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人。”
李若水喊了一句。
“主子,有何吩咐?”
一个谄媚的声音从客厅传来,卧室的门被轻声推开,露出一个圆圆的脑袋,大大的脑门,油光锃亮的头发,约莫有1寸多长。忽闪忽闪的两个牛眼,嘴角微垂,半张着嘴。上身穿着精干的蓝黑紧身半袖T恤,下半身却只有一条腿,没有脚,只有一个直径约30公分的暗黑圆球支撑着整个身体。原来这是一个仿生机器人。李若水给他取名和珅,是因为他觉得大概没有人比和珅更会伺候人了,他把生活交给和珅这样的管家,省心省力。
“起床了。”
“好嘞,我给您准备了醒酒茶。您喝点,暖暖胃。”和大人一边说,一边返回客厅,端着一杯茶返回来,递给李若水。
李若水坐起来,接过茶水,温度刚刚好,呷了一口,有些甜,喝下去,才发现真的有些口干了,多喝了两口,感觉浑身舒坦了很多。
和大人拉开窗帘,夕阳光照进房间,有些刺眼。李若水忽然想起了日斑,“现在什么时间?”
“现在下午4点21分,9月17日。” 那机器管家应声答道。
李若水跳下床,扑到床边,望向太阳,已经看不到那日斑了!
天空也恢复如初,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萧博士没有撒谎!她没有骗大家!没有骗大家!”
李若水喃喃的念道,声调由低到高,最后喊了起来!
“主子,这萧博士您梦里都念叨过几次了。他有什么特别的吗?”
“哦,你不懂。”
“老太爷那边希望能醒了能给他报声平安,您看要不要现在给你接通电话?”
“你给他那边报个信就行了。我先去洗漱一下。”
“您要不要吃点什么?您这一觉睡了13个小时。”
“你随便弄点吃的吧,我还真有点饿了。”
管家的话,提醒了他,他真的饿了。
李若水走去洗漱了。
机器管家拨通了李父的电话,先跟老爷子报了平安。
李若水这个管家跟他有5年多了,每年只是升级一下系统,偶尔会换换材质。自上世纪末仿生材料和量子智能接连取得突破以来,仿生机器人几乎达到可以取代人的任何工作。一方面仿生材料除了在外观上更接近有机体之外,对外部的感知能力几乎达到“声形感”一体,另一方面量子智能的超级计算能力对于数据的处理使得从获取到感知乃至反馈修正达到接近人的精确度,今年甚至有些感知材料的进步达到超越人体器官感知能力的地步。
“和大人”在给李老报平安后,走进厨房选洗了几样蔬菜,特意选了西兰花和豆角,这是李若水的最爱。切了一些新鲜牛腱子,配了一个番茄和两个土豆。汤特意配了一份清淡的豆腐羹,可以缓解酒后不适。菜配好后,启动智能灶,锅勺就自动忙碌起来。
李若水洗了澡,浑身轻松爽快,恢复了活力。打开3D网络,浏览了一下新闻,网络舆论已经平静了很多。也可能是大家都还在休息。
李若水来到阳台,看着恢复如常的天空,太阳已经落山了,西方的金星若隐若现。不由地联想到萧飒她们的实验,可能也就在零无州才会有这样的奇迹吧。
零无州现在是这颗蓝色星球上一个独特的存在。这要从二十年前说起了。
当时临近中国共产党成立200周年,中国经济社会在两百年里的变化丰富而硕果累累。社会经济财富的累积也达到了中国历史的新高峰。马克思在19世纪就构想的共产主义的构想在社会思潮中被重新提起。党内外也有广泛地讨论,其中也不乏支持者。 经过多次反复的论证在2121年,党中央终于下定决心,启动“元贞方案”,决定以零无州为中心划出特别行政实践区,施行社会改革尝试。这个方案作为建党200周年的庆典工程,可谓开天辟地,体现出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属于亘古未有的伟大社会举措,是涉及上千万人的社会实践探索活动,是对人类理想社会的追求的伟大一步。
零无州特区的社会基础并非是凭空想象的空中楼阁,或者是在沙漠中拔地而起的新城。新设的零无州原本就在中国处于经济发达的前沿,一百七十多年的经济持续发展积累起极大的社会财富,社会的物质基础允许这里的人民尝试更自由开放的社会组织实践。
零无州人民总体独立性在中国是处于领先的,在中国普及高等教育的情况下,零无州成年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7.3年,远高于全国的15.9年。
在社会分配方面,零无州在共同富裕方面一直在不断积累经验,人民财富分配趋向于合理公平。进入22世纪,零无州人就基本没有财务方面的负担,即便遭遇重大生活变故,比如身患重病等,也不会有经济方面的问题,因为这里上世纪已经实现了全民完全免费医疗。
在社会行政管理方面,零无州的政府一直在减弱,因为社会公共投资早早已经饱和,城市建设方面程序化多于开创性。
2121年1月9日,中央下发了进行“元贞方案”关于零无州特区推进的启动通知。首先颁布了零无州特区法案的草稿,这是一个***性的文件,可以说是特区的宪法。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条是未来零无州特区是财产完全公有制的社会,这代表着这里不存在私有资产,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资本”在零无州特区将不会存在。虽然公有制在人民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共产主义也不是新鲜名词,但是事关自身切身利益的事情,难免会有阻力。
