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五十三年间,竟育有子嗣一百二十余人,确实是人中“种人”,这样看来历史上的刘胜用一百二十多份“证据”说明自己身体倍棒,妥妥的“造人”机器,没有中年男人的苦恼。
就像喜剧电影《星爸客》里的情节一样,孩子多了,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孩子及孩子的后代,怎么还不出几个人才。
那今天就引出我们的第一个主人公——刘备。
刘备虽然祖上是皇亲国戚,但是到他这一代给他留下的遗产里也就剩下个“刘”字还算比较值钱了。
估计也是刘备的那位名字叫刘胜的祖宗,下葬的时候把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啥的全带地底下去了,估计还是想自己在地底下继续享乐,至于自己的子孙,就本着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原则,让他们自己奋斗去吧,所以到刘备这代己经穷的叮当响了。
公元161年,在幽州涿郡涿县(河北省涿州市)一个偏僻穷困的小村庄里,刘备出生了。
刘备的父亲刘弘为儿子取名,大名呢叫刘备,(人送外号大耳贼),字玄德(冠礼之后社交称呼)。
其实刘弘就是希望儿子德才兼备。
最好能和刘备的爷爷刘雄一样能混个县委书记啥的干干。
但是刘弘在刘备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剩下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困顿,刘备只能跟母亲贩卖草鞋编织苇席,赚点小钱来维持生计,虽然这在古代怎么也是门手艺。
但是这手艺确实不是很稀缺的技术,所以也只够勉强够温饱的。
成年后刘备身高1.75米左右,臂展很长,有种猩猩的既视感。
儿时的刘备就是个顽皮孩子,不过在村里跟孩子们玩游戏啥的都是领头的。
做游戏的时候还时常站在大树下,把树当成自己的车棚伞盖,那时候只有皇帝的车才带伞盖。
幸亏当时的监控不严格,否则弄个诛九族啥的,就没有后边的故事了。
刘备叔叔刘元估计当时也是想着赶紧把侄子送出去学点知识,要不这么混下去说不定哪天就被小刘备连累脑袋就掉了。
于是刘元就对刘备的母亲说:“嫂子,你看我大侄子这么聪明,又胸有大志,好好学习将来一定有大出息,说不定能和他爷爷似的干个县委书记啥的(这一家子官迷)。”
于是乎,公元175年十五岁的刘备在叔叔刘元和母亲的强烈要求外出拜师学徒。
并且刘元还给刘备出了学费和生活费。
说到这,就必须要介绍一下刘备的老师-卢植,这位被人戏称为三国时期最强补习班主任。
在长相上就是标准的帅哥,近1米9的大高个,武艺高强。
师从三国时候的大儒马融,文学功底深厚,唯一不好的就是脾气臭。
当时的政治过于黑暗,卢植不愿意和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同流合污,所以对于州郡的征召一概不接受,反而是自己开馆教书。
但最后也是卢植这个性格不愿意给当权的太监送礼,从政之后还受到诬陷下狱。
卢植的强大还表现在家族传承,卢植的祖上是周朝一个有名的钓鱼的老头姓姜,字子牙。
讲到这很多人读者老爷就很费解了,姜子牙的后代不是姓姜吗?
卢植咋还是姓卢,那是因为卢植的先祖的封国在卢邑,从这之后其后裔便以卢为姓了。
卢植祖上牛x哄哄,后代也毫不逊色,卢植的后代出来22位宰相,还有一个叫做卢泰愚和一个叫卢武铉的,去那个天天号称啥都是自己的韩国各去做了他们的一届总统,卢泰愚还来过中国祭祖。
话说回来就在卢植开办学馆的机缘之下,刘备来到卢植学馆,开始了自己求学之路。
在求学的两三年中,刘备偏科严重,对于文化课一律不感冒,但是对于武科,尤其是遛狗骑马,舞剑弄枪这些很痴迷,爱结交豪侠朋友。
别人是进学馆学习,刘备进学馆却是像上了水泊梁山一样,到处称兄道弟。
一到老师上文化课,就向公孙瓒求助:“伯圭哥,老师提问的时候,你得拉弟弟一把啊......”这时候的公孙瓒总是跟刘备说到:“贤弟不要担心,有哥哥我呢。”
提到公孙瓒就要介绍一下,当时的公孙瓒在刘基太守(市长)当司机,后来因为刘市长因事犯法被贬流放,公孙瓒便假扮侍卒,放弃职位跟随。
