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名渐起,初入县城
村民们对她的医术惊叹不己,纷纷前来找她看病。
姜软软来者不拒,凭借着系统的帮助和自己扎实的医学知识,为村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病痛。
有的孩子积食,她用推拿配合简单的食疗,很快孩子便恢复了食欲;有的农妇手脚麻木,她诊断是气血不畅,便教她们一些简单的锻炼方法,再辅以草药熏蒸,症状也大为改善。
随着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姜软软在村里的名声越来越响亮,甚至周边村子的人也慕名而来。
然而,这却引起了村里一位老郎中的不满。
老郎中姓王,在村里行医多年,虽说医术也算不错,但面对一些疑难杂症却总是无能为力。
姜软软的出现,抢了他不少生意。
王郎中找到姜软软,言辞颇为不善地说道:“你这小丫头,不过是会些旁门左道,就敢在村里大肆行医,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可如何是好?”
姜软软不卑不亢地回应道:“王郎中,我治病救人,靠的是真本事,您若是有异议,不妨在病人身上一较高下。”
王郎中被姜软软的话噎得说不出话来,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姜软软并没有把王郎中的刁难放在心上,继续专心为村民治病。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神秘的访客。
此人衣着华丽,气质不凡,身后还跟着几个仆人。
他听闻了姜软软的事迹,特来求诊。
原来,这位访客是县城里富绅李家的管家,李老爷的独子近日不知为何,浑身长满红疹,瘙痒难耐,城中的郎中都束手无策。
姜软软跟随管家来到县城李家。
一进李府,只见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尽显富贵之气。
她被带到少爷的房间,看到躺在床上痛苦不堪的李少爷。
姜软软仔细观察红疹的形态,询问了一些日常起居和饮食情况,心中己有了判断。
她告诉李老爷,李少爷这是食物过敏,只要避免食用过敏的食物,再配合她开的药,不出几日便可痊愈。
李老爷半信半疑,但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
姜软软利用系统兑换了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并教李府的下人如何煎药和护理。
三天后,李少爷的红疹果然逐渐消退,瘙痒之感也消失了。
李老爷大喜过望,对姜软软感恩戴德,不仅送上了丰厚的酬金,还在县城里西处宣扬姜软软的医术。
从此以后,姜软软这个名字就如同春日暖阳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县城。
人们口耳相传着这位医术高明、心地善良的女大夫,纷纷慕名而来,希望能得到她的诊治和救治。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求诊者,姜软软决定在县城租下一间宽敞明亮的屋子,开办属于自己的医馆。
经过一番精心筹备,这间名为“软软医馆”的地方终于正式开业了!
开业当天,那场面可谓是热闹非凡,门庭若市。
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祝贺的人群,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的笑容。
不仅有普通百姓,更有许多县城里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们亲自到场,表示对姜软软的支持和敬意。
看着眼前这热闹的景象,姜软软心中感慨万千。
她深知,自己在这繁华的宋朝所踏上的济世救人之路,此刻不过只是刚刚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第一步而己。
未来还有无数的挑战等待着她去应对,但她毫不畏惧,因为她心怀仁善,立志要用自己所学的医术拯救更多受苦受难的人们。