鬼故事。

李朝程的目光在那些纸片间流转,心里有点焦灼又有些兴奋。

他拿出笔记本,把菜单设计样稿展示给曾瑞青:有创新口味、有传统回归,也有“下班人的深夜灵魂套餐”。

“咱们要做的不是开个饭馆,是让大家下班有个家。”

曾瑞青翻了翻第一页,嘴角很浅地扬了下。

“理想不错,可有人跟你一起烧锅吗?”

李朝程摊手。

“烧锅的人我己经找好了一半。

你不是合伙人吗?”

曾瑞青叹口气,低声说:“合伙可以,但有些事必须明算账。

说实话,这些菜单想法好是好,但没有钱买原材料、装修,理想就是泡咖啡的奶泡。”

两人沉默下去。

桌上的咖啡渐渐凉了,像他们创业的热度在现实面前被遮住一层水雾。

这时候,咖啡馆门口进来一群青年,卷着项目计划书、抱着笔记本电脑,互相踢着椅脚,有人在讨论App,有人在拍短视频。

李朝程望向他们,觉得自己像一只初来乍到的蚂蚁,在都市的大厂房里探索出路。

曾瑞青则更像一只老鼠,只对最安全的洞口起兴趣。

“我们得融资。”

李朝程很认真地说。

顿了顿,“你有路子吗?”

“朋友倒是有几个,只是拉投资可不是一顿饭的事。

人家是奔着利来的,你是不是准备把你那段‘下班有家’的言情故事也做成PPT?”

曾瑞青滑稽地眨了眨眼,像是在嘲笑李朝程的天真。

但他还是翻出手机,点开通讯录,翻到一个昵称:“老许—投资咖”。

“我可以约他周五,你最好把你的梦想用利润率包裹得好看一点。”

李朝程点头,“没问题。

我能把聚餐、深夜、甚至每一口小龙虾里的温暖都揉进报表线里。”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烈,店里创业者的声音渐渐高涨,有人在白板上写下“团队分成”和“风险可控”。

这种氛围让人心跳加速——像赛道上的运动员——某种无形动力在脉搏里窜动。

李朝程转身拿起桌上的菜单手稿,向曾瑞青演示一份“预算表”。

他用手指点着纸上的数字。

“开业第一周预计客流量西十人,毛利17%。

装修我们可以找旧货市场,设备能淘可循环的。

服务员可以从同行低价挖来两个。

你负责谈投资,我负责把账本和锅底都盯住。”

曾瑞青看着纸上的算盘,眉头微皱,嘴里己经在算未来的风浪。

“别光低价,别忘了人心。

合伙做生意,账本之外还有底线。”

刚说完,两人背后的桌子忽然响起来,是咖啡馆老板在给人介绍创业经验。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合作的人是不是能一起扛事儿。”

声音清晰有力,像是拎着现实往他们桌上传递。

李朝程点头,“你扛家底,我扛锅底,咱们一人一半。”

曾瑞青还想再说什么,这时他的手机震动。

他打开,是一条来自“老许—投资咖”的消息:“周五有空来聊,一起喝杯咖啡看菜单。”

李朝程笑了,觉得前方的路突然清晰了那么一点。

他们约定好本周要准备好完整的策划案和预算。

气氛松动一些后,曾瑞青调侃,“干脆顺便把‘下班人的灵魂套餐’拿去投融资比赛得了,说不定还有大奖。”

李朝程故意板起脸,“要真拿奖,你记得分我点奖金。”

他俩相视一笑——在忙碌咖啡馆的角落里,这份并肩而行的默契,像一杯手磨咖啡,苦涩中带着醇厚的余味。

傍晚时分,咖啡馆的窗边光影交错,李朝程收好菜单草稿和投资人联系方式,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等着他的,不只是资金困境,还有合作的隐患,更有梦想与现实的持续拉扯。

但是,今天的决定像在都市泥沙里种下一个种子。

他的脚步未必稳健,却比昨天更坚决一点。

离开咖啡馆时,曾瑞青拍拍他肩膀,“周五见,记得别把理想落在了咖啡口。”

李朝程回身,嘴角扬起一个白领专属自嘲的笑:“放心,我会把理想写进预算,每一页。”

都市的暮色刚刚铺开,创业的故事,还在烟火气里翻涌。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