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舞第2章 城楼上的回望在线免费阅读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陈恩墨站在西安的城楼上,拿着相机不停的拍照记录。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探寻它背后厚重的历史文化。日落下的西安,华灯初上,城墙之上,穿着各式汉服的男女老少,熙熙攘攘,说说笑笑,让这座城市又增添了一番独特的韵味。陈恩墨也穿着一身汉服穿梭于其中,这让他一度误以为自己穿越回到了大唐长安的城墙之上,感受着这盛唐的气象与市井气息。陈恩墨不停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这一路上的城墙砖瓦、流光溢彩和欢声笑语,它们都在用独特的表达,续写着这座城的故事。

陈恩墨不是第一次来西安了,这次来主要是因为工作。陈恩墨可是目前国内小有名气的年轻的舞蹈编导,好几个他负责创作的舞蹈剧目作品都获得了不错的国家级别奖项,行业内对他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舞蹈编导水平都有不错的评价。但是创作和创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从国内各艺术院团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以来,对于舞蹈剧目的创作要求不仅仅只是体现专业的艺术水平,还需要在保证艺术水准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推向市场,让更多的观众去看,去喜欢上这种艺术形式和艺术表达,提升舞剧的大众性。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这几年提升很大,很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剧院来完整的欣赏舞剧,但单单只依赖观众的提升肯定是不够的。陈恩墨和歌舞剧院单位的领导们都认为在提升舞剧艺术大众性上,创作端肯定是至关重要的,舞蹈从业者的作品创作需要“接地气”,艺术高高飘在天上,那能够得到的普通人必然是少数,只有落地的、踏实的创作才能抓住观众,才能戳中观众的心灵深处。所以今年年初剧院创作创新大会上,院里领导定下了多个创作调研计划,陈恩墨做为古典舞舞蹈编导,自然是必须要参与的。陈恩墨编舞的强项是各类双人舞和三人舞的编舞技法的应用,动作编创上特别流畅和新颖。他当年大学毕业,可是以成绩第一考进的国内最好的舞团,舞蹈基本功非常扎实,只是因为几次训练时小腿受伤,有的技术技巧动作没办法完成,所以选择换发展方向,去考了舞蹈学院研究生,学习了三年舞蹈编导,否则他应该能成为年轻的舞剧院男首席。陈恩墨觉得他的创作还需要在“接地气”上多努力多下功夫,具体点说就是如何运用各种形式的舞蹈语言去更好的诠释和塑造一个角色,去讲好一个故事,让观众能更容易共情。所谓想要“接地气”,那就得“下到基层,深入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所以陈恩墨就写了个采风调研计划,准备沿着古丝绸之路,迎风踏沙而行。这第一站便是古都西安啦。

陈恩墨从城楼上下来,来到楼前的广场上。晚上7点城楼沉浸式实景演出快开始了。现在各地的实景形式的艺术演出越来越多,也算的上是艺术“接地气”的创新模式之一,通过交互式的表演场景以及演员与观众近距离互动来提升观众的参与感。陈恩墨琢磨着,如何将这种模式搬进传统的剧院,毕竟剧院的场地、空间都有限,目前看来观众去舞台或者演员到抬下来都不太合适。这时,城楼广场瞬时间被梦幻的红色光束照亮,演出开始了。一群穿着石榴色汉服裙子,穿戴着精美发饰的女演员提着宫灯来到观众中间,她们挪着古典舞中的基本步伐“圆场”,把观众聚拢在正对城门中间的步道上,然后沿着步道两边均匀的散开并排成两列,轻缓的迈着步伐引着观众向前。女演员戴着的步摇和耳环跟着她们优雅的步伐有节奏地缓缓摇动,陈恩墨也跟随着这节奏的带动往前缓缓走着。在这氛围的感染下,他的每一步也不自觉的走出了古典舞的身韵和气息,这一刻他仿佛正步入穿越时空的隧道。