但是刘市长作为官场“老油条”也懂当时的官场规则,估计是找对门路花对了钱,还没到流放目的地,就被赦免了。
后来刘市长一看公孙瓒挺忠心啊,虽然母亲身份低微,但孬好也是贵族家庭,长得也帅,来当我上门女婿吧。
在市长岳父的运作下公孙瓒便被举荐为孝廉,也就是进了国家人才储备库,然后又运作了一下拜师卢植,再来增加一下自己的女婿的文学背景,混个学历,镀镀金。
就在这种情况下和刘备成了同班同学,而且还是比较要好的那种。
时光荏苒,在这种愉快环境中刘备这批学生就要毕业了,毕业后的刘备继承家族“官迷”的优良传统,想走仕途之路,为国家建设增砖添瓦。
但是当时自己的堂兄弟皇帝汉灵帝,把政治搞门槛有点高,尤其对刘备这种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完全是首接打到了软肋上。
公元178年(正好是刘备毕业的前后)当时的皇帝汉灵帝竟然公开卖官,上至朝廷的顶级高官,下至中低级官职,明码标价,一律都卖。
而且为了官卖的好,还搞起了打折促销、分期付款这些新型的营销手段。
品德好的资历老的可以打五折、打三折;资历老的贫穷的可以打欠条,不过利息要加倍。
刘备靠编织草鞋、苇席的技术进行的原始资本积累有点少,打欠条吧,资历又不够。
当卢植给他的学生们上完最后一课,宣布:“你们毕业了”。
刘备首接毕业即失业,成了失业大军的一员,找不到工作的刘备只能灰溜溜的回家了。
反观自己的大哥公孙瓒,因为背景十分强大,一毕业立马被封了幽州生产建设兵团当秘书长。
当然公孙瓒自己也确实也有两把刷子,有一次公孙瓒跟随数十名骑兵外出巡逻关塞,看到数百名鲜卑骑兵,公孙瓒就退到空亭对随行队伍说:“如不主动进攻必将被杀。”
于是手执长矛策马带队冲入鲜卑队伍,杀伤数十人,虽幸免于死,自己也损失过半。
鲜卑人首接被吓破胆了,再不敢轻易进关塞了,因为公孙瓒的勇猛表现,他也迅速升迁为涿县的县委书记。
一个有当太守(市长)的老丈人,很快跟搞房地产的刘维台、布贩大亨李移子、地方豪商乐何当等人拜了把子,充分利用“***”的优势发展起来,不过这种“***”在古代都是正常发展手段。
公孙瓒利用金钱的力量很快拉起了3000人的骑兵特种部队,全部选用白色的战马,选聘善于骑射的骑兵,号称白马义从,当起了骑兵团的团长兼涿县的县委书记。
再回到我们的男主角刘备身上。
回到老家多少也是个名人了,老师是大儒卢植,同学里也有公孙瓒这样的军界新星,刘备上学时爱结交豪杰习惯的在地方上如鱼得水,所以刘备这次上学确实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
很快就被中山贩马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的风险投资看中了,皇族后裔,老师名声在外,还认识一堆厉害的同学。
于是两人提出要做刘备大哥的榜一大哥。
刘备也不含糊,立马表示自己多才多艺,连吐口痰都是网红标准。
那个来接着奏乐接着舞,说完摇头晃脑的晃动起来,在夸张的表演之下,两人不断打赏,最后成功成为了刘备的榜一大哥。
其实当时刘备也没看出来,两人的风险投资的最终用意完全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生意考虑,其实就是找个保镖,守护自己生意。
因为东汉末年马匹可是军备物资,当时民间一匹马的价格甚至被炒到200万钱,合黄金两百斤,这样的价格可以买一辆主战坦克了,但是当时的治安环境可不怎么好,(当时官职都是公开买卖了,当官都是冲着***赚钱而来的,谁还真刀真枪的去管理治安。
)内部是盗匪横行,外边异族虎视眈眈。
贩马商人张世平、苏双计划打通中原和北方草原之间的货物货运通道,而刘备所在的涿郡就是当时的关键要塞,所以没落的皇族后裔刘备被榜一大哥选中了。
刘备利用两人的财力也很快建立起了一支私人武装。
但是这个私人武装主要是保护马队运输安全的,说白了刘备就是一马队保安队长。
但是刘备利用自己同学兼大哥公孙瓒的关系打通了关键的商道,同时自己也招兵买马不断扩充实力。
很快刘备就成当地手眼通天的“社团”大佬(这时候的武装还没被政府认可)。
刘备准备扩大自己的“社团”不断招收小弟的时候,有俩后期砍人比较猛的小弟,一个叫关羽,一个叫张飞加入刘备的“社团”组织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