党中央组织了一个特别委员会,领导组织零无州的几乎所有公职人员,根据特区法案制定落实特区成立的具体推进方案。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李若水的父亲李正德在市政府工作,是市里最年轻的副市长,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当时参与方案制定工作的人数有近万人,涵盖了几乎零无州特区相关的所有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等人员。方案制定特殊之处在于,方案本身是理想而又崇高的,同时又是革命性的工作,对于方案的制定者来说,意味着是他们作为政府管理者的最后一项工作。李正德作为零无州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自然要起到带头作用,他的经历告诉他如果有困惑,那就相信组织。
在仔细研究了党中央的指导文件以后,特别委员会组织人员逐一细化行动方案。经过六个多月的工作,最终方案出炉。这个方案最简单的总结就四个字:破旧立新。“破旧”是打破原有的社会组织,根本上是资产的公有化,去政府化,去商业化等。“立新”主要是新的分配方式,新的社会秩序,完全释放个人的自由。
零无州成立了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所有资产的管理和分配。私有资产可以选择作价出售给公有资产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成为以后零无州的大管家。李正德是负责零无州资产的整合,实际上零无的所有生产企业已经处于全自动化生产的状态,工人无事可做,甚至有些生产线的运维检修工作也由机器人来完成。企业除了老板和产品,已经没有多余的。这种状态老板成了整个社会上唯一还在为“利润”,也就是给资本打工的人。李正德带领人与私营企业进行的谈判还算顺利,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说服了他们,将资产转移给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零无州境内整合所有金融机构的成立一个特区银行,整合所有的现金账户,将零无人的现金统归到这个特殊银行,因为按照未来的规划,零无州内会去货币,也就是说货币在零无州内没有存在的必要,大家不需要钱了。但是零无州不是一个封闭的社会,需要跟外部进行交流,那就需要钱了,所以每个人在零无州都有一个唯一的特区银行账户,如果需要从外部购买或者去其他地方旅行,可以从这个账户支取费用。政府承诺现有的私人资金划归个人账户,这对私人企业老板是不错的保障,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选择留在零无州。也有些人喜欢资本的挑战,或者其业务原本就在其他地方,就选择放弃了零无州的身份。
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比留在零无州更棒的了。没有金钱的烦恼,没有长期以来失业的困扰,没有生存的困惑。至少当前的这些烦恼是没有了。人类几百万年以来所追求的不就是生存没有后顾之忧吗?零无州人已经看到了这种理想实现的曙光。
李正德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理顺了零无州的现有资源。他们组建了事关特区未来发展的各类超级自动化工厂,为零无人提供食品、日用品等各种日常生活资料。未来智能工厂生产各种超级智能机器人,为零无人生产满足生活中的无数智能机器人。
特区政府的交通建设从宜居、环境、安全、能源等等方面综合考虑,建设了一套强大的公共交通网络,地面、地下、空中,短途、长途、特区内、特区外,很多时候比私家车方便。当然也可以向特区申请自用车,就像以前打出租车一样,但大多数时候没有必要。
交通网里的货运线路是单独的,也是最繁忙的,但不失秩序,全自动运行,每天把每个市民的生活必需品运送上门。交通网就像是零无州的血管经脉,维持着所有人的生活正常运转。
特区的房产也经历了大规模的改造,住宅适应自动化生活资料的配送,商场、门店改造为适合人们娱乐的场所。按照特区***,每个人可以自由申请住宅,只要申请的住宅没人居住,就可以入住。也可以申请新建居所,只要符合特区的土地使用规划。不过特区的所有房产是不能买卖的,它们都是公有的。
一个城市管理,自人类踏入文明社会以来,就依赖政府之类的人,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中国古代圣贤理想的“大同社会”是一个各安其位,秩序井然的存在。在中国的文化里,城市的管理也一直摆脱不了这种思想的束缚。在圣人的眼里,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维持等级秩序,才能消弭矛盾,实现和谐,社会稳定。在零无特区,借助丰厚的物质基础,让社会的物质基础秩序井然,机械运转,而所有的人摆脱了物质的束缚,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掌握自由。自由平等,不再是人们的一句空话和政客的玩具,从零无州走向现实。
在特区启动初期,零无人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所有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管理人员……, 统统都“下岗”了,人们每天举办各种宴会聚在一起分享这种喜悦、憧憬未来的生活。
