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识张松
每日里,前来购买家具的客人络绎不绝,店里的伙计们忙得热火朝天。
王坤站在一旁,看着伙计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欣慰与自豪。
他知道,这一切的成就都是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换来的。
这一日,阳光明媚,微风不燥,王坤正坐在店里,品着一壶清茶,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
突然,一阵急促而略显杂乱的脚步声打破了店内的宁静。
只见一位身着长袍,头戴纶巾,面容清癯,眼神中透露着睿智与不羁的青年男子走了进来,他的身后还跟着两名随从。
“这位先生,请问您需要些什么?”
王坤连忙起身,微笑着迎了上去。
他注意到这位青年男子身上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似乎并非寻常之辈。
那青年男子环视了一圈店里的家具,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赞赏。
“听闻此处家具新颖独特,特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他缓缓说道,声音温和而有力,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严。
王坤一听,心中一喜,知道遇到了识货之人。
“先生真是好眼光,这些家具都是我根据梦中的记忆,结合当下审美与实用需求设计而成。
不知先生可有心仪之物?”
那青年男子先是打量了王坤一番,然后问道:“你家大人呢?
店里就你一个人吗?”
言语间带着一丝好奇与审视。
王坤答道:“父亲这会儿在后院忙碌,先生如果是来买东西的,我也可以做主的。”
青年点了点头,走到一套红木雕花办公桌前,仔细端详着。
“这件办公桌,无论是样式还是雕工,都堪称上乘。
不过,若能在木材选料与做工工艺上再下一番功夫,想必会更加完美。”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专业的见解与挑剔。
王坤一听,心中顿时一亮。
他深知自家的家具虽然新颖独特,但在木材选料与做工工艺上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眼前这位先生,显然是个行家,说不定能给他带来一些宝贵的建议。
“先生说得极是,我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工匠来提升家具的品质。
不知先生可否指点一二?”
王坤拱手作揖,态度诚恳而谦逊。
那青年男子微微一笑,拱手回礼道:“在下张松,蜀中人士,来郫县省亲。
我们骆县衙准备采购一批桌椅,听说了你们店的东西不错,特来看看。
我恰好认识一些略懂木工技艺与木材鉴别的匠人。
若小公子不弃,我愿助你们相识。”
王坤一听,心中大喜。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在这里遇到张松。
他记得历史上张松是个见识过人、精明果断的才干之人,虽然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但此刻站在他面前的张松,却显得格外儒雅、睿智,且带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张先生,您真是我们的及时雨啊!
若能得您相助,我家的家具定能更上一层楼。
至于你们县衙采购的桌椅,我们愿意只收成本价,并且免费给你们运送到。
先生您看可好?”
王坤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与感激。
张松笑了笑,说道:“小公子爽快,那我明天介绍几个这方面的朋友给你们互相认识下,具体的你们再面谈。
至于我们县衙采购的桌椅,就按你说的来。”
说着,张松便带着随从高兴地离开了。
第二天,张松带着两位工匠来到了王坤家的店里。
其中一位是做木材生意的,他带来了许多珍贵的木材样本;另一位则是中年木匠,据说木工技术很好,张松家以前的家具都是他做的。
他对如何选材、如何雕刻、如何打磨都了如指掌,王坤感觉他非常专业且敬业。
在交谈中,王坤了解到这两位工匠都是张松的至交好友,他们不仅技艺精湛,而且为人忠厚。
王坤很想聘用这位木匠,但又担心花销太大,怕承担不起。
然而,要想把家具店做大做强,一个好的木匠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王坤咬牙签下了这位木匠,并承诺工资与之前一样,但如果做出来的家具销售得好,会给他一定的分红。