手持宫灯的舞蹈演员引导着观众走到城楼前面停下来,然后高举宫灯在观众面前一字排成了两排,将观众前方的视线遮挡住。此刻音乐变得舒缓,灯光变暗直至眼前一片黑。陈恩墨一直沉浸并享受着这种氛围中,只听一声清脆的鼓点声,从城楼上照下来七束暖黄的光束,站在前面的舞蹈演员举着宫灯绕着圆场退至两边,眼前的视线变得开阔起来。此刻,观众正前方放着七个圆形槃鼓,按照天上北斗七星的形状排开,每一个鼓上都站着一位身穿朱红色长袖衣裙,梳着汉式发髻女子,她们有的斜身垂手,有的拈花托手,有的抬腿并翅。陈恩墨一看这熟悉的动作,就明白这是汉代的《槃鼓舞》。这些舞蹈动作在很多地方出土的汉代壁画、石刻上都有呈现,汉代女子站在圆鼓上跳跃旋转,舞姿曼妙。相传楚王好细腰,小腰秀颈能使舞姿更加轻盈灵动。刘邦为楚国人,西汉的舞蹈在风格上延袭了很多楚歌楚舞的特点,因此汉代时期舞蹈大多呈现出“翘袖折腰,体如游龙”的舞姿,其中腰部动作特别柔软。在一些汉代壁画、陶俑中可见很多女子腰身向后卷成拱桥状,像是现在古典舞基本技术技巧中的下腰、前桥的动作。再加上汉代舞蹈服装多用长袖,类似于今天京剧中的长稠和古典舞中的水袖,“长袖善舞”想必便是由此而来。此时,音乐由舒缓变得轻快,舞蹈演员的动作也跟着节奏变快,踏鼓而舞,衣裙飘扬,偏弱惊鸿。陈恩墨的脚也不自觉地跟随鼓声踩着节奏,身体也跟着律动节奏轻晃。背后城墙上斑驳的砖瓦,仿佛带着观众穿越回千年前的汉代都城,天上的星辉映着这地上的“北斗七槃”,宛若天仙踏星飞舞。

一舞结束,刚刚鼓上飞舞的舞蹈演员又引导着观众登上城楼,等观众站定,只见天空上方一左一右相对飞来一对身着黄衣长裙的女舞蹈员,落地后开始急旋跳动,衣袖翻飞,手上、脚上和头饰上还有铃铛跟着节奏钉钉作响,用的舞蹈音乐听上去应该是五弦琵琶和箜篌。陈恩墨知道这跳的是唐代舞蹈《双柘枝舞》,这属于唐代宫廷乐舞中“健舞”的一种,节奏欢快。《柘枝舞》原为中亚一带的民间舞蹈,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通过与中原汉舞蹈文化的结合后,改良成为风靡于宫廷和民间的舞蹈。现在依然能看出眼前两位舞蹈演员的动作与目前新疆***尔族、乌兹别克族的舞蹈动作有相似之处。此时陈恩墨又在舞蹈伴奏乐里听见了清脆的鼓点声,很像是新疆手鼓的声音。就像是刘禹锡在《观柘枝舞》诗中描述的:“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翘袖中繁鼓,倾眸溯华榱……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两位曼妙的舞蹈演员转动着纤细的手腕和腰肢,跟随着鼓点节奏轻盈起舞,陈恩墨和其他的观众都看得入了神。而且《柘枝舞》像今天的***尔族等少数民的民族民间舞蹈一样,在表演时特别注重舞蹈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跳舞的时候舞蹈演员的眉眼与观众主动交流,能很快带动观众进入到舞蹈愉悦的氛围中,让观众沉浸在舞蹈演员动情的表演中,甚至有时观众还会不自觉的跟着这种轻快的节奏舞动起来。

陈恩墨与周围的几个穿着汉服的年轻人一起摆动着身体跟着舞蹈演员的指引来到城楼的最高处。音乐停止,人群慢慢散开。

几个穿汉服的年轻女生轻轻拍了下陈恩墨的肩膀:“嗨,能不能帮我们拍一下照呀?”

陈恩墨轻轻回头,看见四位穿着《唐宫夜宴》俏皮宫女衣服的女生看着他。

“好的,没问题”。陈恩墨轻轻一笑,爽快的答应了并接过递过来的手机。

年轻的女生摆出了《唐宫夜宴》里的俏皮舞姿,陈恩墨快速从不同角度抓拍着。女生们看完照片连声说谢谢,并对陈恩墨的拍照技术赞不绝口。陈恩墨表示不用客气后转身继续往前走。

这时几个女生都拿起了手机偷***着陈恩墨。是啊~陈恩墨一身白色的仿古印花衬衣,下身深蓝色马面裙,上面印有仙鹤展翅的图案,这挺而不僵,松而不懈的身姿,再加上脸上这立体的轮廓,明亮的双眼,头发随意的飘在额前,整个人看上去干净清爽,又带着点仙气。这样的一个带着特别气质的男生在人群中定是非常抓人眼球的。

陈恩墨在看风景的同时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他此刻站在城楼上回望着远方,明月照着万千凡人。路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他仿佛身处现代,又一眼望回了千年前的长安城,当时盛世繁华一定不输现在。陈恩墨赶紧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此刻眼前的风景,这些都将成为他此次采风调研的珍贵素材。

陈恩墨期待着这一路上更对多的对历史的回望,对舞蹈艺术的回望,还有对自己的回望。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