没错,城市管理者,公务员、警察都“下岗”了,因为城市的秩序已经交给了超级量子智能计算中心,城市一切满足人们需要、维持城市运转的所有指令都交给这个超级计算中心,城市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它的注意。人们使用中国传统的智者诸葛亮来命名它为“诸葛”。诸葛是零无州事实上的管理者。因为他的存在所有的城市管理人员再无案牍之苦,回家享受生活了。
特区启动的狂欢已经持续了数月,人类似乎兴致不减。过了半年,仍旧是歌舞升平,筵席不散。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不灵了。
其实不是人们的喜悦不能停,根本原因是人们不知道不聚在一起该干什么。衣食无忧,生活顺畅,没有工作,人们空荡荡的,生命似乎已经无所托付。这是零无州人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
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平民的富足也就是最近一百多年才变的普遍,历史把零无州人民带入了绝对的物质满足阶段,他们的确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经验。翻看历史,最早物质充足的是帝王们,帝王这个掌握绝对权力和物质满足的群体,绝对大多数陷入温柔的陷阱,多数走上沉迷酒色不能自拔的境地,而且成长在深宫的皇帝,尤其容易纵情美色,耽于感官的极致享受,早早掏空身体,英年殒命。这与他们追求的“生命永恒”的目标形成巨大的反差。
零无州的人民虽然不像封建时代一样黄袍加身,然而他们在物质层面上,要远远比那些帝王们要富足,在精神层面他们也更有学识、思维更科学。
他们的共同点是人生的价值和目标该是什么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
零无州构建了全民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每个人可以终身接受自己需要的教育。
每个人在18岁之前接受基础教育,除了必须的语言、数学、科学基础、社会基础知识、艺术、体育等之外,可以选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18岁之前可以申请义务教育考试,考核通过会获得义务教育毕业证书,这个证书是每个成年人必须具备的基础。
在获得义务教育证书之后,获得申请学士学位的资格,这和上个世纪的大学本科类似,不过不需要去专门的大学学习,因为特区提供了各类专业的公开专业课纲,各种形式的课程教育每个人都可以随意选学。如果想获得学士学位,你需要做的就是制定好自己的目标,学习计划,申请考试,修完所有学分,申请考核,考核通过,即获得学士学位,这代表你已经是某个领域里具备相当知识的专业人士了。这一步很关键。
获取了学士学位,意味着你可以申请特区的资源从事一定程度的专业项目,支持自己进行创新研究或者加入某些创新团队。
接下来,如果你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性发现,你可以提交博士答辩,邀请特区或者世界上的领域权威参加你的答辩认证,以获取博士学位。这是非常困难的,毕竟突破创新需要大量的艰苦工作。不同于其他地方,尤其那些高校里的博士培养,有各种限制。在特区,你只要有学士学位,有重大发现就可以提请博士认证,不受年龄限制。认证通过即为博士,唯一的条件就是你的是货真价实的。越是看似简单和自由的条件,越是难得。实际上每年能拿到博士学位的人非常少。
博士学位可以申请的资源几乎不受限制,可以请求政府支持自己进行任何有益的科学研究。萧飒在24岁就因为她在物质量子化方向的天才发现,而获得了博士学位。她的发现对推动了材料学的进步,在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上开花结果。和她同龄的李若水、杨守墨、任真等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虽然也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却一直没有创新性的发现。
他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特区的出现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人生兴趣,成长的自主性非常强,有的走上科学前沿探索的道路,有的对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有的成为环境专家……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有良好的基础教育,以科学奠定人生的基座。然而也并非每个人都有攀登科技高峰的毅力与天赋,更多的人专注于生活,研究厨艺、服装设计、植物养殖等等,五花八门,每个人都需要做点事,赋予生命应有的色彩。
李正德这代人,在经历了特区的改造之后,面临的未来的生活,有些迷茫,他们是受冲击最大的一批人。任何时代,任何人,面临人生的大转折都需要承担极大的压力,即使是像零无特区这样的美好转向。他们本来忙碌的人生,一下刹车,失落就在所难免。