在张松的牵线下,一切事宜都谈得很顺利。
王坤相信,有了这些好的木材选料和做工工艺,再加上自己新颖独特的设计,店里的家具品质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为了感谢张松的介绍和表示达成合作意向,王坤邀请张松一行去得来福酒楼共进晚餐。
席间,两人相谈甚欢,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再到商业经营之道。
“王公子,你虽年轻,但见识与胆识却非一般人所能及。
我能与你相识,实乃三生有幸。”
张松举杯向王坤敬酒,眼中满是真诚与敬佩。
王坤笑着回敬道:“张先生,您过奖了。
能认识您才是我的荣幸。
感谢您的相助,我相信在您和两位大哥的帮助下,我家的家具一定会做得更好,家具店也必将红火。”
两人相视一笑,杯中的酒仿佛也变得更加醇厚与香甜。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坤与张松之间越加熟络,话题也多了起来。
他们不仅谈论生意上的事情,还分享着彼此的人生经历与感悟。
张松笑着拍了拍王坤的肩膀说道:“王公子,你太客气了。
我们是朋友,如果你来骆县开分店可以来找我。
同时,我相信在你的带领下,我们的家具店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友谊也会越来越深厚。”
其实王坤还真有去绵竹开分店的想法。
一是现在生意越来越好,渠道需要扩大;二是骆县作为益州治所(刘焉时先迁到绵竹最后迁到成都),无论是为了生意还是为了积累人脉,都应该在骆县有所发展。
所以,王坤打算趁着给骆县城衙门送货的时候去考察一下。
接下来,王坤家在县城郊外租了一个庄子,用来加工家具和堆放木材。
老木匠带着两个学徒就住在庄子上,王坤家则不再亲自制作家具,而是全交给老木匠完成。
随着新家具产品的推出,王坤家的家具店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就需要更多更好的家具产品。
于是,王坤除了设计以前的款式外,又结合当下的实际需求,研发出了一系列新家具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功能强大、操作简便,而且外观时尚、节能环保,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张松的宣传下,王坤家的家具店在绵竹的名声越传越远,不仅吸引了大量的顾客前来购买家具,还引来了许多同行前来参观学习。
家具行业要仿制样式很简单,所以王坤想趁现在名声己经传出去了赶快抢占市场。
于是,王坤趁机开设了几家分店,将家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同时,自从上次邀请张松去得来福酒楼吃过酒后,王坤对三国的吃食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萌生了开一家自己酒楼的想法。
毕竟,民以食为天,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可是永无止境的。
王坤想到,现在的人们都是用鼎煮食,也没什么调味。
对于现代人的他来说,虽然也没真吃过山珍海味,但是就平时吃的一些家常菜,对当前的人来说也不亚于是仙家美食了。
于是说干就干,王坤到铁匠铺打造了一口铁锅回家,先做了几个简单的家常菜,让一家人尝尝。
结果一家人都是相当惊讶,吃惊于自己会做饭且味道如此美味。
王坤简单地介绍了铁锅和炒菜的好处,又分享了一些现代的烹饪技巧,比如调味等,让菜品更加美味可口。
然后他又说出了自己想开一家酒楼的想法,可以让小叔两口子负责经营。
一家人又具体地商量了一番。
最终,他们选址在县城一处繁华地段的店铺。
虽然店铺不大,但位置好,租金也便宜。
在装修上,王坤引入了现代的简约风格,让酒楼看起来既干净又明亮。
他还特意让人在墙上挂了几幅山水画,增添了几分雅致。
由于店铺小,王坤打算先自己干,等生意好了再扩大规模招人帮忙。
开业第一天,王坤就推出了几道招牌菜:回锅肉、麻婆豆腐、家常豆腐、麻辣香锅……这些在现代司空见惯的美食,在三国可是新鲜玩意儿。
来吃过的客人们,纷纷赞不绝口,说这是他们从未尝过的美味。
由于人来得特别多,王坤感觉完全忙不过来。
一时间,他都有了马上扩大店面的打算。
后来真没过多久,王坤就重新开了一家更大更豪华的酒楼。
就这样,王坤一家人算是彻底富裕起来了。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是源于与张松的那次意外邂逅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