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后湾阿菊 繁星寂然 2025-03-18 00:44:10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哇…哇,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西北农村寂静又漆黑的夜空。

一个瓮声瓮气的男人问道:“是男娃还是女娃?”旁边一个老太太的回道:“是个女娃。”

炕上的女人正是阿菊的母亲陈氏。

她无声的淌下两滴泪,慢慢的转过头去,不再看小婴儿一眼,而这个小婴儿就是阿菊。

之所以取名为阿菊,是因为此时正是,路边小野菊盛放的季节,阿菊的大名叫做苗素菊,后文中称为素菊。

家里的破土屋,四面漏风,虽然这是十月天但已经很冷了。

炕上素菊躺在母亲陈氏的怀里,正在吮吸奶水,时不时的哼哼几声,炕下火堆里正生着火,老实憨厚的素菊爹正在抽着旱烟。

由于家里太穷了,吃的东西也没什么油水,所以陈氏的奶水也不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后来的素菊,身体孱弱病痛缠身,当然这是后话了。

外面有人在喊,老苗今天怎么还不去上工,又想在家里偷懒是不是?老苗就是素菊的爹。

老苗在草鞋底子上,磕了几下旱烟斗,起身准备出去,跟队友一起上工了。

他对着床上的陈氏说:“我上工去了,锅里还有一点包谷面糊糊,你饿了就喊娘给你舀一点吃,炕不热了,就让她给你添点柴火,你可得把月子坐好,我还等着下次给我生个胖儿子了。”

老苗的娘就是之前回话的老太太,刘氏,后文中称为刘奶奶。

陈氏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这个年代还是大锅饭时代,一家人谁干活谁就有饭吃,家里的女人孩子,往往都只能喝一些稀米糊充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没有波澜,犹如石沉大海一般平静。

素菊也一天天的长大了,很快就两个月大了,陈氏这时也要跟老苗,一起去上工了,素菊在家由奶奶带着。

奶奶刘氏,是个聪明的女人,很有算计。

所以即便家里很穷,在她的操持下,也不至于活不下去,毕竟这年头家家都这么穷。

刘奶奶有时候抱着素菊,会自言自语的说:“孩子你为啥要投生在我们家啊,跟着我们受穷”,这时的素菊会吐着泡泡,转着小脑袋看着奶奶,偶尔还会笑。

这天晚上,老苗夫妻俩回来的很晚,第一件事就是去揭土灶锅盖,看见里面冒着热气的包谷面糊糊,赶紧一人舀了一碗喝了起来。

陈氏喝完洗了锅碗,就去抱起了素菊,孩子的襁褓很单薄,她索性将孩子,抱进一个撮箕里,放在火堆边烤。

因为她心里嫌弃是个女孩,再一个她还要给家里人编草鞋,又累一天了,哪里还愿意抱着她。

刘奶奶看见了骂了她一句:“孩子那么小,你把她放在炕上啊,怎么放在那里烤,有你这么当娘的吗?真是的!”边说边把素菊放在炕上,盖好被子。

素菊就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长到了十岁,这一年母亲陈氏又生下了一个女孩。

妹妹取名苗素香,后文中称为素香。

素菊现在担子很重,清早要去放牛,然后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去山下上学,出发时先喝一碗包谷面糊糊,然后再装上一块糊糊锅巴。

因为这是她的中午饭,不然下午都没有力气回家了。

下午回来还要帮奶奶刘氏带妹妹素香,然后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业,常常一个本子两面都写满了,老苗才会给她买一新本子。

但即使条件如此苛刻,素菊也保持在班里的前几名。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两年,母亲生下了弟弟平安。

这一次家里人都充满了欢喜,这可是个男孩啊,终于如愿以偿了。

平安的到来,让素菊素香的日子更不好过了,两个人就像是待价而沽的货物,多吃一口都要遭到母亲陈氏的白眼,但好的是素菊和素香都还能上学,这一点老苗夫妻俩到是没有吝啬。

但平安的待遇,显然跟素菊姐妹俩是不一样的,母亲陈氏为了能多点奶水,会让老苗去跟村里人借肉借蛋。

想当初素菊出生时,她可没有这么说过,素菊也没有吃太久的母乳,刚刚两三个月,就开始喝面糊糊充饥了。

素香也没有这个待遇,甚至还不如姐姐素菊。

农村的老话说的好,“幺儿幺女命肝心,大儿大女眼中钉。”

排行第二的这一个,则更像是个隐形人。

不过现在姐妹俩还能有书读,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事了,当然这也归功于奶奶刘氏,她觉得女孩子也是人,也当接受教育。

她出身大家庭,幼时家里也让她读过书,并因此受益终生。

可见读书明理对一个人有多深远的影响,国家在喊“妇女能顶半边天”以及“男女平等”的口号,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现实里,能真正去上学的女孩子少之又少,根深蒂固的思想,刻在了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少有的资源也是更多的倾向于家里的男孩。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