李正德们没有享受多久清闲,他们担负起对外商业往来的事情,与外界联络商业采购,产品输出,虽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是特区也是需要与外界往来,毕竟全世界还是资本与商品主导的世界。
在中国对外宣布成立零无特区的时候,并未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资本控制的主流媒体,只是在中文板块简单报道了这一事实,顶多习惯性地嘲讽一下疯狂而“邪恶”的共产主义。放弃“资本”,这是违反人性的,在他们看来,这注定会是一地鸡毛的下场,是毫无道理的社会试验场。
经过几年的发展,零无特区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产生积极地影响:原来生活中不是必须要金钱至上,也能过上不错,甚至是更好的生活。很多国家的人民在了解到零无州人民的生活后,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过这样的生活?
实际上社会发展到22世纪,资本开始面临巨大的矛盾:资本的集中与利润的产生。一方面智能产业的发展让社会生产的成本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对人力的需求萎缩严重,人们可从事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消费无法循环,人们大多数靠资本税收的福利补贴维持生活,其在国内的利润的源泉趋向于枯竭。资本的天性是追逐利润,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利润的源泉。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国际大资本挟持其政府,通过军事、科技、货币等不断窃取后进国家的资源和财富。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在安全的名义下,保护着资本的横行霸道。许多国家的都期待能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引入国际资本,然而资本却不会为了其国计民生谋划,只关心如何产生最大的利润。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资本集团巧妙的利用人性的贪婪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代言人,利用代言人,发动掌控的资源,发动舆论认知战,操控选举,扶植利益集团等手段,造成目标国家的动荡,不惜挑起战争。这是资本常用的套路。
非洲大陆,是一个石油、铀矿等各种资源丰富丰富的大陆,自19世纪起,一直是西方殖民掠夺的目标。虽然在20世纪二战后的民族独立浪潮中各个国家先后宣布独立,但是资本从未放弃对这块大陆的疯狂掠夺,资本以灵活多变的方式渗透非洲大陆,长期以低廉的代价攫取各种资源,然后高价倾销各种工业品对资源国人民进行二次掠夺。这在二战后非常常见的资本掠夺模式。21世纪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民族非洲主义逐渐觉醒,与殖民资本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斗争。期间发生了无数次的战争,有国内觉醒派与资本代理人的战争,也有民族武装与霸权军事力量的直接较量。
21世纪80年代,新杞国的间谍组织,利用非洲布尼鲁国的国内宗教矛盾,挑动其扶植的布尼鲁国亲西方派通过利益诱惑操纵选举结果,窃取了国家权力,上任的总统赛德巴勾结新杞国资本,控制了布尼鲁的石油和矿产资源。布尼鲁国人民虽然在资本带动下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通货膨胀,教育、医疗等没有相应发展。
到了22世纪,布尼鲁国民族势力展开了与傀儡派的军事斗争,与赛德巴为首的势力进行了长达12年的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国家分裂为南北两部分。赛德巴为首的顽固势力借助西方军事援助,固守北部,南部为民族势力控制,南部地区的铀矿资源丰富。
中国政府一直是坚持和平发展的路线,在非洲提供了大量的基建项目。布尼鲁国的很多交通设施、饮水、农业等都是中国提供的援建。零无州一直为非洲提供农业援助,杨守墨的父亲杨润甫就参与了很多非洲农业项目的支持。特区成立以后,这些项目仍旧继续进行,并没有中断。
2126年8月,杨润甫去布尼鲁国对其小麦工程进行实地考察指导。非洲因其自然条件的原因,粮食问题一直是非洲人民最大的麻烦。零无州研究的高产抗旱小麦,在中国西部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甚至有些沙漠地区都种出了了高产小麦。这对非洲国家来说是一种福音,很多国家积极请求中国政府给予支持。
一天下午,杨润甫与同事和布尼鲁相关人员实地考察麦田。他们在布尼鲁一期种植了10万亩小麦,按照预计,亩产小麦可达1.2吨,12万吨粮食,足以解决近百万人的一年的吃饭问题。这对于每年需要大量粮食进口的布尼鲁人来说,是天赐的礼物。杨润甫在一片麦田边看着饱满的颗粒,健壮的麦秆,对这一期的丰收充满信心。
“今年的产量看这长势应该在1吨以上,朋友们!”
