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盏冷白的灯照亮了满地琐碎,林一然仍旧在整理上一组抢救的记录单。
周可欣皱着眉头,快速把注射器放进消毒盘,目光扫过值班台上的电子屏。
新患者即将到来。
病床推门咯吱一响,一辆推床被缓缓送入诊察区。
床上躺着个中年男人,微胖,看起来神态悠闲,甚至嘴角还挂着一丝狡黠的笑。
他自来熟地向林一然挥了挥手:“小医生,你是刚实习吧?
别怕,我这是一年西季返场的慢性病号,在贵院打卡都快比你上班还勤了。”
林一然忍不住轻笑,紧张感一下消散了些。
许白伴着他走近病床,手一搭脉搏,查验了一下监控仪。
“陈之路,老朋友啊,又来体验急诊室的夜生活了?”
陈之路扯了扯被角,故作神秘地道:“许医生,要不是我的肾结石发现新技能,不会半夜给你添堵。
你们这里的牛奶还发吗?
我上回查肾出了名,护士小姐姐说奖励一盒,今天我果然又坚持到了凌晨。”
急诊室里的人听得出他的玩笑话,几分被夜色和疲惫冲淡的紧张气氛竟然慢慢轻松下来。
周可欣一边核查病历,一边不动声色地嘴角上翘:“牛奶要看你这次表现了。
血压多少,自己记得吧?”
“高点高点,低了还配急诊?”
陈之路从容应对,“不过周护士长,上回你扎针手法太利索,我都没来得及喊疼。”
一番调侃,急诊室琐碎的压力变得可亲起来。
林一然主动接过测血压的任务,手法虽青涩,却尽量稳重。
陈之路眨了眨眼:“小伙子手不错啊,比上次那谁手抖好多了,你是不是今天状态特别在线?”
林一然边测边忐忑地道:“其实我刚值班不久,还在适应,您。
这种慢性发作是不是很痛苦?”
“痛苦归痛苦,能自嘲就是收获。”
陈之路很认真地看了他一眼,“你看我这样,家里人都以为我是急诊室VIP,其实回家还是烟火气。
小医生,处处都是病,可处处都是人。”
孙正豪换班路过,闻声插了一句:“VIP的话,下回麻醉免费加量。
陈哥你下次可以考虑演一场‘疼痛快闪秀’。”
他玩世不恭地甩着手,许白笑着摇头,“还是你嘴贫得厉害,陈哥的梗都快赶上你了。”
测完了血压,周可欣写好记录,突然脸色一变:“陈之路,你最近是不是又偷懒没按医嘱吃药?
肾功能又滑坡了。
你这不是把我们医生当闹剧看吧?”
陈之路用力眨了眨眼,做个无辜的表情:“家里药瓶太多,选起来跟抽盲盒似的。
再说了,医院里不是还有你们守着我?”
周可欣没忍住笑意:“就知道你会耍赖。”
她走近病床,压低声音:“你母亲不是还在家等你?
别再用幽默当掩护,身体第一。”
空气里像有根轻松的弦被悄悄拨动了,林一然能捕捉到陈之路眼底的认真和落寞。
这一刻,他突然懂得了急诊室里隐藏的温情:病痛是常客,而医患间微妙的信任和调侃,更是难得的纽带。
许白开始安排检查,边操作边说:“陈哥,医院的改革风声你听到了没?
以后发牛奶可能要看贡献积分。”
陈之路一拍床栏:“许医生,积分我肯定榜首。”
他的表情没有丝毫病人局促,反倒像在主持一场晚会。
“你们要改革,也别把我这老病号忘了。
要不改成积分换西瓜?
夏天了嘛。”
“积分换西瓜?”
孙正豪笑得碗掉在地上,“行,下次病号大会首接开摊,林医生负责切块。”
周可欣被他们逗得哭笑不得。
急诊室的夜,不再单纯属于痛苦或慌乱,也有了一丝市井嬉笑的味道。
医生与患者间那层生硬的隔阂,竟也在这连续不断的玩笑和关怀里变得柔和。
一场急诊检查后,陈之路需准备输液。
林一然有些拘谨地站在床边,手里攥着针管。
陈之路看到他的神情,郑重其事地说:“小医生,别太紧张。
你们能让一个病人晚上还笑得出来,己经算很厉害了。”
林一然手一滞,有些感动。
周可欣拍了拍他肩膀,“林医生,你记住,急诊室不是只有‘救命’,也是人间百态。
陈哥这样,你要学会聆听,也要学会调侃。”
输液刺破皮肤。
陈之路眨着眼,嘲笑自己的手静脉:“左手右手都扎透了,下回交给你表演‘静脉大冒险’。”
一阵笑声在夜里回荡。
许白瞧见林一然第一次在临床操作里笑得如此坦然,他也不禁轻松些。
“对了,今晚急诊科有新规定,病人幽默值高于八分可以优先排队。”
陈之路一把举手,“那我一定是VIP加急,最后还得给科室捐个段子库。”
孙正豪补刀:“段子库我来管理,保证每个病号都能笑着打针。”
李院长深夜巡查,恰好走到急诊门口,隔着玻璃看见里头笑成一团的医患团队。
他轻敲窗户,示意许白出来:“明天晨会要议改革,今晚别太放松。”
许白答应一声,回头朝大家眨眼做了个搞怪的鬼脸。
整个急诊室像是被莫名的温暖包裹,连机器的滴滴声都变得柔和。
夜色里,陈之路的医嘱终于安排妥当,输液瓶摇摇晃晃地挂着。
临走前,他指着林一然和众人,“等下回,我多收集几个笑话,专供你们夜班解闷。”
林一然看着陈之路远去的背影,心中多了一分坚定。
他忽然明白,人与人为伴,在病痛和压力里守望的不是医学奇迹,而是彼此温暖和陪伴。
急诊室的夜终于安静下来。
许白重新整理着台上的病例,周可欣温柔地替林一然收拾器具,一切似乎回归琐碎平常。
但某种全新的羁绊,在轻松的玩笑中悄然深植。
就像每次夜班之后,总有新的故事,新的勇气。
远处病人通道灯光微闪,为下一场急救的到来默默亮着。
医生和患者的“陈之路”还在继续,也在这白夜里,连成了一条温柔且坚韧的守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