杨润甫对非洲朋友说道。
“那可太棒了!解决很多人的吃饭问题。”
布尼鲁的人员听到后非常高兴。他们虽然语言不通,不过现在同传耳机,可以直接对话。
“我这次给你们带来了两台联合智能收割机,等给你们培训完,过几天你们就可以动手收割了。”
“杨,我的朋友,你真是我们的兄弟。考虑的太周到了。我一定要拥抱你!”
说着张开双臂抱起了杨润甫,大家都在开心地大笑!笑声在一望无垠的麦田里随风飘远,掀起阵阵麦浪。这是友谊在跳舞,这是和平在歌唱。
就在一群人在热烈的载歌载舞,享受着收获的喜悦的时候。一道似闪电一样的强烈光晕突然袭来,人群还来不及反应,笑脸还在盛开,双手紧紧抱着朋友兄弟的身体,脚下还迈着欢快的步伐,他们甚至无法感受到上千度的高温,就定格在那瞬间!他们不可能看到粮食收获了,他们一直憧憬的美好未来,千万人的吃饱饭,他们永远不可能看到了!
“嘭”的巨响随后自远方传来!
摧枯拉朽的震荡波翻滚而来,把地面上的建筑、动物尸体、人的尸体、草木碾为齑粉!紧跟着是带着闪电的气流,把一切粉尘扬起!
在远离爆炸中心的地方,人被辐射波穿透,七窍流血,毫无知觉间,命殒黄泉。幸运者可能毫无知觉,然而身体器官已经被辐射波穿透,暂时保住的性命,却留下无穷的祸患。
天空中经过的飞机,瞬间失能,俯冲之下,跌落地面。
这是一颗核弹爆炸才能有的威力!
核弹起爆,方圆数百里内,寸草不生!
这不是在20世纪的日本广岛!
这是在22世纪的布尼鲁国!
这引爆的核弹是赛德巴他们垂死挣扎的癫狂。
四年前,布尼鲁内战双方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签署了停战协定,双方各安一方。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冲突,小的战斗却从未中断。北方赛德巴势力不得人心,北布尼鲁人民逐渐认识到赛德巴勾结外部资本窃取国内资源,中饱私囊而不顾人民的真相,发起了无数次的和平运动。然而赛德巴在新杞国资本的资助下,依靠强势的军事力量,对内压制人民的反抗。一次次的和平运动被残酷无情地镇压。南部民族力量虽然足以抗衡赛德巴势力,却很难真正消灭北方势力。
就这样拖延了四年,南部经济逐渐恢复了元气,在国际友好国家的帮助下经济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与发展。北方的石油资源丰富,基本被内外勾结的资本所霸占,然而他们却不满足,一直企图夺回南方的铀矿资源。
这一年,在新杞国传统资本斯威特金资本的支持下,以恢复布尼鲁的民主政权,驱除军事独裁,争取和平为借口,向赛德巴政府提供了核弹头。他们在舆论上造势布尼鲁南方政权占据了铀矿而且已经在秘密制造核弹,企图直接威胁欧洲和北美的安全,因此必须先下手为强,进行核威慑。
杨润甫他们考察那天,在北方的赛德巴正好在斯威特金资本的胁迫下,按下了那罪恶的发射按钮。
无数人因此失去了家园,无数无辜的生命为此消失,无数的家庭家破人亡。年幼的儿女失去了父亲母亲,白发苍苍的老人失去了儿女,女人失去了丈夫,男人失去了爱妻…… 更多无辜的布尼鲁人要承受辐射带来的恶果!健康的身体或者失去了知觉,或者留下残腿断臂,或者呼吸系统终生不能正常运转,或者永远失去了光明,或者要借助助听器才能听到声音。每天都要忍受因为辐射而带来的身体的疼痛。
然而赛德巴和斯威特金的代表们却躲在他们的指挥所打开了香槟,为他们的胜利干杯!
接下来就是赛德巴和新杞国的表演时间。爆炸发生后,国际舆论一片哗然,纷纷指责核弹恐怖行为,西方主流媒体却率先发生指责南布尼鲁进行核爆实验,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南部军方虽然极力指责赛德巴不顾人间道义,悍然发动核弹攻击,却被淹没在西方喉舌编造的核试验风暴里。国际社会爱好和平的国家在谴责核扩散的同时,主张对此事进行独立调查,将事实大白于天下。
赛德巴在爆炸发生的第二天,发表声明称对此次核爆炸毫不知情,同时严厉谴责南部反政府势力意图掌握核武器,威胁布尼鲁以及欧洲和世界的安全稳定!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对其进行军事援助,严厉打击布尼鲁反动势力,让民主和自由回归布尼鲁人民。
三天后,新杞国借调查和援助的名义,给赛德巴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并有约3万雇佣兵携带反辐射装备进驻布尼鲁。
半个月以后,赛德巴收复了布尼鲁全境,重新掌控了国家。
在人道主义援助的名义下,总部位于欧洲的韦林药业集团提供一批的辐射医疗药物援助。该公司旗下的药品公司十年前针对辐射研制出了特效药品,对缓解受辐射人群的疼痛和治疗有深厚的药物积累。实际上韦林药业的股东非常复杂,名义上是欧洲所在国的国家资本控股,可实际股权只占7.6%,实际的控股股东是西欧的一家知名的饮料公司。而这家饮料公司的控股股东是南美的一个铜业集团。铜业集团早在上世纪中叶就被斯威特金集团旗下一家总部位于澳洲的矿业公司绝对控股。这其实就是资本游戏,通过各种表面合法的工具,披着各种外衣掌控各种看似不相干的财富。
约有300万人受到核爆的影响,其中20余万人失去了生命,其余的受到各种各样的后遗症影响。赛德巴政府为了解决280多万民众的痛苦,将铀矿抵押给新杞国的两家最大银行,以支付民众的医疗费用。药品和医疗服务得以提供,民众的痛苦得以缓解,然而布尼鲁的铀矿却已经不属于他的人民。布尼鲁每年的石油和铀矿源源不断地以低廉的价格运往欧洲和北美,换回的金钱却连利息都难以偿还。
这其实已经不是资本第一次这样掠夺一个国家的资源。早在21世纪70年代,核武器就已经秘密流向一些国际资本扶植的势力,并在南亚、中东各发生过两次核爆事件。核爆的目的看似是军事冲突升级到不可避免的地步而引发的极端事件,实际是为了给资本创造谋求暴利的平台,以人道主义的名义,以药品为媒介,换取珍贵的各种资源控制权。穿着民主自由的华丽外衣,引爆核弹,炸出资本的金矿,非常完美的局。
这一次又是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布尼鲁的人民遭遇了不幸。而杨润甫和他的同事们,也不幸遇难。然而,痛苦却留给了他们在国内的亲人朋友。
在消息传回国内后,刚刚成年的杨守墨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没想到他最敬爱的父亲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永远地离开了自己,不但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连骨灰也永远留在了遥远的异国他乡。他的母亲更是几乎崩溃,既为丈夫的离世而难过,有担心年迈的父母和刚成年的儿子承受不了打击,发生意外。她只能强忍痛苦,照顾安慰照顾一家老小。
杨守墨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战争在文明世界仍然存在,为什么人们都知道原子弹是极度危险甚至会毁灭地球的终极武器却仍然存在。更让他想不明白的是,国际上一直在呼吁控制核武器不扩散,已经喊了上百年,情况却越来越糟,现在几乎世界上每个不稳定的地方都有核武器存在。人类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残忍?甚至不惜同归于尽?和平不好吗?抛弃战争不好吗?
在父亲过世后,他久久难以释怀,最终他决定修习物理,去研究核弹。他要寻找他的问题的答案,为父亲的无辜牺牲寻找答案,哪怕穷尽一生的精力,他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